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为何考研不能成为“二次高考”

日期: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收集编辑: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转载自上观新闻

编辑

一年的“压轴大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这两天开考了,400余万考生满怀期待奔赴考场。

早在一个月前,“考研报名人数连增8年后,今年下降36万”的消息就引发热议。与此同时,“考研的高考化趋势”也引起关注。之所以有网友将考研形容为“二次高考”,是因为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考研如今已经越来越成为很多人大学生涯的“标配”,正如高考是高中生涯的“标配”一样。

从求学的“可选项”变成求职的“必选项”,考研变成“二次高考”折射出的,不仅是“上岸”难度越来越大、招聘门槛水涨船高,更是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历焦虑”与“就业焦虑”。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22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7年平均增长15.8%,每年都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至474万人。虽然在连增8年后,2024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出现首次下降,但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超1000万的规模来说,考研群体依然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不得不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研始终是毕业生的重要取向之一。因此,我们看到,有些大一新生刚入学就将大学目标定为“完成学业——找份学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研究生学历更像是今后找到好工作的“刚需品”;“全寝考研”“全班考研”“全系考研”成为大学校园里的风景线。与此同时,近几年“学霸”主动报考“双非”高校的“逆向考研”等现象也不少见。

以上种种,不仅说明毕业生将考研作为“必选项”之一,更说明通过读研去获取更高的学历、拿下更好的工作,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老师、学校、市场都“卷”进了考研大潮中。

我们再来看现在的“国考热”“公考热”。相较于今年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近5年来,国考却一直呈现“扩招”的趋势。而随着报考人数的增长和“上岸”难度的增加,考生们只能祭出对付高考的“题海战术”,由此也催生出“天价辅导班”“高价押题卷”“名师训练营”等各种市场。考上研究生再去考个公,已然成为很多大学生理想中的规划。

考公与考研虽然“一升一降”,但总体上还是反映出社会对学历和编制的看重,这背后也折射出年轻人在择业就业上碰到的一些现实困境。

虽然考试制度有其局限性,但不可否认,无论是高考、考研还是考公,考试都是选拔人才、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最公平公正的解法,也是很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但当考研将所有人或主动、或被迫地“卷”进同一个赛道后,甚至被称为“二次高考”,便说明有些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

比如,“高考化”偏离了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和本科教育侧重于“学知识、练技能”不同,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当考试变得越来越残酷和内卷,就容易形成这样一种认知:许多人参加考研并不是为了从事研究,只是单纯为了提升学历。这无疑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产生偏差。

有新闻报道曾指出,有的高校过分注重考研率和升学率,把大量资源和精力放在动员、组织学生考研上,甚至把“考研大本营”作为办学目标,基础教育反而越来越边缘化。

比如,“万能论”传递了片面的就业导向。在传统的就业观中,学历被认为是获取更好工作的加分项,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加,使得很多毕业生都往考研这条赛道上挤,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开始“抢饭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

不仅如此,这还带来一定的“学历焦虑”。看重学历本来是件好事,但在招聘门槛水涨船高的情况下,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过分关注学历,动辄把“985”“211”的硕博生当“最低门槛”,另一方面,一些走出校门的学生却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造成不少高学历人才“高不成低不就”。长此以往,焦虑、迷茫、从众的心理便在无形中滋长蔓延。

又比如,“高压态”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备考过程,对年轻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极大的考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0.44%的大学生打算读研,他们的焦虑风险要明显高于不打算读研的学生。近年来,大学生出现抑郁的情况也时有报道,究其原因,极限的作息、对学历与就业的过度焦虑等是重要原因。

考研趋热,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就业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如何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是我们探讨考研、考公等热门话题时必须回答的问题。

深化教育改革是缓解“学历焦虑”的一剂良方。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但全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可能会把选拔人才的考试变成一场焦虑的“分数游戏”。政府和学校应该多多努力改善教育质量和考试制度,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教育的实际效益。

比如,鼓励学校开展更多与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深化研究生教育的分层分类,拉高学术硕士的入学门槛,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名额,让社会更有效地对人才进行配置和筛选。

促进就业不仅仅是家庭、学校、毕业生的事情,而是全社会都需要参与的一项民生大课题。政府的任务是把就业的“蛋糕”做大做好,当就业岗位与就业选择丰富且多样,当福利待遇与各类保障得到完善和提升,毕业生们的选择自然可以更加多元;用人单位不妨把标准放宽一些,打破“唯名校论”“唯学历论”的求职门槛,将素质与品德前置,加大对能力与岗位间适配度的衡量,为所有求职者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一些学校和媒体经常宣传“全宿舍保研”“学霸情侣”等新闻,无形中传递出“考研保研比工作更有前途”的价值观念,其实本科毕业找到一份工作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对于毕业生而言,与其陷入就业选择的焦虑,不如练好“内功”,破除“本领恐慌”。就业市场再怎么竞争激烈,都会给合适的人留有一席之地。只有拒绝盲目内卷,让自己保持和提升学习的能力,尽早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自身职业目标,多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抓住能够抓住的就业机会,不断尝试、不断突破,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

无论教育还是就业,都是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牵着千万家庭。只有教育进步了,就业稳住了,人们的生活才能安定有序,社会的发展才能坚定从容,对大学生群体来说,也才能拥有更多可选择的可能、可想象的空间。


相关阅读

  • 董宇辉:你的焦虑里,藏着你的命运

  • 要说今年谁最火?董宇辉肯定榜上有名,现在的他不仅成了东方甄选的高级合伙人,还将担任新东方文旅的副总裁。其实,在有这样的成绩前,他也曾有过漫长的焦虑时光。当时他还不出名,直
  • 青西新区举办女性人才专场新年文学诵读会

  • 记者 徐润杰为进一步展现青岛西海岸新区女性人才魅力风采,搭建女性人才沟通交流桥梁纽带,营造尊重关爱女性人才温馨场景与良好氛围,12月21日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在金沙滩啤酒城
  • 用好拔尖人才 助力企业发展

  • 参会人员参观检测实验室。(街道供图)按照《石家庄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相关工作要求,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日前从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出发,组织了检测验证技术创新交流培训
  • 临泽:厚植人才“沃土”涵养发展“活水”

  • 近年来,临泽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和六大产业功能区建设,围绕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留才爱才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厚植人才发展基础。创新
  • 招远市温泉街道:筑根共治 强基育才

  • 今年以来,温泉街道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工程建设,聚焦工作机制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项目创新三方面,不断深化人才工作,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为何考研不能成为“二次高考”

  • 转载自上观新闻编辑一年的“压轴大考”——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这两天开考了,400余万考生满怀期待奔赴考场。早在一个月前,“考研报名人数连增8年后,今年下降36万”的消息就
  • 宁德时代肇庆项目,二阶段工程今天开工!

  • 今天,宁德时代肇庆项目传来好消息,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二阶段工程开工!12月24日上午,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肇庆高新区举行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二阶段工程开工仪式,这是
  • 超火爆!周末你去打卡了吗?

  • 带上VR眼镜穿越到三星堆沉浸式感受故宫文化抽中国元素+动漫元素结合的盲盒……周末两天你去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打卡了吗?2023四川文创交易博览会掀起市民“打卡”热,来自全
  • 乡村文化振兴|沂源县南鲁山镇:做好防寒大走访

  • 沂源融媒讯:针对突然到来的寒潮,帮扶干部一再叮嘱帮扶户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注意取暖安全,声声询问,句句叮咛,为严寒天气带来了浓浓暖意。冬季虽寒冷,但在扶贫队伍的细致关心下,像崔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