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传统文化】说说“家谱”那些事‖陈于毅

日期: 来源:方志四川收集编辑:方志四川

说说“家谱”那些事

陈于毅


一、缘 起

2023年中秋节前,分别接到老家两位兄长的电话,说陈氏宗族要修缮族谱,分支家庭也需小修家谱,希望我抽时间为此做点事。我欣然应允。

家谱,是每个宗亲氏族家庭祭祖、赓续血脉传承(慎终追远)的重要典籍之一。家谱,也是氏族“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形式。追远,就是祭祀祖先、祭祀父母。所以,过去家家户户都有祠堂。祠堂里,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每到春秋祭祀时,长辈会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除举行这些礼仪外,最重要的是讲述祖先的德行,也就是要念念不忘过去父母祖先的功德,包括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什么贡献,要常常思念、常常追怀……这样,祭祀时才更加能显示出诚敬之心、思慕之心。

除祭祀外,追远还有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修家(族)谱。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而这个家谱,一般来讲是每年都要小修一次的,这叫修家谱。比如说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过世了,哪些人出生了,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而修族谱,一般是二十年或三十年修一次,由宗族族长召集各分支家庭主要成员一起研究,重点对一个人一生的行迹,也就是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贡献,以简要方式记载在家(族)谱中。有了家(族)谱后,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远祖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原因到这个地方来定居的,一共传了多少代,历代祖先对这个地方、这个国家有什么贡献、有什么德行。这才称得上是“慎终追远”。

稿抄本家谱(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比如,对“湖广填四川”的来历,我们是需要了解的。在中国人口迁移历史上,元明时期的人口迁移较为频繁。随着王朝更迭,人口迁移的流向,从由北向南为主的迁移,逐渐转变为由东向西的迁移。经过宋元战争,元朝初期四川的人户总数仅12万户,与南宋四川的统计数相比,四川人口下降幅度在88%—95%之间。元朝初期,四川人口大量锐减,造成四川人口史上一大奇特现象,即全川各地“古户”“旧族”“土著”几乎灭绝。四川地广人稀,生产亟待恢复,从元世祖开始,不得不命令军队和官府在荒芜的土地上大量招民。至元朝中后期,全国出现短暂的安定局面,户口呈增长趋势。

元代中后期四川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据官方史料记载,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监察御史报告:“近年雍、梁、淮甸人民”,见四川荣县一带“天畴广阔,开垦成业者,凡二十余万户”。《元史》又载,来此居住的“襄、汉流民”“至数千户,私开盐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杀巡卒”。为适应“流户日增”的形势,元朝不得不“设官府以抚定之”,由此也开了湖广人迁川的先河。

明末清初,张献忠剿四川后,清朝政府动员两湖两广的人迁移四川,稳定巴蜀的社会生活秩序。四川义门陈氏家族,就是那时从湖北孝感迁移过来的。


二、关于家谱

一般来说,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书籍,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表,主要记载你从哪来;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主要记载你是谁,在家谱中的排位;第三部分是附录,是对前两部分的有效补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有每个朝代的历史,而且修史是朝廷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么说来,家谱就是一个姓氏的历史。可以这么说,国有史,州县有志,家有谱。它也许会比一个朝代还要长。

人到一定年纪,肯定会问自己:我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历史观问题。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也只能是家谱了。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根的文化,寻根问祖,血脉传承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树高千丈,叶终是要归根的。由于近代以来的动乱,我们当代人已有很少人能记起三代以前的事了,这是不应该的。古人还有句很重的话,“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就说,我们人类和禽兽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血缘传承的重视,如果忘记祖先,忘记血脉,那与禽兽何异?而家谱定下来的家训家规,则是一个家族的灵魂,比如陈氏义门家训等,虽历经千年,但仍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清同治十二年刻本郫县《何氏宗谱》,棣华堂藏板(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家谱的重要意义就是传承,血脉的传承,品格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一个家族的建谱、续谱乃至近些年热起来的重修家谱,都是体现出了一个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家国天下事,家是基础,国是大家的国,只有家族团结,国家才会团结,这是中国人有家谱也必须修家谱的原因。对家谱的尊重,就是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修家谱的好处

《礼记》说“不娶同姓”,这个礼要求不娶同姓之人。所以,恭修家谱就发现,你的父母就是两个姓,然后再往上去推,他的父母也是不娶同姓,那都是两个姓。这样以此类推,推到上面去之后,你就发现,其实所有的姓都是一家人,中华民族确实是一家。而把这个家谱推上去之后,我们就发现不是炎帝的子孙,就是黄帝的子孙。所以,我们称为炎黄子孙,这个一家人的观念才有了。我们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绝不是夸张形容。通过修家谱,才看到确实是一家人。除了培养这种一体的观念外,就是要学习祖宗的好品德和好言行。在春秋祭祀的时候,家谱上都记载着祖先的德行,哪朝、哪代、哪一个时候,出了哪一位有德行的祖先,他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贡献。我们作为他的后代子孙,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我们的行为给我们的祖先抹黑。

观众打卡家谱文化展(四川省图书馆 供图,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四、修家谱的意义

家谱,流淌着宗亲氏族的血脉。

(一)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碰到的问题。孩童期间,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成人懂事后,关心的是我的先人是谁,为何户口在这里?而能精确、清楚回答这个结果的,只有家谱。

(二)寻根留本,承前启后

先人曰:“谱牒身之本也。”意思是说,谱能通知你,你是谁?你从哪里来?有了谱书你便可以或许追根溯源。

宝树繁花——巴蜀家谱文化展(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三)敦亲睦族,凝固血亲

一个家族,可以经过多种方式构成凝固力,然而修谱、建谱则是最有凝固力的方法和路子。先人觉得,家谱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传染功用。

(四)治家齐国,教化子孙

家谱中包含的很多祖训、家规,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敬父母、睦族人、和友邻、恤贫孤、尚节流、戒打赌、戒虚假、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等。有的家谱中记录有晚辈族人们忠君爱国、造福乡梓、刻苦进修、昂扬拼搏的榜样事迹,都是对族人和儿女开展人生教育的活泼教材。清代大儒章学诚曾说:“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志一也。”家谱、方志、国史,是三位一体、互为补充的关系,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宋代程颐道:“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家谱的修撰,关乎世道人心的变迁,关乎民风良俗的形成,不可不引起重视。在中国,家谱的修撰有着三层含义:慎终追远,辨别士庶,区隔夷夏。

(五)慎终追远

中国的谱牒之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喜欢追溯到炎帝、黄帝的传统。在时人的思维逻辑和观念意识里,历史越悠久,则血统越高贵,门第越显赫。比如《南史》卷四九《刘杳传》中就讲道:“王僧孺被命修谱,访杳血脉所因。杳曰:桓谭《新论》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以此推之,当起周代。僧孺叹曰:可谓闻所未闻。”所以,后人需慎终追远。

五、附 录

以下附录典故,可作学习参考:

据史料记载,刘杳牵合历史资料,裱糊传世文献,得出自己的血脉始祖源自周代,这让当时的通人王僧儒哭笑不得,只能感慨一声“闻所未闻”,以表态度。不仅如此,当时之人为显示自己的血脉高贵,多有冒充世族之举。如傅玄《傅子》说:宁以丧乱之际,世多妄变氏族,违圣人之教,非礼以明姓之意,乃著《氏姓论》。

关于“妄变氏族”一事,指的是东吴尚书仆射是仪。是仪,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今山东昌乐)人。因为被北海相孔融嘲笑“氏”字是“民”字无上,所以改姓“是”。对于是仪改变姓名一事,历来多有批评,如徐众说道:古之建姓,或以所生,或以官号,或以祖名,皆有义体,以明氏族。故曰胙之以土而命之氏,此先王之典也,所以明本重始,彰示功德,子孙不忘也。今离文析字,横生忌讳,使仪易姓,忘本诬祖,不亦谬哉。其实,姓氏是祖宗的赐予,是显明根本、彰示功德的所在,是仪因为名士孔融的一言,就改变自己的姓氏,在徐众看来,属于数典忘祖的行为。

《汉书萧望之传》颜师古注:近世谱牒,妄相依附,乃云望之,萧何之后。追次昭穆,流俗学者,共祖述焉。夫缵侯,汉室功臣,名高位重;望之巨儒硕学,博览古今,若其相承,何以后之史传不详?《汉书》既不序论,后人焉所取信?不然之事,斯可讥矣。颜师古指出,在唐代的谱牒中,将萧望之依附为萧何的后裔,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行为。在颜师古看来,萧望之为一代名相,与汉初“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饟,不绝粮道”的萧何相距不到百年,若是真有血缘关系,怎会不见史传记载呢?

因为存在着冒充姓氏的行为,为维护世族阶层的利益,开始出现辨别士姓和庶姓的书籍。《晋书》卷五一《挚虞传》曰:虞以汉季丧乱,谱传多至散佚,甚至子孙不能言其祖先,乃撰《族姓昭穆》卷,上疏进之,以为足以备物致用,广多闻之益。以定品违法,为司徒所劾,诏特原之。挚虞因为魏晋时代战乱频发,百姓流离失所,迁徙不定,多数子孙不能明了自己的氏姓传承,所以撰写《族姓昭穆》,方便晋朝的九品中正选人制。《南史》卷七二《贾希镜传》:祖弼之,广集百氏谱记,专心习业。晋太元中,朝廷给令史书,撰定缮写,藏之秘阁,及左户曹。希镜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皆其所参校缮定。

贾弼之是中国谱学大家第一人,为方便晋朝选用人才,撰成《十八州士族谱》,100帙、700多卷,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宋、齐二代,士庶不分,赋役减缺,职由于此。武帝乃诏僧孺改定《百家谱》。初,晋太元中,贾弼之笃好谱状,广集群家,大搜众族,所述十八家,一百一十六部,凡诸大族,略无遗缺,藏之秘阁,副在左户。子孙世传其业,王弘、刘湛,并好其书。弘日对千客,不犯一人之讳。湛为铨曹,始撰《百家》,以助铨序。其东南诸族,别为一部,不在百家之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谁是寒门,谁是世族,就由这些《族姓昭穆》《百家谱》所定。《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便说:“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权归右姓,州郡中正,皆以著姓为之,以定门阀。于是有司选举,必稽谱牒,以考其真伪。”

由此可见,凭借着士族的身份,还可以享受“赋役减缺”,即减免赋税的优惠。而且,熟读百家的族谱,可以不犯他人的家讳。

写到这里,皆因今新人谈旧事,虽列举不少事例,终归已成故事。当然,作为后继者,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好的传统应赓续弘扬,不适宜时代发展要求的应修正,人人都应尽好自己做人的本分,上不愧祖先、家国,下不愧子孙后代,自己也能问心无愧。

切记!切记!

2023年11月15日于成都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陈于毅(1966年生,祖籍四川安岳,号蜀山正义,陆军上校军衔。1984年入伍,历任战士、班长、军校学员、排长、参谋、秘书、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政治委员,从事国防军事工作30余年,现已退休)

配图:方志四川


相关阅读

  • 轮台县:一抹“志愿红”情暖“夕阳红”

  • (通讯员:谭晶晶)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10月30日上午,阿克萨来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们
  • 超燃现场,谁「出圈」了 ‼️

  • 活力奔跑,幸福长理长沙理工大学第二十一届田径运动会于今日圆满落幕下面就跟随镜头一起走进比赛现场感受运动会的超燃瞬间吧运动会精彩瞬间准备起跑 呼吸急促宛若离弦之箭冲
  • 振兴路上 牧歌扬|一个羊圈的AB面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待和理解,或许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养羊十年,到底有没有意思?杨继云的羊圈里,一面写着乏味,一面写着不乏滋味。你瞧,就连一个羊圈都有着复杂丰富的A
  • 做人一定要学会变通,14个方法给你

  • 1 朋友喝酒,没有叫你,你就不要再提再问再打听。2 对父母只孝不要顺,尽好自己的职责就好了。3 不要惯着任何人,不卑不亢,更不要委曲求全。4 去别人家,不要到处瞎逛,未经允许不要去别
  • 女人拥有“钝感力”,做到这五点与焦虑说拜拜!

  • 作者|筱鱼爱娱乐写在前面: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是一种抵御外界不良情绪的有力武器。与"敏感"意思相对。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心态也随之变得急躁不安。然而,总有一
  • 一个女人,最大的智慧,适时整理自己

  • 《王阳明心学》中说:“破身外贼易,破心中贼难。”在人生的马拉松赛道上,这场未知终点的考试里面,常常有一些女人活得失去了自我。在稀松平常的日子里,她们对于外界的声音和评价过
  • 让你一辈子开心的活法,坚持去做这三件事

  • 我们每个人都想要追求幸福人生,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呢?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人生完美无缺,什么都好,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就算是圣人,恐怕也无法做到,你想要真正的成长起来,就少不了一
  • 一个人越来越顺的原因

  • 一个人越来越顺的原因:1、能力越来越顺,不断提升能力,大事小事都能面对,想的开,稳的住,生活也能过的去。2、情绪越来越稳,静下自己的心,遇事不要慌,慌乱解决不了问题。有条理有节奏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传统文化】说说“家谱”那些事‖陈于毅

  • 说说“家谱”那些事陈于毅一、缘 起2023年中秋节前,分别接到老家两位兄长的电话,说陈氏宗族要修缮族谱,分支家庭也需小修家谱,希望我抽时间为此做点事。我欣然应允。家谱,是每个
  • 喜见乡村新变化 社区嘉年华走进新津区烽火村

  • 11月17日下午,社区嘉年华走进了成都市新津区永商镇烽火村。这个曾被评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的村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呢?烽火村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地方,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