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专业报道突围之路

日期: 来源:青年记者收集编辑:青年记者

 作者:王江涛(南方周末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1期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加快带动内容生态和舆论格局的重塑,各领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加快传播,给相关的社会治理和新闻舆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1]受知识壁垒影响,包括经济、科技、健康、环境等领域在内的各专业领域新闻报道,在实践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专业性的考验。一方面,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让专业报道进入更多公众的视野,如何兼顾专业报道的专业性和通俗化,让更多人准确理解专业问题越发成为现实需要;另一方面,舆论生态的改变和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专业报道话题更易成为舆论焦点,诱发系列舆情,比如网络上多次热议的“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等现象[2],以及网络热搜榜中一些受争议的“研究发现”,对新闻报道乃至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都造成负面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3]。主流媒体要想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协同高效发展中更好地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就应重视专业报道的专业化建设,通过在新闻实践中增强专业报道的公信力,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力。

保持内容定力,重视报道的建设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迭,媒体形态不断变化,内容建设很早就被视为媒体转型成败的核心因素,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满足人们高度个性化的信息需求。[4]在国家重视网络内容建设,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成为一项基本要求。[5]因此,面对社交媒体平台上海量的信息,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需要重新定位,做好专业内容的生产者和把关人,更及时、准确地做好优质内容的生产,发挥好把关人的优势,避免在新的媒体格局中被边缘化。[6]

然而,近年来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为代表的网络舆情表明,专业报道领域一些报道的质量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专家学者观点使用不当以及标题准确性有待提升。一方面,在经济、科技、健康、环境等专业门槛较高的新闻报道中,为了面向公众对专业问题进行通俗化解读,满足其信息需求,合理援引专家学者的观点是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跨越知识鸿沟,凝聚主流思想舆论。另一方面,专业报道中不合适的专家学者观点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社会撕裂。

明显有悖常理的争议性言论,尤其是触及热点社会议题又容易刺激社会敏感情绪的发言,虽然自带流量,易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但对于有着议题设置功能和舆论引导职责的主流媒体而言,是否应对此类内容进行传播,这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全媒体不仅要做流量媒体,更要做质量媒体[7],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重视内容建设,快速反应,但更要专注内容质量,保持内容定力。在各专业报道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实地调研报告,以及科学实验结论等,这些较客观权威的声音是这类报道彰显新闻公共价值的优质内容来源,只有自觉抵制单纯博取流量的操作,更加重视报道的准确性和建设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类新闻报道在专业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

首先,准确性是提升专业报道建设性的基础。以食品和健康科学领域的报道为例,2023年六七月间,“阿斯巴甜致癌”等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网络热搜榜,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在舆论场引起一定的恐慌情绪。食品安全无小事,阿斯巴甜这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加上致癌的结论,传递出明显的危险信号。但仔细了解就会发现,这种致癌的结果只是一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新发布的致癌物评级结论。相关的风险评估是国际专家通过协作,基于既有的科学证据慎重做出的,确实值得关注,但如何理解则需要更多解释。科学结论往往都是附加诸多条件的,需要将结论放置在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研究方法之下去理解,不能为了通俗化将结论过分简化。而这种学科界限和知识壁垒正是专业报道需要去打破的,围绕相关问题,需要专业视角的进一步解释,从而进行科学理性的研判和建议。南方周末早在“阿斯巴甜致癌”等话题出现的前一年就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正在重新评估人工甜味剂的安全性,并较详细地报道了甜味剂的潜在风险。在2022年6月发表的《人工甜味剂或增患癌风险》一文中,集中报道了当时最新的几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发现,其中就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本着科学、准确的原则,该报道没有将甜味剂与致癌直接画等号,而是详细地解释了致癌风险升高的结论,以及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来源、证据可靠性程度和证据的局限,同时还结合相关科学家的采访尝试对潜在的致病机制进行了分析,为公众准确理解阿斯巴甜等甜味剂的健康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

其次,建设性的观点更能彰显专业报道的价值。考虑到阿斯巴甜等甜味剂都是较为常见的添加剂,在食品中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相关致癌风险的结论如果解释不当,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并对食品行业造成冲击,南方周末还建设性地援引专家学者的观点对日常风险应对进行了分析,对公众现阶段如何对待甜味剂、糖提出了相对稳妥的具体建议。新闻报道总是要面对大量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相比日常社会事件类新闻,专业报道中的新事物,特别是经过归纳总结的抽象事实、观点等,经常同人们的个体经验有一定距离,甚至存在较大差异,不大容易理解,更容易产生误解。因此,围绕基本事实,相关的解释、研判和建议等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来自专家学者的更具建设性的观点。在各类信息聚合平台和算法流行的媒介环境中,大量用户发布原创内容,与主流媒体一同满足着人们的信息需求,这实际上构成了围绕注意力的竞争关系,也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在专业报道所涉及的领域,更是不乏各类专家创建的“自媒体”,错误的信息很容易被证伪,过激的言论更是容易引起争议,舆论生态颇为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媒体通过更具准确性、建设性的报道同时做好专业内容的生产者和把关人这两个角色,保持内容定力,重视报道的建设性,短期来看,可能不及“雷人雷语”“标题党”更引人关注,但从长期来看,对于增强专业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提升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具有基础性的影响。

保持问题意识,把握好主旋律

问题是时代的先声,解答时代的问题是推动发展的根本路径。[8]引领公众关注、发现、研究乃至解决问题,正是新闻工作的使命。新闻工作者要时刻具备问题意识,深入认识其间的主要矛盾,帮助政府和公众及时了解和重视新问题。[9]而专业报道受相关专业性话题特点的影响,一方面,容易涉及各类有争议的专业问题;另一方面,又具有发现、提出新问题的优势,对报道的问题意识有更高的要求。受知识壁垒影响,专业性较强的话题通常更难理解,也容易引起误解。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天然地会更留意新近出现的风险信息和问题,这就使得专业领域的话题也容易引发舆情。此前,环境保护领域时有发生的“邻避事件”就是其中一类典型的现象,因为相关风险关乎健康和未来,又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公众对相关问题难免担心。每次海洋污染事件发生后出现的“抢盐潮”也是此类代表。但反过来看,专业报道可以通过主动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置新闻议题,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促进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传播,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等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

近年来专业报道中一些专家学者言论所引起的争议,以及报道中对研究发现的不当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媒体人问题意识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部分观点缺乏研究支撑,论点脱离实际,没有触及真问题,给公众以顾左右而言他之感;其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观点和言论过于片面,论证偏颇,没有充分考虑到公众经济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因而所提建议不仅难以解决公众面对的实际问题,有时甚至还显得缺乏同理心;其三,一些研究发现和建议与社会主流价值和主流思想舆论差异过大,而论证又不充分,导致公众思想混乱,对社会问题难以准确理解,甚至造成新的思想问题。专业报道领域所面临的这些情况都表明保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在公共传播时代,传播主体很多,只要问题存在,就总会有人去说,不说问题的媒体,公信力就会不断瓦解。[10]只有面对问题时不回避,锚定主旋律,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信息,为公众架起信任的桥梁,化解不确定性,甚至帮助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首先,对于已经关注和发现的问题类型,如果有既定的处理原则和路线,那么把握好主旋律将问题纳入现有机制是推动解决问题的捷径,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正向循环。在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之下,问题意识常被误解为不够正面,但实际上,秉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即便是主流媒体的成就类报道,问题意识也是最应具有的意识,有助于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让人民更有信心。[11]各专业类报道所涉及的社会治理问题,通常关乎具体事业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或发展规律,以各类专家学者的科学研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共识和主旋律其实更容易建立,也更应维护好。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例,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为更好地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23年7月,南方周末发表了《文物保护与开放需平衡,每天6000张门票基于多年研究》,以敦煌文化为样本,探讨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主旋律基调下,通过援引专家解释,报道中较全面地解答了每天6000张门票的管理方式既是保护文物的需要,也是保护游客的需要,更是长期以来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的延伸。

其次,对于观察到的新的问题类型,把握好主旋律有助于将新问题纳入社会治理体系,从而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问题。专业报道通常涉及各项事业中的具体问题,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交锋既有助于提出真问题,发出时代的声音,也有助于凝聚集体智慧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专业报道中具备问题意识,为专家学者等提供探讨专业问题的空间,是专业报道彰显专业精神的保障。然而,专业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意识不足、观点备受争议的现象也提醒我们,公共传播时代问题的提出需要一些基本的参照,否则,偏离真问题的讨论会让舆论失焦,不观照大多数群众利益的言论会遭到舆论反噬,而与主流价值明显抵触的建议更是会引起舆论场的混乱。把握好时代的主旋律,立足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去提出问题,既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也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在ChatGPT的热潮中,南方周末于2023年2月发表的科技新闻报道《ChatGPT会给世界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吗?》从ChatGPT特殊的心智能力出发,把握好维护安全的主旋律,通过最新的科学证据和理论阐释,探讨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潜在风险问题以及相关治理的可能性,具有一定前瞻性。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过程中,主流媒体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支持公众参与治理的重要载体[12],对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主流媒体需要在新闻实践中找到合适的方式并有所担当。在专业报道中具备问题意识,把握好主旋律,并通过专家学者的权威解读和科学研究证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既能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提供路径和支持,又有助于在相关问题上凝聚共识,增强公信力,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保持社会连接,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

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过程中,社会连接的重要性也在凸显,一方面,内容、渠道、情感等社会连接的失效,使一些媒体受众流失,无法很好地进行舆论引导;另一方面,社会连接的重建困难重重,成为影响转型效果的关键因素。[13]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推进促使主流媒体进行功能的重构和角色的转型,创造出新型的媒介关系。[14]以贴近基层的县级融媒体为例,或可以通过建立乡村信息“数据库”、搭建多元主体的“公共话语场”、对接乡村与市场等方式,展现其连接县域各要素来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15],而各级各类媒体因角色定位的差异,融合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但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媒体的功能就是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构相衔接,不过目前主流媒体占主体的传媒体系与社会系统的融合程度仍有待加强。除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外,更多潜在的社会连接方式值得探索,以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16]

对于科技、健康、环境、经济等各专业领域的报道而言,知识壁垒和专业门槛的存在可能会对信息的广泛传播造成一定的阻碍,也是影响相关社会连接搭建的一个普遍因素。连接不畅,媒体公信力也会受到质疑。舆论场中“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等现象频现,跟一些舆论的发酵与传播中不断放大的误解有一定的关系。“流言止于智者”,社会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减弱部分专家学者不当言论的社会危害,减少负面情绪和缓解社会失序,同时有利于真知灼见在社会上的普及。而这些专业报道相关领域的争议也表明,公共传播时代的主流媒体需要更加重视专业化建设,强化公共知识传播者的角色,重构科学普及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有助于社会连接的维持。虽然知识壁垒和专业门槛的客观存在可能对信息的广泛传播造成一定的阻碍,但是具备更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也成为这类报道的优势。持续专业、客观、有前瞻性的报道不仅能够帮助公众把握当下,而且能够帮助公众洞察未来。例如,财经领域的专业报道通过追踪经济动向、建立专业指标,可以充当公众的投资指南,证券领域的专业报道可以连接起上市公司、股民和监管机构。当然,媒介与各类机构的连接、合作需要管理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相关资源的有机整合,专业报道层面如果直接面向公众,媒体自身的内容建设就成为关键。

首先,具有前瞻性的舆论引导实践可以促进与公众的连接。现代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剧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构成冲击,主流媒体把握好自身作为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通过加强专业化的内容建设回应好转型期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议题,是公信力建设的重要一环。[17]较为典型的不确定性议题或风险议题,如健康、环境、公共卫生、科技等风险,都在专业报道的范畴内。新闻实践中通过具有前瞻性的舆论引导来减少公众对风险的模糊认识,有助于增进媒体的公信力,促进与公众的连接。

例如,南方周末在2023年发表的《全球糖尿病患者持续大幅增加》《把酒量练上去就安全了吗?》等健康科学领域的报道,就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全球糖尿病患者持续大幅增加》介绍全球科学家协作开展糖尿病流行趋势研究,研究人员认为从2021年至2050年,全球糖尿病的流行率会从6.1%继续大幅升高至接近10%,人们的患病风险相应也会增加近60%,而且各年龄段包括年轻人的患病风险都会升高。这与以往人们将糖尿病视为老年病是不一致的,对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风险判断具有启发意义。为了更好地帮助公众利用科学服务生活,报道中还援引了专家学者对相关社会因素的分析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把酒量练上去就安全了吗?》用最新科学证据否定了人们通过“练酒量”维持健康饮酒的传统观念,在科学决策的社会环境下,报道中具有前瞻性的科学观点,对纠正人们的饮酒行为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推动相关问题的治理都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对更新公众的健康知识、增进公众的健康意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等也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在公众和专家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信与互动,有利于前瞻性舆论引导的实践。一方面,在专业领域的报道中,一些有争议性的专家学者观点和研究发现之所以招致广泛的批评,很大程度上源于“专家不专业”的强烈反差,观点有悖常识、常理、常情,明显不符合公众对专家言论的预期,也有损公众对科学精神的认同感。专业报道和专家身份都是基于对特定领域的长期关注和较深的理解,而现代科学细分领域很多,专家所专长的领域往往比较具体。只有让专家在自己真正擅长的领域负责任地发言,才能让专业报道彰显专业价值。而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公共传播时代,公众面对的是信息过剩、观点泛滥、虚假新闻盛行的媒介环境,主流媒体要想保持公信力就不能只是浅尝辄止地“一报了之”,而是要和公众一起直面问题,澄清观点,甚至想办法解决问题[18],通过专业报道在公众和专家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信与互动,不断积累公信力。

近年来,南方周末的部分科学新闻报道在实践中尝试关注与人们基本身心健康有关的前沿科技进展,通过生活服务类主题的专业报道探索社会公众与专家的连接和互动。比如,2023年1月发表的《选择锻炼时间有讲究》以及2月发表的《短暂的运动对健康也有好处》,均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并援引相关专家学者的解释和建议,对体育锻炼的细节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专家都在所谈领域开展过具体研究,凭借科学证据提出较具建设性的意见,从传播效果和互动来看,公众对专家和相关科学分析也持有较为积极肯定的态度。这种良性的互信与互动基于各方对科学精神和专业精神的普遍认同感,有助于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提升主流舆论引导力。而对于专业报道的公信力建设,不论是保持内容定力,重视报道的建设性,具备问题意识,把握好主旋律,还是保持社会连接,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提高专业报道的专业性都是其中的关键。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王江涛.融媒时代主流媒体专业报道突围之路[J].青年记者,2024(01):45-49.

相关阅读

  • 石家庄中小学教师能聘正高级职称啦

  • 河北日报讯(记者董昌)日前,从石家庄市人社局获悉,石家庄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办法》,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全市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可申报聘任
  • 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

  •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71个基层党组织均制定学习计划,依托专家领学、书记讲党课、自学自悟、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学
  • 张广勇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同志

  • 春节将至,2月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看望慰问了王星三、赵光中、曹兴仁等部分离退休老同志,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谢他们为吕梁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并向他们致
  • 河北外国语学院2024年专科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 一、报考办法1、报考我校单招专业的考生(含免试考生)需在2024年2月26日9时至2月29日17时,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http://www.hebeea.edu.cn)或河北省高职单招系统(http://
  • 湘潭3人入选2023年度湖湘好网民

  • 本报讯(记者 符瑶)近日,由省委网信办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承办的湖南省第十二届网络文化节之2023年度湖湘好网民新风大典颁奖仪式在长沙举行。湘潭网民周厚均、陈春坚和徐
  • 道县新媒体自媒体人士举行新年座谈

  • 近日,道县县委网信办主持召开2024年政务新媒体自媒体新年座谈会,县内30余名政务新媒体负责人及自媒体代表人士参加座谈。会议充分肯定了县域新媒体自媒体过来一段在宣传推介工
  • 彻夜奋战!淮安雪停路净!

  • 雪情就是命令除雪就是责任昨夜今晨全市各地各部门奋战在扫雪除冰工作第一线确保雪停路净全力以赴打好打赢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环卫部门
  • 今日16:26:53,开始!

  • 四季更迭,光阴流转时间的指针指向新的一年岁之轮回,由此而始小西用镜头记录下二十四节气留下时光交织的痕迹今日迎来立春此刻开始西大和你的故事有了新篇旋转手机,横屏体验!一
  • 河南开展第一批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工作

  • 本报讯 (记者张琦)近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批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遴选工作的通知》,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专业报道突围之路

  • 作者:王江涛(南方周末记者)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1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加快带动内容生态和舆论格局的重塑,各领域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加快传播,给相关的社会治理和新闻舆
  • 初一烟台汽车总站省际县际客运班次停发

  • 记者6日从烟台汽车总站获悉,烟台汽车总站2月9日(除夕)12点(不含)之后、2月10日(正月初一)全天,除烟台机场巴士与C1路城际公交外所有线路班次全部停发, 2月11日(正月初二)起各线路陆续恢
  • 新闻特写:奏响迎春曲 唱响欢乐颂

  • 国泰民安逢盛世,龙飞凤舞贺新春。随着春节的脚步日渐临近,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氛围被推向高潮,腊月二十六晚,2024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序幕,在文艺工作者倾情演绎下,台前
  • 莱山区正月将举办5大类线上线下招聘会

  • 记者昨日从莱山区人社局获悉,2024年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安排出炉,2024年2月18日至3月31日,将组织五类线上线下招聘会,保障节后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促进劳动者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就业
  • 电影产业强劲复苏 机构看好相关板块机会

  •   证券时报记者 刘俊伶  据央视新闻报道,为巩固和增强电影产业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促进电影消费,2月6日,中宣部电影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导举办的“看电影过大
  • 北交所重磅发布!

  • 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是北交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的源泉。为大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近期北京证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