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从萧门到韩门:中唐通儒文化研究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中唐时代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和士人身份转型情况。

一 政治文化史层面

文学从创作到接受是一个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社会风貌,直接导致社会组成单元——的变化。唐宋变革初期,在安史之乱这一政治事件冲击下,中唐士人发生了从精神面貌到身份认同之全面转型。通儒型官僚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以萧—韩流派成员为代表的中唐通儒既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承担者,也是政务管理者,他们集智识、文采与基层吏能于一身,有治国安邦之才,为解决各种社会危机行走于地方管理系统、幕府机构、与财赋相关的重要岗位,这种从文儒到通儒的身份觉醒,正是萧—韩文学流派成员的显著特征,他们在中唐时代恢复经济生产、治理地方、充当幕府智囊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 社会史层面

八年安史之乱肆虐,唐王朝遭受到极大破坏,政治、军事、文化、民生都处于分崩离析之中,统一结构的经济基础发生动摇,百废待兴。这次的内乱不仅仅是唐代帝国发展的转折点,更是整个古代社会政治、文化、阶层转型期的开启,在这个被过去很多研究者命名为“唐宋变革”的过程中,最基础和最显著的变革就是文化的承担者——士人的转型。许多中唐士人在时代巨浪的推动下形成对通儒身份的追求,如萧—韩文学流派的独孤及、戴叔伦、梁肃、权德舆、崔祐甫、沈既济、韩愈等人,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六章介绍了他们在文学家、思想家、礼官、史官、传奇作家和循吏等身份上展示出的综合素质,他们发扬儒家礼教的内在精神改革文风,“以学干政”,把经义面向现实政治,发挥对现实政治的参与意识和批判精神,兼有吏才。这样的通儒能力给北宋士人群体树立了追摹的榜样,在宋初涌现了一大批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兼擅文章、经术、吏干的综合性官僚,士人与官僚正式合流,并开启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官僚士大夫政治形态。北宋士人从萧—韩文学流派成员身上继承了士大夫政治意识与现实关怀,即从文儒到通儒、从士人到官僚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完成了唐宋转型中士人身份的转变及其自我认同。这是本书从社会史层面解读萧—韩文学流派发展得出的重要结论。

三 流派史层面

在中国文学史上,标榜文学流派的现象很晚发生。本书的第二章首先回顾了古代文学流派形成的两条路径:(1)学术流派—政治流派—文人群体—文学流派;(2)松散的文人并称—文人群体—文人集团—文学流派,进而得出文学流派的定义:一个生活在一段相对连续的历史时期内并形成代际传承的文人群体,如果几代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宗主师承关系,在艺术思想、文学理念、创作风格乃至社会身份上相似相容,并通过大量的作品和文艺理论在当时和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称之为文学流派。这个概念中,较为明确的师承关系和传承时间上的延续性这两项要素将文学流派与松散的文人并称、文人集团清晰区分开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的起始并不是传统研究中认为的江西诗派,而是中唐时期从萧门到韩门的师友弟子,他们以萧颖士、李华为起点,通过门生座主、师友交游方式联系在一起,一共传承了七代,以韩愈广收门徒,震慑文坛,化及两宋为余波,构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流派——萧—韩文学流派。该流派成员从天宝年间开始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直到贞元年间韩愈接过宗主大旗,带领弟子完成历史使命,本书的第二章详细考证了七代成员之间相对明确的师承关系。站在流派史的角度,萧—韩文学流派的生成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这个流派的成员大都是唐宋变革肇始期的士人主体,他们志趣相投、联系紧密,并且在个人才能和人生理想方面都显示出通儒的身份特征,非常适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唐宋文化转型视野下的士人思想与身份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将萧门到韩门的师友子弟命名为文学流派,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和身份,流派成员除了在文坛声名显赫,同时还兼备很多其他的社会角色——儒者、礼官、史官、循吏,这些角色使萧—韩文学流派成员在经学界、史学界、官僚体系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能力使这个流派更像一个综合性的“学派”——包含了文学、儒学、史学、经世之学等一系列要素的全能“学派”。本书的流派史研究不局限于成员的文学主张和具体作品分析,也更关注流派之所以在中唐形成的原因和方式,因此在第三章流派成员的礼官身份和第四章流派成员的史官身份中设有专门小节,论述礼官知贡举和史学家传等政治文化现象对流派形成的影响。

本书力求从不同的层面透视通儒在思想、政治、科举、文学、社会变革中的种种表现,并且把中唐通儒置于纵向历史发展和横向同时代士人形态比较中,分析其身上延续士人传统的共性和作为通儒型官僚群体的个性,尽可能探索百代之中士人身份变化的历史规律。全书尽量避免重复前人对流派中的大家如韩柳等人思想作品的研究成果,并且没有对中唐时代同样对宋人有重大影响的白居易、刘禹锡等流派外士人过多着墨,而是将讨论重心放在流派整体的身份特征方面,关注七代成员的社会共同属性、综合素质以及在唐宋变革期对宋代士人心态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小小推进。

第一,充分辨析通儒身份。这个概念是学界“文儒”研究的内涵延伸,本书详细研究了中唐士人身上所展现的和文儒不一样的身份特征,并且论证了以萧—韩流派成员为代表的中唐通儒对北宋士大夫官僚形态和宋学形成的影响。

第二,从流派概念的演变过程讲起,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文学流派——萧—韩文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整体考察作为礼官的萧—韩文学流派成员在乱后礼制重建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们在发掘儒家思想的现实功能,确立士林风气等方面的表现。

第四,整体考察作为史官的萧—韩文学流派成员对中唐史学的贡献,流派历史观中包含的史家义法、道德心术对后世文学、史学影响深远。本书第四章第五节还尝试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独孤及《毗陵集》中史籍引用情况加以分析,从数据上直观展示流派初期成员在文章写作上向史书文笔靠拢的倾向。

第五,流派很多成员兼为传奇作家,他们的创作与唐传奇从初盛到定型同步成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该文体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中流派成员沈既济的《任氏传》更是被视为唐传奇文体成熟的标志。

第六,发掘萧—韩文学流派成员的循吏特征(经济人才、地方治理人才、幕府人才),从他们对通儒身份的追求看唐宋转型中的士人身份和自我认同的转变。

第七,附录以独孤及生平和作品编年为基础完成一个流派成员活动的合谱,以姻亲、师从、墓志为主要线索梳理人物关系,了解流派的发展脉络。

从萧门到韩门:中唐通儒文化研究》

李桃 著

ISBN:9787522719153

定价:108.00元

2023年4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从萧颖士到韩愈这一因师门关系而形成的文学流派,在厘清流派主要成员及其传承谱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他们作为通儒型人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包括礼官身份、史官身份、传奇作家、地方循吏等,最终阐明萧—韩流派成员作为中唐通儒群体的代表,如何在唐宋文学、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开启士人从文儒到通儒的身份转型,继而影响到宋代官僚士大夫政治体系的定型。

作者简介

李桃,女,辽宁沈阳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数字人文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唐代文学、数字文献学。


相关阅读

  • 北约计划举行冷战以来最大军演

  •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日报道,北约计划在明年举行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演。报道称,北约将在明年集结4万多名士兵,演练如何击退俄罗斯针对联盟中任意一成员国的侵略行为,目前北约
  • 今天,怀化这张照片登上人民日报!

  • 核心提示9月11日,人民日报第17版,推出专版深度报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十五个成员国全面生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全面聚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
  • 官宣!二十国集团增加新成员

  • 9月9日,二十国集团成员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八次峰会上达成一致,邀请非洲联盟(非盟)成为正式成员。(中国新闻网)
  • 青春新献礼,助乡村振兴

  • 近期,浙江海洋大学“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走进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湖塘村,在湖塘村开展为期10天的调研实践。调研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教村民讲普通话,纠正他们的发音,旨在
  • 班子送廉 为廉洁孕育纯净土壤

  • 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内蒙古电力集团薛家湾供电公司市区分公司班子成员积极响应深入调查研究的号召,分批次带领专工深入一线,开展了一系列送“廉”进班组的活动,为分公司开辟廉
  • 开展“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贯彻教育部关于“大思政课”的任务部署,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利用身边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8月30日至9月1日,江西财经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从萧门到韩门:中唐通儒文化研究

  • 本书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展示中唐时代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和士人身份转型情况。一 政治文化史层面文学从创作到接受是一个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
  • 一对黑天鹅,在青岛中山公园小西湖生儿育女啦

  • 要么妻子趴在窝里耐心孵化,丈夫不断衔来芦苇草为“小家”添砖加瓦;要么丈夫趴着孵化,妻子在水里觅食休息……连日来,中山公园小西湖里的两只正在孵化下一代的黑天鹅夫妻,引来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