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白马雪山守护人”
在寒温性针叶林带大果红杉样地开展群落样方监测
监测团队在保护区与护林员一起用餐
2019年,春节刚过,我便顶着寒风冒着大雪进入白马雪山进行样地踏勘,这让我第一次强烈体验了头疼、呕吐等急性高反症状。至今持续4年的监测,高反并没有阻止我前行的脚步。总站领导和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赵琦琳副主任曾多次亲赴样地参与监测,大家的鼓励和“天空地”一体化的庞大梦想,在每每遇到困难时都是支持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一路行来,我从来都不孤独,由云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和云南省气象台共同组成的生态监测团队让“白马雪山守护人”社群得以诞生。这是一个数据共享、技术互通、多民族融合、团结协作的大家庭,是个“痛并快乐着”的集体。
每年6-10月份的监测季经常多雨,样地通达性和生活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设备和驻地物资运送要靠人背马驮。作为大家戏称的“李首席”,我和团队共同进退,与当地护林员同吃同住,克服高反不适,冒雨穿行于密林之间开展工作已成为常态。但同时我也体会到了亲自安装的设备测试成功后的喜悦,分享了在驻地利用休息时间缝制样地凋落物收集网时大家唠叨的家长里短。我和团队在4年的坚持与合作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幸福,对这块美丽土地的依恋与责任造就了我们的雪山情怀,几年以来团队没有一人因难而退。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曲宗贡生态定位站2022年已摆脱“三无”状态,项目组在白马雪山6个垂直植被带建了10块固定监测样地、2条动物样线和2条红外相机样线。各部门技术优势在持续的监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几年来我们不断尝试新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顺利开展了遥感、无人机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为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与风险评价、水源涵养评价、生物量和碳汇测算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关于开展“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征集活动的通知》
编辑 | 刘阳
我的环保故事(4)|拯救“水中大熊猫”
我的环保故事(3)|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