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早年,糊灯笼也是迎接春节必不可少的杂事之一。我之所以说是杂事,是相对于那些更为重要且繁复的活计而言,比如杀年猪,比如烙火烧,从准备到施行,不仅时间长,也需要更多的人手。糊灯笼,一人而已。
我家的灯笼一般也都是由我来完成。
记得第一次做灯笼,母亲对我说:你心细,能做好。
这有何难。做灯笼,最简单的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首先,找来几根高粱秆儿,按一定尺寸剪断,然后用麻绳捆紧各个接头,底部托蜡烛的横杠用一块长条木板,中间穿透一个铁钉,钉尖朝上,既可用来托举蜡烛,又能起到整体稳定作用。灯笼的上方,对角或中间,拴一条细铁丝。无疑,这是用来悬挂灯笼的。灯笼骨架搭好,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糊灯笼。我们一般都是用买来的彩纸,裁成与灯笼四面相同大小的四块,或红或绿或蓝或粉中选一种颜色,或互相交替,最后用糨糊粘好,放进蜡烛或灯泡。应该说,一个灯笼就基本完成了。但,这显然太简单了!这不符合我的风格。我不仅要用裁剩下的彩纸剪成一缕缕的穗儿,粘贴在灯笼上下的边缘,还要扎成一个长穗,用细绳拴在蜡烛底下的横板上。甚至找来毛笔,在灯笼的四面题字,“恭贺新春”“四季平安”云云。好不自得。
不过,墨水字在灯笼上,照出来总是显出黑影。
母亲说:我给你剪几朵花贴上吧,用彩纸。
如你所知,母亲有设计的天赋。她不仅给我们这些小孩子做衣裤,织毛衣,就是我们脚下的鞋垫,也是母亲用平时积攒的小碎花布缝合起来的。如果面料稍微大一些,她就会用缝纫机在上面扎出蝴蝶蜈蚣,花草树木。即便是再小不过的碎块,也要尽量搭配,做成好看的样子。剪纸,更是她的绝妙手艺。平时,我们兄弟用过的旧书本,如果不要了,她都会拿去做剪纸,尤其是画报,不仅厚实,还带颜色。用母亲的剪纸来装饰灯笼,显然要比我那黑乎乎的毛笔字,亮堂多了。
后来,小镇上的商店也开始卖灯笼了,各式各样的都有,但大多数人家还是喜欢自己做灯笼,尤其是挂在灯笼杆上的灯笼,很多都是请矿上的焊工用铁条焊接的,很结实。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程远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