1月11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啥特点?报告起草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四川观察记者专访了报告起草组成员、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付强。
付强说,在今年的报告中,“建设”“发展”“加快”是出现次数前三位的关键高频词。其中,“建设”出现了157次,“发展”出现了137次,“加快”出现了65次。
157次“建设”——稳支撑抓行动强信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加快建设首批23个省级集群,加快建设服务业强省……一系列“建设”,是稳增长、稳预期的现实支撑,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具体举措,更是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表现。
137次“发展”——提水平拓空间强后劲
把中央政策转化为四川行动和发展机遇,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共同发展,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系列“发展”,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又有行动方面的部署,目的是提升四川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65次“加快”——全力以赴拼经济
加快纳入“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芦山地震、马尔康地震、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加快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设施,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一系列“加快”,表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是巴蜀大地最昂扬的旋律。
付强认为,这些高频词汇给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传递了政策加力、工作加劲、发展加速的强烈信号,就是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