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想过自己要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一直没觉得自己做得有多么了不起,在我眼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善我未必能做到,但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只要我能帮上忙,我都会去帮,这对我来说是很快乐的事。”祁磊对记者说。
祁磊,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金昌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装备能源部起重工。2003年,在新疆沙湾县某部队服役时,祁磊第一次参加了驻地的无偿献血活动。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场景,他说:“一开始,我对献血并不是很了解,那时候年轻,满怀一腔热血和战友们争先恐后地献血。”但是那次献血经历在他懵懂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同时也让他明白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能够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2006年,从部队复员的祁磊,成了一名炼铁工人,参加工作后,他依然保持服役时部队的优良作风和军人本色,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祁磊无意间看到献血车,于是便情不自禁地走了上去,这次献血如同催化剂一般,催生了他心里的那颗爱的种子。从那以后,他每年坚持无偿献血,从第一次献血至今已有20年了。
2015年6月,在一次无偿献血中,他自愿报名参加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
2017年6月,祁磊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说他的造血干细胞相关指标已与国内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得知消息后,他内心混乱、思绪万千、陷入了矛盾。他因为能有这样难得的机会——用自己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去帮助别人而感到幸运,但家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了解不深,担心造血干细胞捐献会对他的健康造成损害,再加上他将是甘肃省自行采集的第一例,父母坚决不同意这件事,让他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一边是年迈的父母,另一边是跟自己女儿年龄差不多大的白血病患者,让这个铁血硬汉左右为难,他不想让上了年纪的老人再为他担心,也绝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小的生命凋零。后来,经过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家人明白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不会对捐献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也懂得了白血病患者能获得捐献是重获生命和健康的唯一希望,便同意并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在家人和单位的支持下,他和妻子前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挽救了一名6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种子”在这名已承受4年病痛折磨的孩子体内生根发芽,让爱在幼小的生命中延续。
除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他还不断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在站点值勤、带女儿参加公益植树活动,还加入了金昌市大爱无疆公益协会。周围的人在他言行举止的影响下,也会有力所能及的善举,最为明显的是他的爱人李昭霞,经常自愿跟着他一起无偿献血,并投身各种公益活动。
祁磊的善举经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后,迅速传遍陇原大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在甘肃省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中,祁磊被评为“最美志愿者”,入选“金昌好人榜”,并获得市级“最美家庭”等荣誉。
问起他的偶像,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周围很多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大爱无疆公益协会里的成员个个都有闪光点,跟他们一比自己做得真不算什么,他们才是真正的大善。当然,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向他们靠拢,向真善美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