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张澜涛 | 墨行八法 各得其妙——萧平书法作品赏析评论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前言

萧平,别署:平之(此别署用作微信名);戈父(爱子萧戈,知名摄影家,戈父即萧戈的父亲),祖籍扬州,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新金陵画派优秀传人,当代书画鉴评藏综合艺术名家。

我知道萧平的名字很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记得有个熟悉萧平的朋友常向笔者这样介绍他 : “我认识南京博物院研究员萧平,他的绘画、书法、鉴定水平很高,还兼作史学评论和收藏,是个综合型艺术人才。”从那时起,萧平这个符号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恰逢媒体人、作家梁平创建南京艺术家园,笔者有幸和艺术名家萧平成为园友,又常在家园开展的公益文化活动中见面,慢慢地熟悉起来。

     

4年前萧平在恩师、新金陵画派重要代表宋文治先生的故乡太仓,举办“游于艺”书画作品展,梁平夫妇、歌唱家项绪文和笔者等,应邀出席了萧平书画展览开幕式。

宽敞的展厅里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及书法等精美绝伦的作品,体现了作者超群拔俗的深厚艺术底蕴。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回来后笔者根据自己在现场的观感写了题为《借古开今 清新放逸》一文,对萧平山水画做了赏析评论,在多家新闻媒体发表后产生了不俗的影响,亦得到萧平先生本人的认可,不啻鼓励、信心倍增。

时隔一年后,笔者又写了《凌波翠盖 墨色生香》一文,对萧平荷花作品做了赏析评论。此文一出,互联网上转载率很高,影响很大,有的读者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和笔者取得联系,询问这种写法是不是独创,或是有所参考?总之读者不排斥笔者的这种评论表述方式。或许人们认为作品接地气,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对艺术家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和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赏析评论,是一条能够走得通的路子。从某种程度讲,接地气的评论对读者理解书画家的作品,是个参考,抑或只是个引例、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使艺术家们的作品所表达的意境,被更多观赏者所理解与接受,从而产生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近来笔者在欣赏萧平先生赠予的《萧平书法集》的基础上,对他的书法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并以《墨行八法 各得其妙》为题,尝试着对萧平的书法做赏析评论,向名家学习可以提高自己,增知长识,受益匪浅。

今年是萧平先生积淀数十年的综合艺术成果,弥漫着吮墨芬芳走进高校园地的一年: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书法作品集(规格尺寸为50.5✕36.5厘米4本大型套书,笔者有幸获赠1套)正式出版,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范本教材,标志着江苏艺术名家书画及人物画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令人感到无比欣慰。

阅读了萧平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遴选为教学范本教材的书画作品,从这两个方面对比来看,感觉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笔法互动,书即画,画即书,和谐一致,相融相谐,难能可贵的、孜孜以求取得的艺术践行成就,流露着智慧,弥漫着墨香,体现着萧平含英咀华的艺术感染力。

     

单从萧平书法作品欣赏层面看,其所呈现的不同书体样式为 : 金石、隶书、楷书、行楷书、行书、行草书、草书、瘦金等八法书,如此丰富多彩的书法作品,出现在他一个人的笔下,相互间的笔法运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传统的笔意,又有他自己领悟性的创新元素,临古不拘泥于古,借法不受陈规束缚,融进了自己对中国书法的深刻理解,做到了在热情奔放和洒脱自如中即兴而书,进而使艺术家的个性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张扬。

萧平书法给予我的启迪和认知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学习取得了如下的评论收效:

隶书古朴,可见深度

萧平的隶书有一种高古苍凉、郁勃隽永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他深沉幽远与意味深长的思想感情,艺术情愫非同一般。

隶书由大小篆演变而来,是秦汉之交文字书写革命性的创新,到了东汉末年随着《曹全碑》和《张迁碑》的出现,表明隶书达到了至臻完善的境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后来的唐代隶书,史称“唐隶”。

萧平的隶书作品,隐约可见其崇拜的汉隶法帖及碑刻,大抵有《石门颂》《西狭颂》《乙瑛碑》《史晨碑》,或兼临《张迁碑》和《曹全碑》等经典书帖。从萧平隶书结体构架来看,他吸收了《西狭颂》的宽博、方正与饱满,以及线条的质朴端凝;兼容了《乙瑛碑》的端庄匀称,点画严谨,凛然朴茂与平坦温婉;汲取了《史晨碑》的疏朗空灵,整齐划一,中宫收紧,四周伸展的笔墨表达技法。

在长期书法艺术的践行中,萧平以古法为自己感悟与创新的基础,形成了他嵚崎磊落的隶书风格,以笔者赏析之所见,可以这样表述萧平的隶书作品:

萧平的隶书从汉隶中汲取养分,博采众家之长,在长期的历练与践行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结体宽纵,笔法遒劲,布局精巧,内涵生动,突破了隶书工整媚俗大众化的写法,融进了自己对隶书点画的感悟和理解,使得每个字立得住、站得稳,收放自如而不拘谨,笔势跌宕起伏,个性化特色鲜明,进而为他的楷书、行书乃至草书等诸体的笔法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从萧平隶书作品所呈现的构架来看,笔画表达的格局可见一斑:横画欲左先右,意在笔前,运笔有致,逆锋入纸,转锋铺毫,轻重有度地向右行笔,始终把握笔势的灵动感,至笔墨之尽处,怀揣愉悦书写的感觉兴致,向左回锋收笔,完成了一横在单字空间的位置,使人有力透纸背的观赏感,力度和体格是萧平隶书研精究微的魅力体现。

如果说萧平隶书横画奠定了结体宽纵的基础,具有了弘毅宽泛的构架,那么他的隶书竖画亦出新奇,则欲下先上,适度提按,逆锋入纸,如逆水行舟一般铿锵有力,继而转锋铺毫向下行笔,于笔尽之处向上回锋收笔,有一竖能支撑行舟千里的意境,营造了隶书的稳健遒劲、郁勃隽永的笔法氛围,呈现了非同一般的隶书格局。

行书舒畅,节奏明快

众所周知,行书是表现力极强的书法样式,能够较好地表达作品的节奏、韵律与情感,亦能使其书法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因而受到书法家们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行书更为萧平先生所钟情、所挚爱、所乐此不疲地践行,撷取了丰硕的果实。

萧平的行书除了简洁流畅、节奏明快、质朴俊逸之外,还蕴藏了文化修养在字里行间的悄然流露,这是一般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难以达到的境界。

这跟萧平博古通今的文化底蕴是密切相关的,在此试举一例为证:

萧平行书作品郑板桥的《闲居》,就是他崇尚古人闲居逍遥自在的情致,排解人世间的甚嚣尘上与得失纷争,潜心做学问,进而在平素的修行之中,获得为人之境止于善、艺术之境止于美的终极追求。这是萧平先生为人和为艺的人生追求吧。

     

郑板桥的《闲居》是这样写的:

懒慢从来应接疏,

闭门扫地足闲居。

荆妻拭砚磨新墨,

弱女持笺索楷书。

柿叶微霜千点赤,

纱橱斜日半窗虚。

江南大好秋蔬菜,

紫笋红姜煮鲫鱼。

萧平领悟到了郑板桥诗句的意境,以其欣赏与崇尚的情怀,饱含深情地把这首出自板桥的《闲居》诗作,书写得情致超逸、节奏明快、生机盎然而又活泼灵动,尤其是《闲居》的后4句书写得格外具有行书的生动情趣意味。

可不是嘛,轻霜降落到柿子树的叶子上,为其点缀了成千上万的红色斑点,那午后的斜阳穿过了半掩的窗户,照耀在纱橱上。正值江南鲜蔬上市的时候,用紫色的笋、红色的姜,煮沸鲜美的鲫鱼,味道好极了。《闲居》的后4句写出了秋江南的美丽景色,充分体现了诗人闲居惬意的文人情调,表现了诗人对闲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萧平先生不排斥此种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调,并且跨越时空地跟古人高雅的文化情趣产生了共鸣,这就注定他要将这首郑板桥著名的《闲居》诗篇,书写得那么引人入胜:

行书相对于行草书、草书,乃至狂草书,更易于表现书法对比的美 : 诸如字体的大与小,笔墨的粗和细,横画及竖画的轻与重,布局的参差不齐,章法、贯气与连结,结体的实与稳,俊逸与稍逊的比看,皆为行书得天独厚的视角美感分享。

上述行书林林总总的表现方式,萧平都有所涉猎,但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俊逸与稍逊比看的美,是萧平行书又一鲜明的特点。

萧平是书画家、鉴评家、文化学者,他总能在大道至简间走着纵横驰骋践行的路,将书画艺术视为继古开今的传承,视为一种使命的担当,添增了活力,焕发了生机,激发了热情,强化了创新意识,张扬了个性。     

俊逸与稍逊的比对,在萧平的行书作品中通常是这样表达的 : 他不把每个单字书写得一样漂亮,有意识地写一两个看上去与近旁的字有所区别,比他写的丰神俊朗的字略为欠缺点,但绝非败笔的那种形态。笔者仍以萧平的行书郑板桥《闲居》为例,就能清晰地感觉他的这种写法,产生了行书对比美的效果。

“纱橱斜日半窗虚”里的“橱斜”二字,与竖行上面的“赤纱”、下面的“半窗”,或者与整幅作品每个字相比较,使人有相形见绌的感觉。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萧平的情趣和意趣在他行书作品中生动活泼的体现。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倘若有10个像3D复制一般的漂亮的女孩,站成一排,就失去了美的感觉。只有形成美、很美、最美的比较差,人们对美的认知才能产生视觉感官上的评判与认可。笔者以为书法家若把每个字都书写得一样清秀工整,如馆阁体那么呆板严谨,看上去像模具凝铸出来的字迹,没有变化的平庸书写,实际是一个字都不漂亮,也不美,原因缺少了对比,引发了观赏者审美疲劳,失去了欣赏的兴味。

从这个艺术层面讲,萧平的书法功夫在诗外,就书法而书法,怎能写出真善美的书法作品来呢?萧平突破了窠臼的践行,超值令人称道和赞美!

萧平毕生孜孜以求践行书画艺术,形成了他较为完整的笔法体系,所取得的优异成就,足以奠定他在当今书坛和画坛的地位,其综合艺术成果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范本,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笔者正是通过对萧平书法用于清华美院教学范本作品的赏析,才有了本文前面对其隶书、行书所做的评论,并将再以此为蓝本,侧重对萧平集大成者的草书做赏析评论。

蜚英腾茂,酣畅淋漓

萧平的草书由隶书、金石、楷书、行楷、行书、行草、草书乃至瘦金书等八法综合运作而来,数十年积淀的笔墨底蕴的滋养,在草书上开放出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

赏析萧平草书,可见字里行间用笔藏露互为交织,笔力稳健而有力度,摈弃了刻舟求剑式的一成不变,将古人笔意糅合在自己主张的笔法践行中,凭借超人的聪慧求志达道,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草书书写风格,具体说就是萧平的草书,在笔墨干湿、浓淡、虚实与空灵间,做到了一气呵成,给人以疏密有致,节奏铿锵,高情远韵,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

笔者以为萧平的草书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抑或特征:

蜚英腾茂,气势磅礴

用蜚英腾茂评论萧平的草书,是因为他的草书融入了个人的气质和含英咀华的艺术底蕴,这是一般的书法家难以达到的高度与水准。

萧平草书的独特魅力是驾轻就熟书法功底的生动体现,一个个的单字,一行行词句的书写,无不充满了活力与章法布局的美。透过他愉悦书写的襟怀,让人看到了他是一位对书法艺术有追求、有情怀、有境界的人,体现了他强烈的思想感情。可谓抒情传神出新意,即为萧平草书出神入化的情韵独具。

笔者用气势磅礴形容萧平草书作品,因为大家的笔法超凡脱俗,使其整幅的作品具有了勃发的生机、咄咄逼人的强势之书。

萧平在营造草书形成磅礴的气势上,是通过结字正奇的彼岸呼应、章法的疏密、字体的大小,以及线条的粗细和尖圆的适度来表现的手法运用。这是他灵动的笔法成就的作品,亦是他把这些笔法合而为一的高度浓缩和概括,而获得了化零为整的收效。

书写学问与气势表达得非同一般,使萧平草书给欣赏者留下了视觉冲击的感受,留下了形同狂风骤雨般的印象,与无限遐想的内涵魅力。

萧平草书张扬的气势,来自他豁达开朗的胸襟、学识的渊博和技法上的高度成熟。倘若没有这样的能耐,怎能写出如此蜚英腾茂和气势磅礴的一帧帧精美的草书作品来呢?

别具一格,酣畅淋漓

笔者在跟一位艺术评论家交流时,提到了萧平先生的草书,他曾这样说:“萧平的草书八法贯通,古意浓郁,因此写他的草书赏评,总感到自己的底蕴接不上茬儿。”我以为他讲的话是真的,实际情形就是这么回事。

笔者在研学了萧平先生赠予的“萧平书法·清华教学范本”的基础上,打开了视界,产生了兴趣,对其高深的草书有了些初步的赏析眉目,向名家学习,受益匪浅。

因此笔者感觉到别具一格、酣畅淋漓是萧平草书又一大显著亮点。

形成草书的这种非凡的气势,跟萧平长期践行艺术作品的立足点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造诣取向,决定了他的作品秀颖而不柔弱,雄强而不霸悍,激情奔放、逍遥自在而书,跟他的绘画一样,将精神与意趣、灵气融汇在他的草书作品中,使其草书激荡在一种从心所欲、从善如流的氛围里,进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与活力。

萧平的草书与其他书法家不同之处,在于他尽可能地用形体的饱满、笔势的变化、笔法的渲染、笔意的流畅,及章法与布局的精巧安排,将酣畅淋漓的草书形态发挥到了极致,观赏这样的草书实属使人深感兴味无限。

笔法简洁,灵动洒脱

自古草书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表现形式,萧平所呈现的草书作品,基本上以章草为主要,或章今兼备,随心所欲,变化多端,不拘一格。

萧平草书的构架特征是以隶入书,即以隶书的熟练书写与变通为基本结体构架,形成了他辨识度很高的草书体貌。笔者有次在跟萧平先生交流学习时,曾这样对他说:“萧先生的书法,尤其是草书,即使不落款钤印,亦能辨识出来是谁的书法作品。”萧平笑答:“自己长期形成的习惯书写笔法,使很多人熟悉了我的墨迹,一看就知道是我写的字。”

笔法简洁、灵动洒脱的草书,是萧平墨行八法积淀的精神气质与神韵风采,在以书法为载体的践行中,所取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艺术结晶与收效。

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笔墨出彩于毫芒。纵观萧平的草书,抑扬顿挫,提按起伏,间或圆弧相连,回旋玲珑,扑朔迷离,宛如满纸的云烟袅娜弥漫,于沉寂无声的书写中,隐约可听如《怒吼吧,黄河》交响曲鸣奏的旋律,充满了骏马驰骋的气息,展示了萧氏书法与众不同的精神素志与神韵,既突出了线条的美感,又彰显了聪慧的笔情墨意,在精致的章法与布局间,做着格物致知的尽情渲染。

总而言之,萧平草书体貌的形成与成熟,从根本讲是他崇敬唐代草圣张旭、怀素所得笔意赐教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大凡有成就的书法名家,也都是以张旭、怀素为师,追溯东汉草圣张芝、东晋“二王”,兼涉北宋米芾和黄庭坚及明代王铎等历代大家草书,临帖学法,进而在草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萧平是其中的佼佼者、践行者。

萧平先生19年的南博工作经历,为他如饥似渴、分秒必争、只争朝夕地学习和践行中国书法、绘画与鉴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和条件。这个平台是成就萧平日后艺术人生的关键所在,萧平用他取得的综合艺术成就,回报了岁月曾经对他的厚爱之恩。

为了把草书书写得具有超脱的灵动感,萧平(时年21岁)在南博就开始研学和临习癫张狂素。他刻苦认真地临摹了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千字文》《自叙帖》;临摹了唐代草圣张旭的《送高闲上人序》《李青莲序》等经典草书字帖。

对于天资聪颖的萧平来说,学有所得,顿悟于心,成为他践行草书的重要引领。萧平把怀素的生动、豪放、铿锵与激越,不拘泥于规则的逍遥自在而书的风格;张旭的遒劲有力,刚柔相济,魂韵独特的豪情笔墨,融汇在他平素草书作品的创作之中,既可见的倩影萦绕,又可见他匠心独具的笔法表达,一份难能可贵的传承,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萧平先生对中国书法真挚情怀与探索追求的高情远韵,超越了常人的非凡感悟,成就了他草书的古意朦胧、博大精深、意气豪迈、俊逸遒劲的独特风格。

最了解萧平八法书的人,是他的已故恩师、一代书画与鉴评大师徐邦达先生,生前曾作绝句二首赞誉萧平书法:

子云世胄早知名/癫张狂素任意行/笔力惊人肆腕臂/老余缩手看峥嵘,

竹帛前承古隶字/似分妍拙合相从/更怜书法连图绘/才俊如君喜见逢。


相关阅读

  • 单县举办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

  •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书法文化传统,9月30日,单县举办首届青少年书法大赛。比赛现场墨香四溢,小选手个个满怀热情,泼墨挥毫,以良好的状态呈现自身的习书技艺,横平竖直、点画精到,书
  •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南宋·张即之

  • 张即之(1186-1263年),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张孝伯之子,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诗人张籍的八世孙。宋代书法家。张即之以父恩授承务邮,铨中两浙转运司进士举,历监平江府粮科
  • 衡阳书法家肖安德作品欣赏

  • 肖安德,号竹韵斋,生于1956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现居住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中共党员,政工师,长期从事国企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现为北京华夏夕阳红书画艺术院院士、理事,中国中
  • 新乡翰墨飘香 首届书法临帖作品展开展

  • 9月2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卫滨区委宣传部、卫滨区书协、新乡市前进书画院承办的新乡市首届书法临帖学术展在河南师范大学美术馆拉开帷幕,旨在引导和激
  • 第六届“尚耀杯”全国书画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由北京尚耀书画院、尚耀文化传媒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尚耀杯”全国书画大赛,共收到全国的书画家来稿1300+件。本次比赛旨在挖掘中华书画艺术的后备英才,展现传统艺术的时代风采,
  • 程十发艺术馆上新啦!

  • 9月28日,近现代帖学大家白蕉的30件书画作品在程十发艺术馆展出,展览标题取意白蕉自号“云深处”。据悉,这是在松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白蕉书画作品展,展期将持续至11月26日。“本
  • 浙江金华罗埠镇中心小学:开笔明礼,墨润童心

  •   中国小康网 9月28日讯 9月27日,浙江省金华市罗埠镇中心小学举行“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实验基地”授牌仪式暨罗埠小学三年级软笔开笔礼。  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张澜涛 | 墨行八法 各得其妙——萧平书法作品赏析评论

  • 前言萧平,别署:平之(此别署用作微信名);戈父(爱子萧戈,知名摄影家,戈父即萧戈的父亲),祖籍扬州,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新金陵画派优秀传人,当代书画鉴评藏综合艺术名家。我知道萧平的名字很
  • 桂林:蕉江--这个美得让人醉的地方!

  • 鲲鹏展翅入云端,俯瞰大地好河山。鬼斧雕出千般异,峰峦环抱绿如蓝。那天与两位同事驱车绕道磨盘水库往全州赶,途经莫川进入蕉江,还去了鬼斧神工之大源梯田。此行委实收获满满!由于
  • 国际美食节“加持” 成都国庆“食”力上扬

  • 携程大数据显示,9月29日假期首日,各地游客量暴增,旅游订单同比去年“十一”首日增长2.8倍,相较今年“五一”首日增长20%,平台的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中,成都则再一次意料之中的位列
  • 【观点】化解担忧,预制菜产业方能健康发展

  • 每逢佳节倍思亲。家人团圆的时刻,人们会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聚焦、提炼、升华,投注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预制菜也会迎来消费者更多的审视和评价。要经得住审视、赢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