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价值,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持续提升中国科技城的创新能级,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
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市科技领域的工作者们凝心聚力、善作善为,激发出奔腾涌动的科技创新热潮。
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打破国外垄断
2022年10月,位于我市的四川五视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T25无人直升机,其灵活度高、续航时间长,可以执行载重15公斤、长达6小时的飞行任务,能广泛应用于森林巡查、航空拍摄、军工领域等。
△T25工业级无人直升机
直至目前,像T25这样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产品在我国仍极为罕见。
四川五视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辉——
无人直升机系统涉及到软硬件、射频、加工一系列的产业。绵阳市委市政府帮我们牵线搭桥、构建平台,我们基本上在绵阳已经实现了整个无人直升机系统的产业链建设。
该公司通过不断积累与发展,现已掌握了多余度飞控导航技术、通信指挥技术、科技装备全产业一体化等自主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在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方面的垄断,实现了无人直升机产品的自主可控。
目前,该公司已有3款无人直升机产品投入了市场,并且供不应求。
科技智慧进家 解决卡脖子难题
“家电行业里面的通用、驱动、控制这类的芯片,大多来自于欧美、日韩企业,技术和市场基本上被他们垄断,一度卡住了我们在家电行业转型过程中的脖子。”回想以前家电行业的发展难题,长虹奥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昱兵颇有感触。
通过不断攻坚克难,长虹直击痛点,用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问题。
在6名博士、3名省级领军人才的带领下,在120名知名院校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长虹智能控制MCU芯片历经2年时间终于研发成功。该芯片相当于家电的“大脑”,可直接对其他部件发出指令,保障产品的良性运转。
2022年年底,搭载MCU芯片的首批冰箱整机成功下线。
长虹奥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昱兵——
研发过程中,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和设备。企业通过前期规划,整合内外部的资源来解决设备购买的问题;
针对半导体行业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政策帮助下面向全国招揽专家、领军型的人才,另一方面与高校、行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构建公司的研发人才梯队。
作为我国家电业的代表,长虹在白色家电领域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这些都有利于芯片的应用、推广和研发。
△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家电,如空调、电冰箱等。
李昱兵——
随着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和科技产业汇聚,绵阳正形成良性的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驱动创新 辐射城市全面创新发展
过去一年,我市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成绩斐然——
汇聚创新资源,畅通技术成果供需两端。
53名科技助理成为科技城建设的“智囊参谋”;“云上大学城”入驻知名高校20所,“云上科技城”加快成势。
培育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群体数量创新高。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净增超180家、总数超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2000家。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我市推动先进技术研究院、624科创中心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新增省级平台7家,打造3条全过程科技企业孵化链条。
强化创新协同,创新主体、创新区域协同联动。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四川省技术需求发布暨“揭榜挂帅”专场活动等成功举办,与重庆、厦门等地科技交流合作活跃;
挂牌运营“天府科创贷”绵阳分中心,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实现翻番,超过40亿元。
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光明——
2022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7.15%,稳居全国城市前列;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农高区、国家创新型县市顺利通过省上答辩;绵阳市科技局作为全省唯一的市州科技局,被科技部、人社部表彰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2023年,我市的科技创新工作将重点围绕7个方面开展——
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加强协同创新发展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持续壮大创新主体队伍
提升成果转移转化实效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市科技局副局长 陈光明——
2023年,市科技局将坚决贯彻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为建成成渝科创副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从填补技术空白到解决卡脖子难题
从服务军工到走入大众市场
“科技立市”的绵阳
不断释放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这座承载“两弹一星”精神底蕴的城市
也将以科技创造蓬勃未来
绵阳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记者:刘曾太 付玙璠(见习)
责编:曾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