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记者 于熙
“红灯请不要过马路哦!”“丢垃圾请区分好是什么种类的垃圾。”3月4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杭州路街道振兴社区,遛弯的臧丽为居民提供出行引导和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75岁的臧丽是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俏妈牵手”养老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走过18年志愿服务之路的她,一直有一个生活习惯:自己或团队做了什么好事,都喜欢用手机拍张照片记录下来,上传到朋友圈和团队微信群。日积月累,善引发善。如今,臧丽迎来更多的同行者,团队志愿者已由最初的20多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
这只是乌市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整个城市向上向善的一个缩影。
3月3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延安路街道富北社区志愿者,在居民家中开展剪发志愿服务。代东华摄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文明办)了解到,近年来,乌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乌市已有注册志愿者48.5万余人、1828支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程度持续提升,已建立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
在乌市的城市和乡村,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景区景点、窗口单位,囊括政策宣讲、扶弱助残、文艺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志愿服务,总有一抹抹亮丽的“志愿红”停驻在那里。一系列社会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及由单一向多元、松散向规范、数量追赶向质量转变的志愿服务,既令乌市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也让这座城市的底色更加温暖。
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乌市探索志愿服务运行模式、丰富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空间,推动志愿服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同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建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并构建“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互动机制。特别是乌市定期推评“首府好人”以来,从帮扶“折翼”花季少女的丁国金,到为更多人送去“一米阳光”的李国鹏,再到敬老助残的张秀红……一个个凡人善举,凝聚起新征程上昂扬奋斗的力量之源。
“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志愿者应该做的事,而来自社会的各种礼遇却一直温暖和感动着我。”刚刚获评“首府好人”的丁国金说。
2月25日,少年志愿者在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开展图书整理志愿服务。倪广欣摄
青年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这两年,乌市强化长效机制构建,下大力气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青春时尚”。
前不久,第五届乌市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评审会召开,22名事迹突出的青少年推荐人选,或热心公益、或助人为乐、或孝老爱亲……在发掘这些先进典型上,采取“群众评,评群众”的方式,从学校、社区、村庄等基层单位抓起。真善美的涟漪,带动了更多青少年向上向善。
乌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开展了四届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让各民族青少年学有榜样,行有楷模。目前,乌市共有新时代好少年87人。通过一系列务实的帮扶奖励措施,让小小少年感受温暖,培育“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厚植精神文明的沃土。
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公民道德建设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科)科长吕月婵介绍,伴随着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公益力量,为乌市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汇聚起新时代乌鲁木齐昂扬奋进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