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走进湖南安江农校纪念园追忆袁隆平院士——领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力量

日期: 来源:中国旅游报收集编辑:中国旅游报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近期,由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农耕探源安江行”活动首站走进安江农校纪念园(以下简称“安江农校”)。采风团追忆袁隆平院士在此工作与生活的足迹,领悟“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力量。据介绍,安江农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023年12月评为4A级旅游景区。

安江农校纪念园一景 高慧 摄

自然与人文融合

安江农校位于洪江市安江镇。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37年。1961年,袁隆平在学校水稻良种选育试验田中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稻,从此走上了杂交水稻研究之路,因此安江农校也被誉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完整保留了1939年办学以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及各类教学科研设施60余处,还保存着胜觉寺、湘西会战、黔阳地革委等历史文化遗存,各种珍贵古树名木随处可见,有“珍稀植物园”之称,自然与人文景观俱佳。

穿过古色古香的校门,袁隆平手书的“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几个黄色大字在斑驳的红墙上十分耀眼。导游讲解说:“这是袁老一生的愿望之一,他还有一个愿望是‘禾下乘凉梦’。目前,袁老团队研究的巨型稻已试验成功,身高两米、产量可观的巨型稻正帮助袁老的‘禾下乘凉梦’走向现实。”

怀着瞻仰的心情,游客循着安江农校发展的历史主线,特别是对袁隆平院士发现和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进行参观学习。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了多年的旧居、老校舍、科研楼、实验室、试验田、师生宿舍、篮球场、游泳池……几十年前的模样历久弥新,吸引着大家长时间驻足拍照、打卡纪念。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清脆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名小游客正在袁隆平的雕塑下背诵《悯农》。“今天带孩子来这里,就是想让他懂得要爱惜粮食,学习袁老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孩子母亲轻声介绍。

稻文化“活”起来

近日,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怀化职院的学生认真学习水稻播种的知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提着桶、手捏种子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水稻播种流程。播完之后,同学们用手轻轻拍打,确保种子都被拍入泥土……

6月6日,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安江农校举行。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和教学需要,带着学生来这里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在安江农校,游客可以现场体验下田插秧,掌握育秧抛栽的技术要领,稻文化“活”起来。

“爸爸说,以前农民伯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袁隆平爷爷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一位来参加稻文化研学的少年有感而发。

安江农校管理中心主任谢军介绍:“园区一次性可同时容纳约2000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园区内的水稻试验田和果园培育基地约占园区面积的50%。园区水果品种丰富,有柚子、橘子、桃子和梨等,周边还有广阔的农田,这些资源都非常适合学生在园区开展农耕文化体验等实践课程。”

据介绍,2023年安江农校冬季研学共接待了102个班级,目前,暑期研学活动正火热开展中。

讲述“种子”的故事

记者看到,在“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碑前,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来自上海的游客谷女士说,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留下的不仅是杂交水稻的种子,更是勇于创新、不断攀登的精神“种子”。

近年来,洪江市委、市政府投入超5亿元,完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稻源路提质升级,安江农校周边环境整治、旅游配套业态升级,文创旅游商品、安江农校公交站台、景区直通车、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停车场等建设,提升游客体验感。

目前,安江农校正在进行整体改造升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研学室外场景布置、科研小院、园林景观环境、环卫、亮化等项目,提升园区整体风貌;对研学宿舍、数字化教室、数字化展陈等项目进行提升改造,提升研学服务质量;打造沉浸式情景剧、牛棚民宿、稻香餐厅等,丰富园区业态……

其中,沉浸式情景剧项目是围绕袁隆平的科研故事,通过4个剧场(即教室、实验室、田耕实践、故事长廊大剧场)将音乐剧、话剧、舞蹈与虚拟现实等结合,以沉浸式表现手法达到“见人、见物、见精神、见知识”。

谢军说:“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安江农校已列为全国文保单位,希望未来有更多游客来到这里,来感受杂交水稻研究的那一段特殊岁月。”

“未来,洪江将立足安江农校现有旅游景区基础,整合高庙遗址、黔阳行署旧址等旅游资源,高标准建设杂交水稻国家公园及袁隆平院士纪念馆,着力把杂交水稻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洪江市委书记郑小胡表示。(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高慧 通讯员 李林;编辑:宋雨秋)


相关阅读

  • 渠县:水稻夏管正当时 精心管护保丰收

  • 渠县是四川水稻种植第一大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62万亩。为做好水稻夏管,连日来,农技人员走进田间地头“把脉问诊”,切实解决技术问题,确保水稻丰产丰收。  走进渠县有庆镇国
  • 安徽宣城宣州区:强化田间指导 助力农业灾后复产

  • 在连续多日的降雨后,气温升高,天气骤然放晴,来到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洪林镇南湖村,道路两旁种满了水稻,仍是一片青葱翠绿,然而,部分稻田里雨水尚未完全退却。区种植业局粮油站站长黄
  • 广东开平:让每块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   本报记者 谢伟 通讯员 萧萧 周健波  近年来,开平市以稳定增加粮食面积与产量为目标,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优质水稻高产品种,逐步实现水稻
  • 高坪: 强降水后农作物受灾 多措并举减损自救

  • 7月4日晚至7月5日高坪区出现大雨到暴雨天气过程,导致东观镇部分农田被淹、农作物受损,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及时到现场查勘定损,切实维护受灾农户利益。7月5日上午,记者
  • 世园会LOGO种进稻田,景观一天一个样

  • “忙了一整个6月,水稻、旱稻、观赏菊花、鲜食玉米、高粱、红薯、地肤、巨型南瓜等农作物都种下去了,现在就是管理维护,应该七月中下旬就比较漂亮了。”今日,在2024成都世园会新
  • 俄罗斯:延长!

  • 当地时间7月6日,俄罗斯政府发表声明称,为了保障国内粮食市场稳定,俄方将把大米和水稻出口的临时限制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烧烤天”来袭,柘林镇抢抓农时做好水稻夏管

  • 7月4日,上海结束梅雨期,并无缝对接高温天气。正值水稻快速生长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柘林镇农户抢抓农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助力水稻丰产丰收。走进柘林镇营房村乡春合作社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青岛机场开通直达吉隆坡航线

  • 7月9日10时31分,搭载173名旅客的青岛航空QW9893航班顺利起飞,标志着青岛至吉隆坡首条直航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使用空客A321机型,每周二、四、六执飞,去程航班号为QW9893,计划9:0
  • 全州唯一!利川这个单位入选

  • 近日利川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质量服务站成功上榜“达标省级质量服务站”名单系全州唯一据悉,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经过严格的书面评审和实地核查,确定了2023年度成绩突出的20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