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突然暴雷!狂泻80%,1400亿巨头崩了!顶流大佬踩雷

日期: 来源:侃见财经收集编辑:侃见财经

1300亿医药巨头,突然崩了。

12月4日早盘,港股开盘后,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02269.HK)突然闪崩,盘中一度暴跌超24%,并当日上午10:49紧急宣布,临时停牌。

12月5日复盘后,药明生物股价继续狂泻,盘中最大跌幅超12%,一度跌至29.05港元,截至最新收盘,药明生物股价报30.35港元,年内累计跌幅扩大至49%,最新总市值缩水至1291.42亿港元。


拉长周期来看,药明生物的这一波跌势始于2021年7月份,当时药明生物股价一度涨至148港元/股,创出历史新高,以此计算,药明生物期间累计跌幅已接近80%,已惨遭两度腰斩,期间总市值累计蒸发超5000亿港元。

受药明生物崩盘的影响,港股医药板块集体重挫,恒生医疗保健业指数于12月4日重挫超5%,位居行业板块跌幅第一,恒生创新药指数、中华香港生物科技等均跌超4%。

为何闪崩?

药明生物股价闪崩、暴跌的“导火索”来自于官方披露发布的一份《业务更新》PPT。

12月4日早间,药明生物在官网更新了业绩指引,其中显示,公司下调全年业绩指引,随着新冠疫情收入的快速下降,公司整体增长(包括新冠疫情高基数)将达不到最初目标。

具体而言,主要预期药物开发营收下降18%-20%,生产营收下降15%-18%。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公司所在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


公司还表示,由于生物技术融资放缓,行业预计未来两年可能出现个位数增长。同时预计将于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较此前预期提前一年。

另外,药明生物CEO在沟通会上表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导致今年新药开发(D)业务收入将比预期减少3亿美元。

根据药明生物开发时间进度,新药开发(D)业务部分仅有上半年的新签订单能够在当年贡献业绩。即使下半年订单有所恢复,但这些订单无法为年内业绩作出实质性贡献。

简言之,药明生物选择了“自爆”,直接向市场传递了“悲观”预期。

作为国内CRO(医药研发的外包服务)板块的千亿龙头,药明生物的经营情况以及对未来预测,举足轻重,这份PPT直接带崩二级市场对CRO板块的信心。

12月4日晚间,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集团的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维持强劲势头,且其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并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动。尽管生物技术融资放缓导致生物技术行业呈个位数年增长率,且其COVID-19相关项目的收入下降及几个重磅药的生产延期,导致2023年目标收入增长低于预期,但公司仍对未来前景保持乐观,旨在于2023年实现集团整体收入约10%增长,并将继续投资提升能力及产能,以在2024年、2025年保持强劲的毛利及增长率。

顶流大佬“踩雷”

药明生物“自爆”的背后,再度将公募基金的“遮羞布”撕了下来,一众明星顶流基金经理集体踩雷。

2023年第三季度,药明生物是全市场被公募基金增仓金额最大的个股。Wind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持有的药明生物市值环比增加79.35亿元,超第二名的药明康德、第三名山西汾酒10亿元以上。

截至第三季度末,药明生物共出现在10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之中,而从这份持仓名单来看,可谓明星云集。

其中,该公司持仓排名第一的基金重仓药明生物超30亿元,持仓市值位列全市场第一;另外,其管理的某优质企业三年持有基金也重仓买入了药明生物。

两只产品合计持有药明生物市值达35.25亿元,若四季度以来持仓未变,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2个交易日内浮亏超10.6亿元。

排名第二基金,其基金经理管理的某医疗创新持有药明生物达9.99亿元,单日浮亏超3亿元。

排名第三的兴某合宜持仓药明生物,合计持仓市值与第二名相差并不是很大。

另外, 排名第四的景某长城绩优成长持仓市值持仓更低一些,不过也有超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持仓排名第二与第三的基金,三季度都在大举加仓药明生物。其中,第二名增仓幅度为9.17%;第三名的增仓幅度则高达40.40%,直接从原第十大重仓股买到了第二大。

无论是持仓排名第二还是第三的基金,都在今年三季报中都对医药行业的复苏表示了信心。

寒冬来袭

其实,客观数据与行业最新动态都在预示着,医药行业寒冬阴影仍笼罩市场。

据动脉网数据统计,在数十家A股及港股上市CRO企业的最新2023年三季度财报中,行业再次迎来集体降速,总体平均收入增速仅10%出头,多家企业的营收还出现负增长。

如果从净利润数据来看,CXO板块平均净利润增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超10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负增长,20家企业平均利润降幅超接近20%。

另外,全球CRO巨头Labcorp(徕博科)向新泽西州劳工部门提交了一份文件,称其将于2024年4月前,在萨默塞特的制造工厂裁员239人。

Labcorp表示,裁员是为了“终止运营”,并计划将一部分测试工作转移到其他地点。

业内人士称,种种迹象表明,生物医药产业从两年前开始的“资本寒冬”至今仍未结束。

目前,生物医药行业处于“资本寒冬”,主要在于投资人对政策和市场回报的预期都存在不确定性。

据中航证券的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我国CRO行业的融资额和融资数量均有所下滑,融资额2021年的34.75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23.99亿美元,下降了30.9%;融资数量从154起下降133起。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仅有26家CRO公司完成了融资。

CRO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如果企业业务量不保持一定的规模,大概率就是亏损的,但现在很明显中尾部企业的规模是填不满的。

意味着,寒冬之下,大量中尾部企业或将面临淘汰出局的残酷现实。


相关阅读

  • 广期所:碳酸锂期货2401合约持仓限额将降至千手

  •   中新经纬12月6日电 “广期所发布”微信号6日发布《碳酸锂期货重点问题解答》。其中提到,碳酸锂期货2401合约已进入交割月前月,本月第十四个交易日结算时起,持仓限额将下降
  • 股价重挫逾30%后,药明生物急抛6亿美元回购方案

  •   中新经纬12月6日电 药明生物6日早间在港交所公告,拟以不超过6亿美元回购股份。  公告称,根据公司股东周年大会上授出的购回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权(下称“购回授权”),公司获
  • 牧原股份(002714)拟发行50亿超短融资券

  • 这个冬天,猪企注定难熬。2023年12月5日,牧原股份(002714)发布了11月业绩情况,销售生猪 529.5 万头(其中商品猪 528.1 万头,仔猪0.2 万头,种猪 1.1 万头),销售收入 87.91 亿元。其中
  • 和政县“四个聚焦”推动工业园区发展

  • 今年以来,和政县立足工业主导型县域发展定位,以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获批省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把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全力打造“产业集聚、链条完整、企业
  • 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再升级

  •   昨天,记者从“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获悉,北京将进一步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开展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目前,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已正式启动,将打造国家数
  • 枣庄市中释放政策红利减轻就医负担

  • 前不久,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落地市中区。据悉,此次集采涵盖22个品种,覆盖辖区内12家公立医疗机构,涉及内科、骨伤科、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用药4个治疗领域,平均降幅49%,以香丹注射液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两市逾3000股飘绿

  • 中新经纬12月6日电
    周三,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上证指数开盘跌0.18%,报2966.95点;深证成指开盘跌0.20%,报9451.16点;创业板指开盘跌0.19%,报1867.50点。沪深两市所有交易个股涨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突然暴雷!狂泻80%,1400亿巨头崩了!顶流大佬踩雷

  • 1300亿医药巨头,突然崩了。12月4日早盘,港股开盘后,生物药巨头药明生物(02269.HK)突然闪崩,盘中一度暴跌超24%,并当日上午10:49紧急宣布,临时停牌。12月5日复盘后,药明生物股价继续狂
  • 海外资产再次流入日股!日经ETF(513520)涨近2%

  • 截至2023年12月6日10:40,日经ETF(513520)上涨1.88%,最新价报1.244元,近1周规模实现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近8个交易日,日经ETF(513520)获得资金连续净流入,合计“吸金”4196.79万
  • 中消协提示:中小学生慎用“鼻吸能量棒”

  • 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产品进入到中小学校园,吸引不少学生争相购买。其外形像一个打火机,内含有两根棒状的塑料管,号称通过吸入管中樟脑、薄荷等清凉的气味来刺激鼻腔和
  • 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到敦化市林业局参观考察

  • 为加快推动以中国雪乡旅游为龙头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孙天成带领公司相关部门、相关基层单位负责同志一行20余人,到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