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出席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区政协委员们,始终带着饱满的激情,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议,并分组讨论了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
大会上,区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十分振奋,表达了对海淀未来发展的热烈期待,分享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期盼,更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履职热情,字字句句凝结着委员们的调研和思考。
[刘波委员]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刘波委员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从事艺术和文化研究工作的同时,一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文化交流合作工作。
“在未来的几年,我想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发展,传统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会得到很好的保护,在这个基础上能得到更好地传播,我也很期待这种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早日到来。”刘波委员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厚,滋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其中有很多智慧和方法,自少及老,有很多方法来滋润心灵、充实精神、提升气格。对这些传统的尊重、继承和发扬,让我们民族复兴有更为扎实的支撑,这是我们的时代课题。”接下来,刘波委员会在文化复兴、文化赋能社会建设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把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代的传承和弘扬作为目标。
[宫爱丽委员]
加强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过去十年间,海淀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基本满足了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大家在关注学生知识累积和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也引起了宫爱丽委员的密切关注。
中小学阶段,学生尽管身体和体能都在发育和成熟,但在心理上仍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依赖到独立、从亲密到自我的过渡期,“比如互联网较强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还不具备辨析和甄别能力的情况下,接触到与心理承受能力不相适宜的内容。家庭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等。”宫爱丽委员认为,中小学生在新时代面临的这些问题,让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成为时代趋势。“希望未来通过在学校融入正能量素质教育、配备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等方式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海淀区教育‘金名片’更加亮眼!”
[董博委员]
探索成果转化,推动人才建设
董博委员多年来投身创新创业行业当中,始终聚焦于创新创业产品体系建设、创新收入建设和相关上市工作。
“我带来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关注,很期待在海淀区的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能够一起更好的关注海淀科研院所丰富资源的挖掘和青年人才的服务,实现更好的原始创新策源,激发更多的创新主体活力。”董博委员说,会议期间,非常高兴地看到有更多委员都在关注和支撑这个领域,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要素的集聚和产生。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已顺利闭幕,但区政协委员们会继续共同谈感受、提建议、话发展,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履行职能,写好时代答卷和政协答卷,为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 韩宁 王楠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