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在《新华日报》历史报道中品读柳亚子的“诗与远方”(上)

日期: 来源:江南时报收集编辑:江南时报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吴江北厍人,后迁居黎里。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南社创始人之一。柳亚子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有“今屈原”之称。今天让我们继续打开历史上的《新华日报》,一起去了解柳亚子曾经的“诗与远方”。

1941年12月24日《新华日报》02版刊登《柳亚子近诗》,内容如下:

柳亚子近诗

——寄怀润芝先生兼呈伯渠,玉章、必武、特立、曙时诸老

弓剑桥陵寂不哗,万年枝上挺奇花。

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饮茶。

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

南山诸老欣能健,头白相期奠夏华。

1945年10月28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柳亚子《全唐诗精华叙》,正风社出版的《全唐诗精华》一书是柳氏父子化了几许心血而完成的一部选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高度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但是,唐诗浩如烟海,一般读者难以全部浏览,为指导读者阅读唐诗,柳氏父子应正风社之请编选此书。

1945年10月19日为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纪念,1945年10月20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柳亚子为鲁迅先生敬献旧体诗两律。

1945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柳亚子先生的为人比他的诗文更值得珍贵的一面》,作者林北丽在文中写道:“提起亚子先生,必然会令人连想到他的诗和文章,不过这些,在许多朋友的文字和口头上早已称道得淋漓尽致,无须赘述了。自然啰!我也认为他的诗文是难能可贵的,不过以为他做人的态度却比较地更要可珍贵得多哩!如果没有这些,也许他的诗文,还不会有这么充实的内容吧!他的态度到底如何呢真实?‘真实’‘诚意’和‘热情’便是。这三个因素看起来似乎很抽象,从做人的原则上讲,也好像极其平凡。而在我们高呼复兴民族的今天,却确乎是需要而珍贵的。”

1944年08月16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流徙中的文艺工作者” 他们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文中写道:“柳亚子,自香港回国后,一向蛰居桂林,半安定的生活靠着他的儿女奉养。当衡阳战局转紧,疏散声中他偕家人东走,溯江而下先到平乐,后到八步。现在还在八步度着艰难的生活。由于再一次的逃难,这位南明史的研究者,将休目于逃难的现象,而痛感自己研究的所得的参证太真切吧。诗人老矣,须鬓如霜,每当夜深露寒,月照离人的时候,虽不至涕泪沾裳的程度,也会涌起‘万家流血实堪伤’的诗感吧?”

1946年06月01日《新华日报》02版刊登《为爱国诗人民主战士祝寿 张垣文化界电贺柳亚子》,文中对柳亚子写道:“你是真正的爱国者,从二十岁参加同盟会后,经过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及抗战三个伟大时期,历尽艰险,始终忠于革命,热爱真理,主持正义,你是大无畏者。你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因而招致了他们的嫉忌。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字,真是‘能纵能控,亦狂亦狷’。而‘纵控狂狷’都出发于为中国人民谋取解放的思想。在你六十寿辰的纪念之时,我们仅致数语,以表示对伟大的爱国诗人与和平民主的战士的尊敬。”

1982年02月21日《新华日报》04版刊登《柳亚子书赠培南中学》,作者邱宝瑞在文中写道,“戮力抗倭留史迹,灭亲大义见谋猷,培南领导金闰彦,遗事休忘五路头。”这是尚未公开发表的柳亚子先生一九五○年赠无锡培南学校的七绝。柳亚子先生的这首诗追忆了明嘉靖年间,无锡知县王其勤率众筑城、勇抗倭寇的壮烈,发慷慨之情勉励师生。以表示对伟大的爱国诗人与和平民主的战士的尊敬。

2009年11月12日《新华日报》B07版刊登《“南社”:剑气如虹起吴江》,作者庾康、李仲勋、高坡等人在文中写道,1909年11月13日,虎丘张国维祠,南社举行了第一次雅集,陈去病、柳亚子、朱锡梁、庞树柏、朱少屏等17人出席。会议宣告南社成立,选举陈去病为文选编辑员,高旭为诗选编辑员,柳亚子为书记员。3位发起人中,陈去病35岁、柳亚子22岁,都是吴江人,而柳亚子是南社的主帅和实际领导者,当时即有“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的说法。南社社员人数中,吴江达139人……1923年,柳亚子又创建了新南社,并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说:“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相关阅读

  • 张龄之作客周敦颐纪念馆濂溪讲坛

  • 近日,由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主办,九江市文物保护与考古中心、九江市周敦颐纪念馆、九江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周敦颐纪念馆濂溪讲坛第十七期开讲,特邀寻庐讲坛学术委员会副
  • 从新华日报报史探寻费孝通的“江村情缘”(下)

  • 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以极大的热忱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他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社会学和人类
  • 探寻青果巷历史文化名人 | 沈从文 张兆和往事

  • 位于青果巷西侧的礼和堂,是语言学家周有光的故居,院落里立有一尊周有光夫妇铜像。雕像中,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互相依偎,两手轻轻地搭在一起,记录下二人爱情的温馨一幕。周有光的夫
  • 红色课堂”搬进了报史馆……

  • 久远的革命历史在翔实的文字资料、珍贵的图片影像等展现形式下变得真切可感,生动的办报场景记录着《新华日报》走过的光辉历程。7月15日,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团认真学习宣
  • 《樊锦诗文集》正式出版

  •   7月10日上午,“樊锦诗星”命名、樊锦诗基金设立暨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召开。会上,樊锦诗在考古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成果集成《樊锦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