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江苏:聚才育才爱才 让“苏适养老”成色更足

日期: 来源:民政部收集编辑:民政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快打造高素质人才大军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江苏省以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主动作为,锐意创新,以聚才的良方、育才的举措、爱才的诚意,让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在待遇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服务上有劲头,一支规模日趋扩大、素质整体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凸显的人才队伍让“苏适养老”成色更足。

聚才有良方

为人才厚植发展沃土

  2022年,毕业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楚含茜,刚踏出校门就收到了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的入职邀请,实现了从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衔接。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21岁的她,慢慢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也更加坚定了为老年人服务的信心。

  越来越多像楚含茜一样的专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一线,他们在岗位上学技术、强本领、快成长,用青春和热情辉映着老人们的幸福夕阳。

  “随着养老服务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新岗位,逐渐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选择。”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告诉记者,在南京市1.4万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33%。

  养老服务之需才,犹鱼之需水、鸟之需林。近年来,江苏省在“活水”、“造林”上下足功夫,为优秀人才厚植发展沃土,让养老服务一线成为人才成长成才的梦想港湾。

  据江苏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沙维伟介绍,近年来,江苏多措并举支持民营养老企业发展,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近日,该省再次对民营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纾困补贴,惠及机构1500余家,真金白银进一步提振了养老服务行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无穷活力。

  同时,该省建设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377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36个;加强与家政、物业、医疗护理等关联领域合作,扩大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健全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成长沃土。

育才有举措

全方位开展强基工程

  数据显示,江苏约有6万名养老护理员。在江苏省居家乐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督导路忠看来,人才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据介绍,居家乐养老服务人员要经过5—7天的岗前培训,1—2个月的师徒带训,转正后的专业技能培训,每月常态化岗位提升培训,“只有将养老服务职业培训体系落地,才能真正把服务做好。”

  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年人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强基工程。

  近年来,江苏形成了学历教育、实习实训、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日渐壮大。

  2021年,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学历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526人、研究生66人;全省83所中高职和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超5.8万人;优化养老护理员评价制度,3年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评估备案147家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超过11万人次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才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各地全方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人才发展举措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盐城市每年举办养老护理培训师、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师、养老服务膳食师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督导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员“三师三员”培训;南通市将“居家养老照护”列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职业目录,组建专家库,编写培训大纲和教材,形成一整套高标准的居家养老照护培训体系;徐州市规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行为,从仪表着装、服务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予以规范,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服务。

爱才有诚意

一揽子政策利好留人

  人才流失率高是养老服务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薪酬待遇不高、上升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院长易婕总结了多年来该院的惜才、留才之道:培训赋能个人成长,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营造有爱温暖的团队氛围等等。考虑到外地员工占比达30%,福利院专门向民政局打报告,为员工每月发放1000元住房补贴。“青春相伴,夕阳更美。”易婕表示,正是有了这些举措,才把年轻人留了下来,让他们工作更安心。

  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不能仅凭他们的一腔热血。江苏省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打通晋升渠道、提高薪资待遇等方面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江苏省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养老护理员一次性岗位补贴、入职奖励、特殊岗位津贴等一揽子激励制度,2021年以来已发放各类津补贴4000余万元,惠及1.5万余名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今年7月发布的《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养老护理职称体系,打破了养老服务人才成长的“天花板”。

  各地多措并举,着力破除人才使用、评价、支持、激励等体制机制障碍。南京市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积分落户办法,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每满一年,可增加积分10分;淮安市做优服务保障,对表现优秀、家庭困难的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帮扶救助,2022年共支出帮扶资金7.6万元;连云港市对符合相关规定、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2年且仍在岗工作的,按学历水平给予2万元—4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补……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江苏省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养老服务人才的奋斗精神、创造活力,让他们在“苏适养老”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来源:《中国社会报》

记者:张婷


相关阅读

  • 聊城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成立

  •   9月15日,聊城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成立大会暨联盟揭牌仪式在聊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行。  聊城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为全市首个专为提升人才服务而打造的人才服务联
  • 混“京圈”的阿富汗小伙

  • ◎ 本刊记者 冯璐◎ 余奇瑶人物简介:阿富汗籍,出生于1995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无限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市朝阳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国际校友人才联盟秘
  • 翰墨颂中秋·礼赞国庆节——画家李正刚

  • 艺术简介李正刚,1953年生于南京,高级美术师。江苏省美协、书协会员。曾任南京市文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南京文艺界》主编、南京文联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华文化
  • 安宁区:促就业 聚人才 汇聚“强省会”智力支撑

  •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安宁区聚焦民生福祉,以强省会行动为牵引,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六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要求和“兰州九问”的实践要求,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聚焦发
  • 以“金牌效应”带动更多人走技能成才之路

  • 技能大赛既是技能人才亮绝活、唱主角、展风采的“大舞台”,也是激发广大劳动者学技能、练技术、钻业务的“大平台”。我们期盼发挥技能大赛的“金牌效应”,在全社会掀起技能学
  • 成都市温江区举办第三届鱼凫人才之夜

  • 9月19日,成都市温江区举办“智兴天府 才聚温江”第三届鱼凫人才之夜活动。来自海内外高层次专家及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海外留学回国人才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现场,四川省人力
  • 让“人才链”舞动“产业链”

  •   位于市区临沂路中段,寸土寸金之地,一幢并不十分起眼的写字楼内,涌动着勃勃生机。  经过五年的发展,先后有104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亚太人才服务研究院日照分院等一批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江苏:聚才育才爱才 让“苏适养老”成色更足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
  • 青岛即墨区:打造“红色助联体”社会救助新模式

  •   “以前家里电线经常烧坏,灯也不亮,每次用电都担心引起火灾。现在村里给改造了线路,屋子更亮堂了,用电更安全了,日子过得更踏实了!”一盏暖光灯,照亮昔日昏暗小屋,山东省青岛市即
  • 秋日,赴一场武当仙山别样的桂花之约

  •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通讯员 刘雪琴临近中秋,在绵绵的秋雨中,徜徉湖北十堰市武当山太极湖畔,浓郁的桂花香味浸润在空气中,萦绕着鼻尖不散,沁人心脾,清新而美好。循着花香,沿湖的一树
  • 六旬老人反复便血,急诊内镜揪出“元凶”

  •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刘姗姗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六旬老人饱受消化道出血困扰,一直没查出确切病因。近日,再次出现便血的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消化内科专家团
  • 适老化创新改造亮点多

  •   洗澡有淋浴凳支撑,日常起居有辅具助力,在家门口的老年食堂能吃上可口饭菜……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适老化改造为抓手,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打造老年宜居环境,老年人的获得感、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