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潮人丨流浪中国徐云:一辆自行车演奏的浪漫与孤独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声 执笔 申思婕

不做追随潮流的人,总做引领潮流的人。潮人,就是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热爱的事,做就做到极致、干就干到出彩。在一个彰显个性、提倡创意的时代,潮人是一种态度。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潮人,他们可以是单车骑行环游中国的视频博主、醉心传统诗词的农民工,也可以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作家……潮流,总在向前。敢想敢拼敢创造,一个个“潮”人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光彩。“潮新闻”记者走近这些中国潮人,与你一起在他们的故事里,观海听潮。 

骑至阿里中线色林错附近时,忽然起了七级大风。距离村庄还有一段距离,徐云选择在一处公路下的涵洞扎营过夜。帐篷被风吹得像鼓胀的帆,气温随日头迅速下降。入夜,徐云照例在帐篷中做饭、吃饭,享受着一天当中许多观众最喜欢的温情时刻。睡前,徐云察觉到已经很久没有车经过涵洞上方的公路了,外界非常安静。当天夜里,徐云忽然被帐篷外的动静和嚎叫惊醒。

“有狼来了,两只,就在帐篷外面。”他起身点灯,拿起斧头,声音颤抖着,举拍摄设备的手也抖个不停,但他仍坚持向观众解说:“西藏这边一般没有大规模的狼群,两三只问题不大。”随后,他把炉头、打火机和纸准备好,一旦狼群接近帐篷,就把纸点燃扔出去,“一般野兽还是比较怕火的。”

这是“流浪中国徐云”系列视频的一个片段。在他的270条骑行视频中,类似的惊险和突发状况数不胜数。从广西到新疆,从川西到西藏阿里,再到正在进行的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境,截至发稿,“流浪中国徐云”在bilibili单平台的播放量已超过2.4亿次。

有网友说,徐云的视频,贵在太真实,有传说中美丽的风景,也有同样存在的野外危险、恶劣环境。也有网友说,徐云的魅力在于面对目标一步步向前、遇到问题一步步解决的帅气。

日前,因受伤正在吉林舒兰市休养的徐云接受了“潮声”记者采访。朴实沉静的声音一如他在视频中娓娓道来的样子。从他的讲述中,潮新闻记者试图更真实地触碰这一“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的灵魂,解码“苦行僧”一般的骑行流浪故事,缘何触动大众神经。

徐云骑行途中 图片由徐云提供

独与真

徐云没有团队。一辆自行车驮着100多斤的户外装备,他像“苦行僧”一样独自穿过荒漠、高原、砂石、冰天雪地。一部手机加两个运动相机(其中一个是全景相机),生产了他的全部视频。

他告诉记者,自己通常在晚上安顿下来后,花三个小时左右剪辑视频、校对字幕、上传。“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每天早上要花很多时间收拾,晚上又要花很多时间清理营地,还要剪视频,这一套非常复杂,已经循环做了六七百次了。”

“独”,是徐云讲起自己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他说自己出身于江西九江的农村,从小父母外出打工,有两个哥哥,也很早离家讨生活。11岁起,徐云开始住校,每周步行一个半小时回家,换洗一周的衣物,再带去下周要吃的米和菜。在家等他的只有奶奶。

“各种各样的事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徐云说,家庭的原因,让他从小性格内向,“不怎么爱交朋友,也不怎么爱说话。”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是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三部曲,其中又最喜欢《海上钢琴师》。20岁时,他第一次在网吧看到主人公1900弹奏《Playing Love》的截图,觉得很有意境,立马找来原片看。

“就像我一样,他因为从小被抛弃,被船上的人养大,应该也是非常孤独的人,所以从某种心态上面能够共鸣。”这么多年,徐云一直用“海上钢琴师1900”作为自己的微信昵称。

他说,成长经历造就的“独”,让他几乎没有过渡就适应了户外生活。意志力坚定、有主见、不受他人影响,是一个人长期在外面的必要心态。

2020年10月31日早上,从工厂辞职在家待业的徐云,独自骑着自行车出发了。他的想法很简单,“当时已经30岁了,可能到40岁就不会有机会再去外面四处看了。”他拿着前期打工攒下的一笔路费,带着帐篷、睡袋、防潮垫、充电宝、太阳能板、换洗衣服、洗漱用具、炉子、气罐、几口锅和老干妈,从江西九江武宁县出发,“计划骑行到广西的东兴。”东兴是中越边境,也是219国道的南端。他计划沿219国道骑至新疆。      

揣着简单又宏大目标的徐云,只骑了两公里就“不行了”,“全身冒汗,反胃,剧烈呕吐,在路边坐了一两个小时才恢复。”与观众眼中体力超强的印象不同,徐云说自己有些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并不好。“当时我想已经出发了,我不能回头。”于是继续上路了。第一天他总共骑行了50多公里。他还记得那天从午后开始就一直下雨,下到晚上。天黑了,他在九江永修县一个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凉亭搭帐篷,很多爷爷奶奶过来围观。那天晚上他十分疲惫,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6点他又收拾行李匆匆出发,“那时候感觉挺‘社恐’,因为起晚了,马上就会被别人围观。”

徐云第一天骑行过夜的凉亭 图片由徐云提供

第二天,徐云骑了80多公里,第三天时基本已经适应。前三天,徐云最大的感觉就是全身酸痛,“屁股特别痛,膝盖痛,大腿痛,手腕也痛。”

徐云说,骑行之初他没有想过做自媒体。直到10个月后,他的路费用完了,必须得回去打工。“我想把最后这段路程记录一下,大概拍了一个月,二十期,因为不会剪辑,在手机里存了一个月。”当时他在重庆,准备骑回老家九江,返程途中他自学了手机剪辑,把之前存的视频全剪出来了,“发到网上发现观看量不错,很快涨到1万粉丝,赚的钱够日常开支了。”他想,工厂的工作未必好找,干脆就这样做下去。

正是在这些简单的理由和质朴的想法之中,诞生了日后感动无数人的“徐云流浪中国”系列视频。

浪漫与温柔

纵观徐云的每期视频构成,大致三件事:一是起床赶路,拍点风景;二是寻找住处,多番踩点;最后是直播做饭,边吃边聊。而很多粉丝最喜欢的环节,是晚上做饭。

骑行阿里中线时,徐云遇到了非常恶劣的天气,大雪夹着冰雹。天色暗沉时,周围唯一一处小房子被锁起来,他只好在房子旁边搭帐篷过夜。寒风暴雪,帐篷外侧被吹得呼哧作响。内帐里,徐云点燃气罐,准备给自己做一道青椒炒鸡蛋。

起锅,烧油,打匀四个鸡蛋,下锅炒熟捞出备用;再起锅烧油,下切好的蒜瓣,依次加入被网友笑称为“女主角”的老干妈和青椒,翻炒入味后,再下入备用的熟鸡蛋炒散;最后加入酱油和带辣味的烧烤调味料。最终的成品上面,还撒有一层切碎的葱花。

徐云告诉记者,他是江西人,爱吃辣,每顿少不了老干妈和带有辣椒面的烧烤调料。看过徐云视频的人都会发现,每次做饭,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炒菜总是荤素搭配,瓶瓶罐罐一字码开,该有的调料一样不少,炒排骨前要焯水,炒菜前加蒜瓣爆香……

他习惯给吃饭的画面搭配一些背景音乐,这些音乐也备受好评:空无一人的野外废弃房,他吃着自己做的土豆丝,视频中响起英国民谣《绿袖子》,钢琴轻缓流动,疲惫与孤独好像消失了,简陋的屋子有了别样的意境。他说自己喜欢纯音乐,也喜欢摇滚。最喜欢的国内歌手是许巍,国外的乐队喜欢硬摇滚的枪炮与玫瑰和金属流派的夜愿。

“每个视频中,当徐云做好饭,坐到镜头前,无论他身后是巍峨的雄山,还是蜗居的帐篷,我感受到的是他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从容。”一位网友留言。

这种有些认真和稚气的、充满温柔的宝贵品质,带给观众的感动丝毫不亚于沿途的群山湖泊及红粉色的天空,珍藏在旅途的点点滴滴中:和路边的小猫小狗打招呼,和路过的藏野驴说你好;在观景台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火腿肠,帮腿部残疾的老爷爷拦车去县城医院看病;零下二十多度的大风天在公路下的涵洞扎营做饭,担心烟囱在路面冒烟吓到过往的司机;在东北的山坡看到倒挂的冰凌子,掰下一根当作“冰霜大宝剑”,朝天空挥舞……

徐云在骑行途中 图片由徐云提供

旅途中,徐云时常配合美景写点小作文,或信手拈来一段小科普。川西线途中,盖玉县附近的一块牌坊写着“沙拖村红军驻扎过的盛德之地”,徐云脱口而出“当年红军长征德时候,贺龙元帅带着红二军团的部分部队在这里驻扎过”。关于文字和历史地理知识,他从不卖弄,这种“猝不及防”的知识储备更为其添色。

徐云说,自己20岁左右时想写穿越小说,因此读了不少书,“到了一个地方,大概能记起一些东西。”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会先根据卫星地图了解今天要走的路、周边大致的情况和景观,提前了解相关的人文历史,“都是一步步在路上积累起来的。”他说,做户外经验比体能更重要。

更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徐云亲手创造出的一个个野外的“家”。无论是废弃铁皮房、涵洞、废弃大棚、水井房,在徐云的一番收拾下总能变得整洁而温馨,离开时他也总会把垃圾清理带走。有弹幕说:“跟着徐云走,总有干净房子住。”

徐云说,这是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我母亲是比较勤快的一个人,她在家会不停地收拾东西清理,所以我算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他习惯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勤归类、放整齐。他说很多人都会这样,有的人随意一些,也只是个人习惯。

这些都是徐云自己也没有察觉的独特气质——男孩般不灭的天真,与少年般不渝的浪漫。

人生与思考

一条弹幕说:“他从不抱怨,一切突发情况只当是旅途风景。”

在西藏阿里,他在暴风雪中连续骑行2个多小时,因风雪不停,只好在公路边临时搭帐篷躲避。他把气罐点燃,先烤了烤冻得青紫的手,又烤了烤冻僵的脚。此时一辆大卡车路过,车上的人招呼徐云上车,可徐云摆了摆手拒绝了。他说:“骑行嘛,不搭车,这是我的原则。”

他对记者说,人在孤独的环境里遇到困难时,情绪稳定是必备的素质,“遇到事的时候先不能慌,你先想解决办法,因为焦躁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是不是?”

很多人担心徐云的安全。他告诉记者,自己的风险管控意识是比较强的,只是有时候观众不了解,觉得是在冒险。他说,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长期玩户外需要很谨慎,“一旦我认为这个东西有危险性,就会及时停止或返回。生命只有一次。”

有留言道:“徐云的视频能给人一种真实的平静的力量。”“他做到了很多人一直想去做,而又没法做的事儿。”有人将徐云评价为“六边形战士”,所谓的“六边”即保持观感上的整洁、足够的休息、骑行量、单人无团队、视频质量和更新频率、保持健康。“除了他,同时做到这六点的人几乎没有。”

有粉丝总结了徐云能够做到的原因:“在精神上他自立且富足,人格上健全且自信,所以他有余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是懂得怎么去体会生命生活之美的。”

满载寄托与力量的骑行,让很多人忍不住借徐云探讨人生的意义。徐云告诉记者,骑行时,他基本处于放空的状态,“什么也不想”。晚上休息前,最多想想第二天的路线,没有复盘过什么。他每天会收到几百条私信。在1月30日最新一期的视频中,徐云借休息养伤解答了网友们关于意义的问题,他说: “人生不需要有什么意义,活着最重要,在活着的基础上让自己活得开心很重要。我也很理解有的朋友为了生存,被迫每天过重复的生活,我以前在工厂打工也是同样的心态。如何重拾对生活的热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找到自己的爱好。一项爱好能点燃你的生命之光。”

他再次提起骑行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四处逛逛”。两年多时间下来,他认为自己是热爱骑行的,不然不可能坚持。他告诉记者,自己只是与大家日常的生活方式不太一样。他所理解的流浪,是四海为家。他的本名是三个字,取名叫“云”,一是为了网络名称读起来顺畅,二也有“云卷云舒”的涵义在其中。

他在视频中说:“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在哪里,都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每种生活方式,最终都会回归平凡,只有平淡才是生活的本质。”

采访的后半程,徐云向记者分享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另外一部电影——《白日梦想家》,也因为这部影片,他非常想去冰岛看看极光。他说,如果有机会,他想从新疆出发,途径哈萨克斯坦、伊朗、土耳其,再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穿过东欧,直至冰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阅读

  • 荐读|你奋斗的身姿真的很美

  • ——“你好,生活”系列之二十九□ 李东红上午,电梯里碰到一位外卖小哥,依旧寒冷的初春,他的额头上却挂着汗珠,脸色透着红润。一下电梯,他一溜小跑,冲进了阳光下的寒风里。望着他奔
  • “211毕业5年存款5000元”,母校发出四连问

  • 近日,一则名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 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两位名校毕业生介绍了自己看似“高开低走”的就业经历。

    据了解,视频主人公弯弯和超超毕业
  • 大学开学季,心理医生给出4个适应性建议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7日讯(记者毛茵 通讯员陈红源)寒假结束,大学生们拖着行李,纷纷回归校园。虽是熟悉的地方,但一些同学却是装着复杂的心情,重新适应线下学习,适应人际关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玻璃杯泡红茶,需要分成上投、中投、下投吗?

  •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人民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玻璃杯泡茶,多数是泡绿茶,能不能泡红茶?”对这个问题,不知大家怎么看?其实,一杯茶怎么泡,全凭个人自由。类似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