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潮声丨浙江上千家乡村戏班子扎根“泥土”,每年上演30万场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执笔 朱高祥

浙江中月婺剧团正在搬卸道具。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1月30日,临近中午,一辆载着音响设备、舞台道具等各式器材的小型卡车开进了金华东阳下瑶村,倒着驶入刚搭建好的巨大棚子里。章仁杰快步向前,帮着把东西往下抬。

村里刚刚完成族谱重修,多个大红色祝贺条幅横横竖竖地悬挂在屋檐下。对村民来讲,一场婺剧大戏必不可少,演员章仁杰所在的浙江中月婺剧团二团于是被邀请过来,连唱三天。

一年到头“忙得脚不着地”,是今年很多民间剧团的日常,不少剧团去年演出了六七百场。据浙江文旅厅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省登记注册的民营文艺院团有1476家,从业人员超过了5万人,每年累计演出超过30万场次,为1.5亿人次的观众带去欢乐。民间剧团日益成为浙江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也让浙江成为国内民营剧团发展最为繁盛的省份之一。

“浙江戏曲氛围浓厚,老百姓生活离不开听戏,给广大民营剧团发展提供深厚土壤。这些民营剧团每年承担大量的演出任务,是送戏下乡的主要力量之一,是当代戏曲艺术传承传播的生力军。这些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民营剧团,实现了对国有专业演出团体、大型演艺活动的有力补位,为广大农村群众带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2月7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周伟君告诉潮新闻记者。

乡村与流动的舞台

下瑶村不大,群山环绕,从金华市东阳北站驱车向南一个小时方可到达。记者走进村子时,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屋前唠着家常,道路两侧插着彩旗,周围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金华东阳下瑶村里的婺剧演出现场。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临近开演,章仁杰去往后台化妆。前两天雨水浸湿的泥土还没干,章仁杰踩进去,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这是一个流动的临时舞台,整个场地由覆盖在钢铁骨架上的红绿色巨大防水篷布临时搭成,中间架上一块块木板。章仁杰掀开篷布,从最后面的小梯子爬上后台的化妆间,记者紧随其后。

后台稍显简陋,每走一步地板就吱呀作响,四十见方的地方摆放着各式道具与服饰,斧钺钩叉、刀枪剑戟、凤冠霞帔以及多色彩旗装在不同的敞口箱子里。黑色的武将服、暗红色的重臣服、金黄色的宫廷服等各样戏服挂在靠墙的衣架上,方便演员们随时更换。

婺剧演出后台一角。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这个是花旦用的蝴蝶盔,那些是元帅盔、状元帽,根据不同的演出需求,演员们会搭配服装换上不同的盔帽。”章仁杰指着架子上一排让人眼花缭乱的帽子说。

演出后台摆放的蝴蝶盔。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记者注意到,蝴蝶盔贴银点翠,显得很不一样。前口大绒球,左右饰蝴蝶、光珠、小绒球,蝶形耳子挂双排彩穗,插雉翎,挂狐尾。加上垂落的流苏、错落有致的绒球与光珠,似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造型极为精致。

在道具旁边,几十个黑色化妆箱堆成了演员们的化妆台,白色的灯泡亮起,二十几位演员正对着镜子往脸上涂着底妆、油彩等。浅色的散粉被刷子扬起,在灯光下如烟雾一般升腾。

演出后台正在化妆的演员们。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下午的第一场戏是婺剧经典《龙凤阁》,讲述明代一桩外戚欲政变和朝中大臣反政变的宫廷戏,其中几位净角的脸谱格外引人注目。

在其中扮演净角“徐延昭”的演员叶国荣告诉记者,净行的人物一般都是性格特征上很明显的男性,或粗犷豪放,或刚烈正直,或残暴威猛,或阴险凶狠等等,总之从脸谱中可以直接地看出他们的性格。 

在演出后台化妆的叶国荣。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而徐延昭属于正净,他的脸谱俗称“老脸”,额头为白色,面部的紫红色占据十分之六,勾画的白色眉眼与“白满”的髯口透出其老当益壮的风采。

作响的木板、喧嚣的锣鼓声不断传入耳中,演员们已经习以为常,过于安静反而让他们有些不习惯。

同一时间的台州黄岩,熊莲芬的椒江越艺越剧团正带着全套的装备前往北洋镇前蒋村,为接下来连续5天的越剧演出做准备。

这些民营剧团自称“草根”,亦像浮萍,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

“我们的舞台是流动的,今天可能在台州,明天可能就要跑到宁波,往往接到哪里的订单就去哪里演出,带着道具服装随时出发。”熊莲芬说,但演员们是可敬的,没有人抱怨条件的艰苦。不分春夏秋冬,顶着风雨扎根在乡村的土地上,丰富着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戏剧与演员的热爱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纷飞的大雪覆盖在金华永康婺剧演出舞台的顶棚上,积了厚厚一层。

零下的天气里,场地上只剩零星观众,雪花不时吹进舞台,身着单薄戏衣的章仁杰呼着白气和演员们坚持演完了婺剧《赵锦棠》。

1月20日,婺剧演出现场下起了大雪。图片来源:受访者

大雪、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是“乡村戏班子”经常遇到的情况。“前几天金华下大雪,但我们的演出不能停。老祖宗的规矩讲,唱戏的开了嗓子就必须唱完,不管有没有人看,这是对这一行的尊重。”章仁杰说,那天剧团里几个人把演出棚检查了一圈,确认没有安全风险后,大家才放心下来。

采访中,所有演员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两个词“戏比天大”“唯有热爱”。

“没有喜欢,坚持不下来的。”演老旦角色的朱素梅已经进入戏剧行业40年,是中月婺剧团里年纪最长的演员,她一边化妆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过往。

在演出后台化妆的婺剧演员朱素梅。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15岁时,上初三的朱素梅接触到婺剧,就萌发了成为婺剧演员的梦想。“从那时起,就跟着剧团一直到现在。就是喜欢婺剧,就是喜欢上台演戏,这么多年经历了小生、正生、老旦等行当,也是从小演到老了。”朱素梅边说边笑了起来。

29岁的章仁杰也已经有十年的演出生涯,其间遇到过暴雪压垮舞台、台风吹走道具;遇到过洪水拦住去路、高温中暑;遇到过疫情中断戏曲生涯,但这些对他来说都已不足为惧。

婺剧演员章仁杰正在更换戏服。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前几年,因为疫情,所有剧团的演出都停掉了,很多人只能靠送外卖、跑网约车等来维持生活,作为一个过渡等待疫情的过去。”章仁杰告诉记者,疫情时间,自己在用家里的车跑货拉拉,有段时间疫情特别严重,连货拉拉也停掉没法跑了。

赋闲在家时,不少演员也在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一是过过戏瘾,二来赚一些生活费。疫情一过,演出行业回归正常,剧团的人重新聚起来,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每到一地都场场爆火。

不管是婺剧还是越剧,演出现场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在黄岩的前蒋村,十里八乡的村民骑着电动车、三轮车,或者乘坐公交前来观看越剧,能容纳上千人的场地很快被占满,有些人干脆站在后面全程观看,时不时跟着演员的曲调哼唱起来。

台州黄岩前蒋村的越剧演出现场。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浙江中月婺剧团在2023年全年演出600余场,同样到临近春节才能短暂休息几天,春节后第二天就要回归演出节奏。二团团长鲍文铮直言,去年大家都是累并快乐着。

在乡村,“看戏”是一件大事,赶上红白喜事或节庆日,请剧团唱戏一直是重要的仪式。

台州黄岩前蒋村越剧演出现场,一位80多岁的爷爷告诉潮新闻记者:“大家都很喜欢越剧,只要演出的地方不是很远,附近村庄的人都会随着剧团‘闻声而动’。”

“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我们属于‘双向奔赴’。每次看到台下观众的笑声与掌声,我们就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熊莲芬说。

传承与剧种的兴衰

“心猿意马急难待,恨不能,恨不能立时拥在怀。名花理该名苑栽,移花接木看我巧安排……”

舞台上,饰演越剧《救风尘》中“花花公子”周舍的熊莲芬娓娓唱道。她手执白色马鞭,身穿凤形图案的丝质橘色戏衣,头戴造型别致的藏青色丝绒盔帽,脚踩高约4寸的青色花纹云头靴,活脱脱一位风流倜傥的越剧小生。

饰演周舍的熊莲芬正在越剧舞台上演出。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舞台左右两块小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戏剧字幕,观众边听边看,频频鼓掌。潮新闻记者注意到,现在的民营剧团不仅唱功专业,设备也在逐渐升级,不少剧团都购置了背景电子屏,戏服、头饰、乐器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

浙江作为南戏发源地,戏曲氛围浓厚,地方剧种数不胜数。不少地区都有人专做搭戏棚子的生意,往往两三个人半天就可以搭完。在村庄之间辗转演出,交通工具早已不是从前的拖拉机和公交车,装道具、音响和货物的大货车也有联络人。在温州、台州、金华等地,各区县都有专门的经纪人,在村子和戏班之间穿针引线,成熟而专业的剧团与演员还往往有着大批剧迷。

正在演出后台化妆的熊莲芬。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民营剧团里流传着“挣不挣钱看春节”的说法,春节前后是演出旺季,各个剧团都在把握这个时机。在前蒋村越剧演出后台,熊莲芬一边化妆一边跟几位剧迷聊天。有一位剧迷是从60公里外的三门县赶来,专程观看熊莲芬的表演。

台州作为越剧兴盛的地域,剧团发展红火、品种繁多,上有国家专业剧团,下有随遇而安的草台路头班,中间还有活跃度最高的民营剧团。

“在我看来,民营剧团因为专业水平上的限制,虽然在原创制作上比不了国家专业剧团,但是它们深入基层触及乡土,对越剧的传承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位剧迷告诉记者,一般只要有越剧演出,台州当地的老百姓都会从早看到晚。

越剧演出现场的观众。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摄

周伟君告诉潮新闻记者,浙江民营剧团中戏曲剧团占比为53.9%,其中较大部分的剧种都属于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营剧团的生存、发展情况从文化生态的层面直接反映出浙江省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的生存状态。”

演出市场红红火火,剧团团长们也有自己的烦恼。民营剧团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队伍不稳定,不少剧团的劳动合同是一年一签,甚至是按天结算,初到剧团的演员刚刚培训好、磨合好,但合同也到期了。另外,人才缺乏也让民营剧团捉襟见肘,技艺一般的演员提升不了层次,好的演员又倾向于到条件更好的剧团寻求发展,不愿意待在自负盈亏的民营剧团里。

浙江全省现有18个剧种、58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地方戏曲种类众多,但发展并不平衡。越剧、婺剧、绍剧等剧种传承发展得相对繁荣,但甬剧、姚剧、宁海平调、台州乱弹等剧种仍属于“天下第一团”,即仅靠一个剧团在传承发展。

甬剧演出现场。受访者供图

“比如甬剧,作为宁波最具地域性和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目前发展得并不理想。”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主任王锦文告诉记者,比较成型的民营剧团几乎没有,由戏曲爱好者和戏曲票友组成的业余剧团也只有三个,传承后继乏力。

王锦文认为,为了大小剧种共同繁荣,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引导,加强人才梯度建设与作品创作,让老剧种焕发新生机。


相关阅读

  • 演出市场迎来开门红

  • 开年以来,全国多地演出市场迎来“开门红”。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显示,2月1日至29日,各大票务平台在售演出项目数量2200余个,场次超8500场,较去年新春档期显著增
  • 曙光街道特色文艺演出过年氛围感拉满

  • 日前,“金耀龙年绘曙光”2024年曙光街道迎新春系列活动之文艺演出在中关村科学城四季科创中心盛大开幕。此次演出旨在打造科技和特色文化相结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 新年“剧”丰富!来福田一起过个文艺年

  • 来深过大年,精彩在福田!从红红火火的热闹街市,走进艺术氛围满满的各大剧院,在一幕幕精彩演出中,沉浸式体验年味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这个春节来福田,欢乐不停、精彩不断!Part 12024深
  • “尔滨”青年音乐人樊宁唱响龙岗迎春花市

  • 本次演出活动由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红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协办。2月5日晚上,青年音乐人
  • 新春走基层|二人转演员蒋佰东:越忙越踏实

  • 对许多人来说,越是临近春节就越是放松,因为一颗心早就飞回家人身边,做好了放假的准备。而对吉林省戏曲剧院的青年二人转演员蒋佰东来说,越是临近年关,演出任务就越是繁重。从今年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刘长根在积石山县开展节前调研慰问

  • 近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长根赴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看望慰问一线政法干警和基层网格员,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刘长根先后来到大河家镇康吊村、刘集乡高李村
  • 南水北调文旅小镇怀川·民俗文化节开幕

  • 马戏表演、激光秀场、文化庙会、非遗文创、建业大食堂……龙年春节,焦作中心城区大型群体活动——怀川·民俗文化节于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在南水北调文旅小镇开幕。本届民俗
  • 固态电池研发好消息频传 锂电产业技术革新加速

  •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2月5日,广汽埃安昊铂品牌宣布,公司在全固态电池研发上再获新突破。  昊铂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表示,此次技术突破关键点在于将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