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双圣地,白鹭击水三千尺,这是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
每当我双脚踏上北孔庄的土地,身心就被一种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包裹。
七月流火的季节,我再一次走进北孔庄。
傍晚热浪仍烈,路上行人稀少,干净整齐的街巷被知了的叫声填满,花草树木蓊蓊郁郁,一年之中,这是它们最为蓬勃茂盛的时候,可是每一片叶子都滚烫得让人不愿触碰。风来了,风也是热烈的,只有哗哗哗的小河流水声,还能让人感觉到一丝的凉意。
我和村委文化专干刘海玲一起,走向北孔庄文化合作社大院,在这热烘烘的季夏时节,在快到文化大院的时候,突然有铿锵的琴声传来,这是文化大院的古筝课开始了,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走进教室,一股清凉扑面而来,与外边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教室里,孩子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弹奏儿歌《数鸭子》。一个个娇小的背影、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一弹一拨之间,发出铿锵的声音,悦耳动听。熟悉的旋律带我走进一幅画面、一个场景,好像门前大桥下正有一群鸭子悠悠然而来,引来了欢快的孩童,唱着儿歌,做着数鸭子的游戏。大热的天,陶醉在凉爽的音乐世界里,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孩子呀。
我数了数,共有11架古筝,可容纳10个孩子同时培训。这10个孩子中最大的才11岁,最小的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五六岁的样子,但孩子们都很认真。老师卢优是个恬静漂亮的在校女大学生,她利用暑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授孩子们。她从最初的包古筝指甲到正确的坐姿、指法练习都力求规范,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15节课,教会了孩子们弹奏两首歌曲。
这时,《笑傲江湖》主题曲《沧海一声笑》响起,孩子们弹得铿锵、霸气,我面前仿佛出现令狐冲泛舟江上,水面悄然飘来一艘小船,船上坐着一白纱遮面的女子,这女子身着一袭洁白长袍,正在抚琴弹奏的美好画面。铮铮的声音响起,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稚气未脱的孩子,大气磅礴的气势,此时的他们,已经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旅程,放幼小的心灵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今年10岁的小朋友杨子嫣自豪地说:“我在这里念《弟子规》、唱《诗经》,还学会了弹琴。我喜欢这里,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学校。”其脸上洋溢着的是没有脱去的童真,是抑制不住的满满的自信。
海玲说,为了丰富和活跃北孔庄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北孔庄村委从去年暑假开始举办暑期古筝培训班、暑期葫芦丝培训班。她说,这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播撒下音乐的种子。
是呀,北孔庄村率先成立焦作市第一家文化合作社,在文化大院组建《诗经》合唱团、开展少儿启蒙教育,这是一项多么有意义的活动啊。不仅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还增进了邻里感情,厚植了乡村传统文化土壤,可谓一举多得。传唱《诗经》、进行儿童启蒙教育、教弹古筝、教吹葫芦丝,这些活动本身,不都是在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吗?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兰山 报道
总值班:王静锋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许凌
编 辑:李灿
校 对:马丽
来 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