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长颈鹿脖子长是为了找对象?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揭晓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2023年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选。

此次入选的“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

(一)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

(二)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

(三)超微结构揭示云南虫具有原始脊椎动物咽部骨骼

(四)皱囊虫是早期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

(五)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

(六)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

(七)中生代昆虫关键生态行为的演化

(八)世界首例老虎古基因组

(九)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机制

(十)晚古生代冰室气候下的全球变暖及海洋缺氧(并列进展十)

(十)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火山作用与陆地生态系统波动影响(并列进展十)

每一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展示该年度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国乃至国际古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传播。

部分亮点解读

是这5种鱼!我国科学家发现“从鱼到人”进化证据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99.8%的脊椎动物都有上颌和下巴,被统称为有颌类。有颌类的出现和崛起,是“从鱼到人”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跃升之一。那么我们的下巴是怎么演化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古生物学家。

2022年9月29日,国际期刊《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向世界展示了一批距今约4.4亿年的志留纪早期鱼类化石,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从鱼到人”的演化路径。

登上Nature杂志封面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

据悉,这是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首次实现一次性发布4篇报道,刷新了学术界对于人类起源的认知。登上Nature杂志封面的是最新发现的5种志留纪古鱼新属种,分别为蠕纹沈氏棘鱼、新塑梵净山鱼、双列黔齿鱼、灵动土家鱼和奇迹秀山鱼。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距今4.4亿年至4.1亿年前的志留纪期间,发现的有颌类化石凤毛麟角,关于早期有颌类生物仍存在3500万年的化石记录空白。近10年来,朱敏团队踏遍我国志留纪地层可能含鱼的200多个地点,终于在华南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发现大量特异埋藏保存的完整志留纪早期鱼类化石,找到了破解有颌类最初崛起与辐射分化之谜的钥匙。

长颈鹿的脖子长,竟然不是为了吃树叶?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很多人小时候可能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课本说是脖子长是为了吃到高处的叶子。这个答案看似合理,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长颈鹿脖子长,目的可能不是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而是在利用头颈部打击对手,在求偶中获得优势地位。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戈壁滩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人员有了重要的发现。考察人员找到了一件神秘的化石,根据测定结果,这件化石距今约1700万年,是一件大型反刍动物的脑颅化石。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这个脑颅化石异常厚实,头顶还有圆盘状的骨质角,根据化石头顶上的独角,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獬豸盘角鹿。“獬豸”(xiezhi)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种长有独角的神兽。

獬豸盘角鹿头骨与颈椎化石(左上);以及獬豸盘角鹿(下)和长颈鹿(右上)雄性求偶斗争复原(王宇、郭肖聪绘)

研究人员对早期长颈鹿獬豸盘角鹿头颈部特异性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雄性长颈鹿类在争夺配偶的斗争中,具有利用颈部控制头部进行激烈斗争的行为,不同的斗争方式强烈塑造了颈部的形态演化。研究为从性选择的角度,为解释长颈鹿长脖子的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力地扩充了达尔文用自然选择解释长颈鹿长脖子演化的传统观点。

这种蠕动的虫虫,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在遥远的5.18亿年前寒武纪的浅海里,有一群动物,它们身长4厘米左右,身体侧扁,像是蠕动的虫虫。可谁能想到,在历经自然的变迁和时序的更迭后,这群拇指大小的“虫”,会演化成如今骨骼分明、身形纤长的人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关于人类起源的终极问题,在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中,脊椎动物的起源演化是最为壮丽的篇章之一。南京大学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对一批云南虫化石的鳃弓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微纳尺度的特异性软骨结构——叠盘状细胞结构和蛋白微原纤维构造,清楚展示了脊椎动物远祖特征——原始篮状咽颅结构的化石证据。

云南虫作为现生脊椎动物最原始的近亲,其原始咽颅的发现为脊椎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为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演化填补了重要的演化缺环,对脊椎动物颌及其他关键特征演化的探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云南虫化石标本

实习生 骆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王亚楠


相关阅读

  •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 2023年3月9日,Nature 在线发表了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兰天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云南大学张喜光教授、杨杰研究员合作完成的题为“Protomelission is
  • 了解一些天然气的基本知识

  • TGW研修班第4期启动招生 4月7日-9日·上海从意识层的打通到企业的最佳实践,已服务100+家企业涉及风险体系、业务模式、信用、货权等10+核心模块【扑克微信群升级中】后台回
  • “熊猫咪咪”检察官以检察之名守护古树名木

  •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稀缺自然资源,记录了自然的历史变迁,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维护者。作为“活化石”和“活文物”,古树名木在人居环
  • 打破校史!贵州大学首篇Nature!

  • 本文来源:贵州大学2023年3月9日,Nature 在线发表了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兰天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云南大学张喜光教授、杨杰研究员合作完成的题为“P
  • 放克虫子!

  • 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最小的化石,可以颠覆古生物学家对我们生物历史的认识。近日,一组古生物学家团队发现了第一块确定的三叠纪时期的蚓螈化石,也是已知的最古老的蚓螈化石。这一发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喜报:郑州7个先进典型入选

  • 3月17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投票环节正式启动,推选名单及事迹展示登陆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