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清明思源黄帝陵

日期: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收集编辑:团结报团结网

俯瞰黄帝陵

沿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一路向西,在陕甘交界地带的子午岭支脉上,有一三面环沮水、远观似长桥的峰峦耸翠之地——桥山。

此山地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西望昆仑,东接华岳。山之上,八万多棵古柏“沧桑千载弥苍劲,气宇轩昂唱大风”。铺天的森森翠柏之中,有堂皇大殿,有香火绵延。《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这里正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

“寰宇初定邦,黄帝开万化。”作为奠民族之基、开文明先河之人,千百年来,轩辕黄帝被历朝敬仰,万代流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祖陵:汉武帝于此筑台祈仙,范仲淹在此看柏色苍苍;重阳日,万民来此拜谒;清明时,九州于此公祭,这里也成为无数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思源之地,所谓“九州明月祖陵在,万方裔子觅同宗”。

又是莺飞杏花天,清明祭祖登古原。近日,我们实地走访黄帝陵,在屹屹青冢前感黄帝遗风,在枝繁叶茂中寻根问祖。

巍巍帝陵 赫赫初祖

清明时节的桥山一带,擎天松柏拂春雨,绕陵沮水映远空。由秦岭天然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庙前广场,看上去浑厚、粗犷;经过66米长的轩辕桥后,便是由95级台阶组成的龙尾道,象征黄帝“九五之尊”;拾级而上,台阶尽头就是巍巍耸立的轩辕庙。

轩辕庙始建于西汉初年。“汉朝开国后,高祖刘邦规定凡天子陵寝旁必设庙宇,遂在黄帝陵侧建轩辕庙;唐朝大历年间,此庙经过数次大修;宋太祖年间,因山体滑坡,将轩辕庙迁到今址。”黄帝陵管理局讲解中心副主任郭婵介绍说。

“桥陵千年土色匀,古柏老干叶发新”,在桥山八万多棵古柏中,最有名的当数轩辕庙入口处的“黄帝手植柏”。此柏高19.4米,下围超过11米,树龄5000多年,素有“中华第一柏”之称,虽历经冰霜,栉风沐雨,但仍枝繁叶茂,发参天黛色,远看擎天如盖,近观枝似盘龙,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栽。

黄帝乃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有土德之瑞且活动于黄土高原一带,故号黄帝,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传说中,黄帝集人、神于一体。

“《史记》载黄帝一生: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郭婵说,“后人感念黄帝毕生开山辟道,历经艰辛,雕刻巨型脚印,以示纪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作为“修德化民”使“诸侯归之”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在位期间,制衣冠,造舟车,教蚕桑,吹律定姓,播百谷草木,并任贤为用,“使岐伯尝味百草,典医疗疾”,“其史仓颉,又取像鸟迹,始作文字”,与其臣民一起开启了华夏悠悠五千年之文明史。

自春秋战国以降,黄帝因有圣德,使“民安居”,使“万国和”,逐渐成为“高山仰止”的华夏民族精神文化符号,曹植赞黄帝“氏云名官,功冠五列”,李白曾幻想“从风纵体登鸾车……侍轩辕”,梁启超称黄帝“考文教算明历元”“山河锦绣烂其明”,孙中山更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之语称赞黄帝之盖世功勋。

“后世普遍认为黄帝是有德之人。一是黄帝通过发展生产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家可居,这是有功德;另外他统一部落,草创制度,让中华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这是彰明德。”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张茂泽说。

“桥山雾霭龙腾去,八万松柏护陵台。”登上桥山,便是我国“古墓葬第一号”黄帝陵园。陵前的祭亭为明清歇山顶建筑,左右四根亭柱上书有楹联两副,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另一为“奠华夏宏大业绩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

“纵观黄帝的一生,他带领部族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夸父追日,似精卫填海,锲而不舍、万众一心直至创造辉煌,其奋斗历程和精神也奠定了中华民族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民族精神之基。”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苏峰说。

薪薪香火 绵延千载

“汉武仙台朝北屹,轩辕衣冢向南骧。”黄帝陵园中的“汉武仙台”遗址,高13.5米,上围22.5米,下围120米,至今仍风貌古朴,雄浑壮观。遗址见证了黄帝陵祭祀历史上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皇帝亲祭活动,即汉武帝“18万大军祭黄陵”的故事。

汉武帝以后,历朝祭祀轩辕黄帝之礼日隆:唐太宗多在长安南郊祭祀黄帝;宋元时期更加重视在黄帝陵庙的祭祀活动;明朝皇帝派遣专官祭奠黄帝达到14次;清王朝建立后,承嗣黄帝子孙,力倡满汉一家,祭祀黄帝仪式隆重,规模大,次数多,见于记载的就有30次。

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黄帝陵祭祀凝聚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共同信念。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先祖,号召全民族共御外侮,一致抗日。在轩辕庙诚心亭内,毛泽东当年写就的《祭黄帝陵文》至今读来仍荡气回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及至近现代,千百年来,黄帝文化是团结各族中华儿女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中表现。”张茂泽说,“特别是到民族危亡、亡国灭种之际,黄帝始终是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御敌的重要纽带,更能激发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操。”

除了祭祀,历朝历代重视黄帝,还体现在不断地修陵、护陵工作上,重要见证便是桥山3000余亩的古柏群。桥山8.6万余株百岁以上的古柏中,千年以上的就有3万多株。

“桥山古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是天然的古柏群,而是千百年来由谒陵人、护陵人和当地百姓逐年栽植的。”黄帝陵管理局宣教科科长杨晓强介绍说,“黄陵县地处关中与西部边塞的必经之地,古时战乱不断,黄帝陵古柏却保存至今,这离不开历朝历代官方和民间的重点保护。”

早在1961年,国务院将黄帝陵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古墓葬第一号”,开始对轩辕庙和黄帝陵进行整体的景观设计和大规模的整修工程。迄今为止,黄帝陵完成了多轮保护性整修、扩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由张锦秋设计,在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捐资下修建的占地4万平方米的祭祀大院。

如今,每年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就是在祭祀大院举行。自2006年祭祀黄帝陵典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祭祀程序更加严格,祭祀规模更加庄严隆重。

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5日举行。“今年我们邀请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前来寻根祭祖,现场感受公祭典礼所传递的浓厚民族情感。”黄帝陵文化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冯浩斌介绍。

九州同祭 华夏寻根

“谁非炎黄之子孙,九天忍令呼无门。”祖籍广东、生于台湾彰化的晚清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一生创作了大量爱国诗篇,表达思念故乡、怀念先祖之情。

丘逢甲至死都未等到台湾光复,但“我本轩辕一点血,愿做黄陵几抔土”的寻根故事,却一直绵延不绝,弥香至今。矗立在轩辕庙中的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曾见证了一段跨越60年“运程万里不辞远,心香一炷祭黄陵”的寻亲历程。

1946年,台湾光复一周年之际,诸多饱受“骨肉分离之情”的台湾知名人士,自发组织了“台湾光复致敬团”,赴祖国大陆开展拜谒黄帝陵等寻根活动。在前往黄陵途中,因为连日暴雨,道路阻隔,当年9月12日,致敬团只好在陕西耀县(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举行遥祭黄帝陵仪式,随后成员们不得不抱憾而归。

60年后的2006年,当年致敬团成员的子孙后辈,为了却父辈们的心愿,再一次来到黄帝陵前。他们选择9月12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于黄帝陵前恭读了当年父辈们写下的祭文,并将祭文刻碑立于轩辕庙内。

“向往故园,日夜祈救。八年战争,民族更生……察功族德,日月光明。时将周岁,特向告祭……桥山苍苍,河渭汤汤,千秋远祖,尚其来飨”,祭文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台湾同胞浓浓的家国情缘。

黄陵祖上松柏老,枝枝蔓蔓皆同胞。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中华民族的祖陵,黄帝陵已成为无数华夏儿女寻根问祖之地,也见证着很多“远方游子跪桥陵,泪眼苍茫暮霭轻”的祭陵故事。

桥山脚下中华始祖堂中展出的一张照片定格了另一个寻根故事。“1988年,两岸隔绝状态结束不久,台湾老兵组成的探亲团踏上大陆后直奔黄帝陵,他们手持祭文,肃穆而立,胸前印着的‘想家’‘西望乡关何处是,梦里家园路迢迢’等字样,把从台湾带来的日月潭泉水、阿里山泥土等祭品供奉在始祖陵前,饱含热泪读完祭文。”中华始祖堂讲解员杨红莉说,“离开时,探亲团还带上了黄帝陵故土返回台湾,以慰思乡之情。”

199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发生的一幕,至今让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延平难以忘怀。从1991年起,他曾数次参与祭祀黄帝陵活动。“当时,轮到美籍华人科学家张良洲恭读祭文时,他将祭文举过头顶,三叩首后全程跪读亲笔撰写的祭文。当读到写国难危亡、民族团结一心奋起反击的内容时,他几乎哽咽难耐。”

香港回归纪念碑、澳门回归纪念碑、香港回归十周年纪念碑……轩辕庙中的一座座特殊碑刻,见证着全体中华儿女“血浓于水本同根”的爱国情。据统计,全球华人规模性地“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20世纪90年代。截至目前,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

多年来,每年清明时节,台湾同胞会共同挥锹、培土、浇水,将一棵棵“连根柏”种植在桥山上。如今,他们种下的“思源林”根深叶茂,苍翠遒劲。

自2001年起,前来黄帝陵祭祖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种植“炎黄子孙林”的形式表达对先祖的追思缅怀之情,抒发“四海皆兄弟,绵思情意同”的同胞之情。此外,桥山上还有“侨胞林”“民族同心林”等。曾经的小树苗们,如今都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连荫成片。(孙正好 蔡馨逸)

相关阅读

  • 英国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今日在伦敦举行

  • 由英国黄帝文化创新发展基金会主办,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中英科技创新平台承办的癸卯年英国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于当地时间4月9日上午10:00(北京时间4月9日18:00)在伦敦唐人
  • 今天 华夏儿女共祭轩辕黄帝

  • 潮新闻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浙江缙云海峡两岸共祭轩辕黄帝大典在丽水市缙云县仙都黄帝祠宇举行。祭典以“同根同祖,两岸共祭”为主题,华夏儿女相聚线上线下,同拜轩辕黄帝。当天
  • 陕西举行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 陕西举行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4月5日,演员在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演唱歌曲《黄帝颂》。当日,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陕西
  • 走,“黄帝天团”带你打卡郑州传统村落

  • 前言5000年前,文明之光照进了黄河流域。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统一华夏,肇造了中华文明的传奇时代。黄帝,嫘祖、仓颉、岐伯、伶伦,作为上古时期的关键
  • 【豫健中医】清明时节,饮食宜少“酸”多“甘”

  •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气,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气,此时春意盎然,乍暖还寒。在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在这一时期,该如何顺应
  • 街采视频|这些黄帝陵热知识你知道吗?

  •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这句四言诗描述的正是“人文初祖”——黄帝。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每年清明节都会举办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怀念前贤恩德,缅怀先祖业绩。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清明思源黄帝陵

  • 俯瞰黄帝陵沿着广袤的黄土高原一路向西,在陕甘交界地带的子午岭支脉上,有一三面环沮水、远观似长桥的峰峦耸翠之地——桥山。此山地处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西望昆仑,东接华岳。山
  • 攻略 | 呼伦贝尔号2023夏秋线路出炉!

  • 作为国内奢华主题列车呼伦贝尔号,其每次开始运行,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据了解,今年呼伦贝尔号夏秋线路正式出炉,并已于近日开始接受车票预定,列车将于6月21日首发至10月7日结
  • 首次开展!浙江省山区26县公务员专项招录启动

  • 潮新闻 记者 黄珍珍为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满足山区26县机关单位补员需求,4月10日浙江省公务员局发布公告,启动全省山区26县公务员专项招录工作。据了解,这是我省首次开展山
  • 从“内蒙古印象”到“内蒙古约定”

  • 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一首经典的草原歌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唤起了无数人对内蒙古的向往4月1日——4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内蒙古
  • 旅游是如何塑造现代社会的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对于偏处一隅的我们来说,世界往往充满了诱惑,于是旅游应运而生。旅游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早就优哉游哉地周游世界了。孔子为了实现政治理想,带着一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