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角色与担当

日期: 来源:陕西乡村振兴融媒体收集编辑:陕西乡村振兴融媒体

侨务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已超过6000万人,他们尽管远离文化母国,但在传承与表达中华文化方面却具有相当的能动性与策略性,海外华文媒体便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文化、巩固华人文化身份的重要渠道。从1815年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初创,到新世纪以来华文新媒体数量的井喷式增长,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史络纵深绵延,已历经两百余年沧桑。

据《世界华文出版年鉴》(2019年卷)的统计,海外华文媒体分布于全球的61个国家和地区,总数已突破2000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不仅有助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面向世界舞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也有助于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更好的凝聚侨心侨智。

发挥集体记忆有机体功能,构筑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空间

记忆理论学者阿莱达˙阿斯曼在其《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中指出,“文字不仅是永生的媒介,而且是记忆的支撑,文化借助持续的可读性实现记忆的再生。”对海外华人来说,华文媒体传播的内容包含着源于文化母国的道德观念、伦理操守、风俗习性及行为机制,是华人身份持存与文化共享的有机体。

海外华人在文化东道国属于少数族裔,既有融入当地文化的外在驱动力,也有延续母国认同的内在向心力,文化栖习带有更多的杂合特性。由于缺乏充裕的社会网络支持,集体记忆的媒介化书写与接受显少,其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延续更多依赖于主动搜寻。海外华文媒体正是依托其持续而富有在地创生性的文本生产与传播,很好的承担了记忆温床功能,维系着海外华人社区的族群认同,唤醒海外华人的集体记忆。例如,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日报》顺应华人需求,打通华人社区交流隔阂,缓解了华人移民的融入阵痛;《中美邮报》开设“孔子学堂”专版,介绍儒家文化;马来西亚7个面向全国的中文广播常年保留粤语方言广播,依然是海外华语电台的典范;印尼《国际日报》与《印华日报》既强化印尼华族的国民意识,也助力凝聚印尼华人的社会共识。

释放族群符号活态传播功能,唤起华人华侨根性文化情感

族裔身份首先源于血缘的先赋性,华人不可能从基因的意义上变成其他族裔,这使得海外华人的文化身份始终处于自我文化迁徙与群体文化演变共在的进程中。挪威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克曾提出“族群边界理论”,他认为,族群之间的边界主要体现为文化边界,文化性差异划定了族群之间的“社会边界”,族群认同有赖于特定文化价值符号的再生产,族群间的交往也以保持“文化纯洁”为前提。在推崇多元文化主义的西方社会,华文媒体不遗余力的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将华人族群身份焦虑的真实经验转化为族群符号生产,为华人受众提供所在国家与文化母国的双重资源。

全球信息广泛流通的背景下,各种媒介形态成为民族内以及民族间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演变的重要场域,海外华人长期浸润于住在国的媒介环境中,其文化根性意识及情感受到了来自家庭、教育、媒介、社区等多重因素的合围与浸润,代际间的文化疏离现象明显,习得中华文化的主动性不强。中华文明所包含的悠久文化传统,具有处理大规模人口、多文明形态共处的历史经验与智慧,华文媒体可以从塑造认知环境、提供解释框架、树立价值标准、涵养反思能力等方面着手,传承并加固海外华人的文化认同,立足节庆民俗、餐饮文化、社团组织、宗乡社群、宗教信仰……把这些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神传播出去。

努力融入媒体融合互鉴格局,以优质内容凝聚侨心侨智

1991年,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海外华文电子报刊《华夏文摘》,开启了海外华文媒体向新媒体迈进的步伐。今天,社交媒体已经日渐成为华文媒体的主流形态,并推动了传播场景的升级与变迁。其使用门槛低、多文本呈现、互动性强等特征,突破了传统华文媒体的媒介壁垒,多渠道、多形态的传播渠道构架起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媒体新生态与内容新圈层,在新生代年轻受众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不少海外华文媒体已经开始以双语形式,立足传统媒体,打造新媒体矩阵,呈现出更为多元的传播态势。

另外,在中国主流媒体“造船出海”的背景下,也可依托海外华文媒体“借船出海”,通过内容互通、议题共设、联合创制、共同发声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播双赢,努力争取进入当地主流媒体与主流社会视线。海外华文媒体还可积极借力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从文化共通共融的视角出发,策划更多具有本土色彩的内容产品,吸引住在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对话与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感召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海外华文媒体应当且能够成为一支独特的传播力量,可以在呈现根性文化、建构文化意象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华夏文明的海外交流空间。学界也应将海外华文媒体作为持续关注对象,促其成为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领域,业界也应深入挖掘海外华文媒体的协同功能,为面向海外华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 张渤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新加坡电视媒体族群传播研究”[项目号:19XJC860005]的研究成果)

相关阅读

  • 一座碉楼激活一个侨镇 “侨都赋能”的蚬冈探索

  • 蚬冈以海内外乡亲关注的焦点——中坚楼和周边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动新时代侨镇建设,中坚楼亮灯把海内外乡亲的心聚在了一起。“蚬冈优品”把华侨文化和旅游手信相结合,走出产业
  • 山东新公布24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 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三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确定济南579百工集文创园、青岛市北区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淄博张店区八大局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24家省
  •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布8项行动

  • 日前,2023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大会系列活动在北京举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提升计划》正式发布。根据该计划,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推出8项行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
  • 百位专家学者齐聚库车研讨龟兹学

  •   记者 张治立 通讯员 樊凯  今年是新疆龟兹学会成立的第20个年头。10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位专家学者及嘉宾齐聚古称“龟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库车市,共同见证中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介角色与担当

  • 侨务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海外华人华侨总数已超过6000万人,他们尽管远离文化母国,但在传承与表达中华文化方面却具有相当的能动性与策略性,海外华文媒体便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文化、
  • 刘学青:身残志坚勇创业 向阳而生谋幸福

  • 每天天还没亮,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宁河街道先锋路128号的佳耀服装厂的灯就亮了起来。周围的邻居便知道,刘学青和李达春两夫妇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生产车间,他们一个对加工好的
  • 百名记者大走访 | 一韭一世界

  •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剑 王艳 文/图晾晒的韭菜种子梗铺满研究所空地。最近老刘忙得像陀螺,他的扶沟县韭菜研究所育苗中心600亩结满种子的韭菜梗需要晾晒,老育苗基地几百亩
  • 秦赞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会永存的

  •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特别报道之四|秦赞元: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会永存的“有国才有家。”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秦赞元的大哥秦盛元留下这句话后,义无反顾奔赴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