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其时正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父亲是保皇党士兵,母亲是旺代分子,从童年起他就深陷在父母亲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幼年时他随着父母亲四处漂泊,看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挣扎,这些都化作一个个影像,深刻地印在他的记忆中,使他在后续的文学创作里表现出对苦难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制度的反思,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微光。
14岁,雨果立志成为一名诗人,他说:“如果成为不了夏多布里昂,那么我什么都不是。”
18岁,雨果闻名法兰西学院;
20岁,雨果发表了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了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
29岁,雨果写下了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
39岁,雨果入选法兰西学院;
49岁,雨果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统治而被迫离开祖国,开始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60岁,雨果完成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72岁,雨果写出了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九三年》;
……
1885年雨果于家中溘然长逝,享年83岁。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百万人民为他痛哭送行,直至遗体被送入先贤祠。
对世界读者来说,雨果的小说更广为人知,而在法国,雨果更是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被铭记。在他的诗歌中,政治和哲学问题与当时的宗教和社会不安融为一体。雨果重述了他那个时代当下的问题和人类永恒的问题,他以温暖和理性的诗句打动了人们的灵魂。他对法国诗歌的了解以及他在写诗时在韵律方面的精湛技巧,将法国诗歌从18世纪的贫瘠中拯救了出来。
而在早期,雨果是以戏剧而闻名于文坛的,他一生创作了12卷剧本,于1827年出版了剧本《克伦威尔》,标志着他成为一名真正的浪漫主义者。这部作品的主题具有近乎当代的色彩,雨果在序言中提出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学说,尽管它在知识上有所节制,但极具挑衅性。他提出在一部戏剧中同时包含悲剧和喜剧元素来解决人类存在的矛盾——善与恶、美与丑、泪与笑。对于法国人来说,雨果是他们的“莎士比亚”。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雨果其实是在语文课本上。他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痛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野蛮行为,让无数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跨越国界、跨越民族主义的大义。作为政治家,雨果的政治态度一向是温和、稳健的,主张通过改良来推动社会前进,但是当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意识遭到颠覆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对抗,他呼吁反对死刑,敢于奋斗,曾经走下议会论坛,转而走到街上,呼吁具有反抗传统的巴黎人民反对暴政。他一生的政治思想随着法国社会剧烈的变革而发生数次转变,但他始终站在自由和民主这一边。
雨果还创作过4000多幅画作,有3000多幅画留存至今,雨果很少将他的画作展示给大众,他只与亲近的家人、朋友分享。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拉瓦曾说:“如果雨果决定成为一名画家而不是作家,那他将超越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雨果的画作与当时的传统创作方式大相径庭,他的画有时候描绘风景、建筑,有时候会变换成抽象的形态,在他的水墨画里,水好像承载着他的所思所想一般,刚柔并济,坚不可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雨果的一生可以用他写过的一句话来总结:“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枷锁,而是为了展开双翼。”从文学界到政界,从政界到艺术界,他以十足的热情和激情在19世纪展示出独特的个人魅力,从内而外照亮了法国乃至全世界。
曾有两位法兰西学院院士为雨果写过传记,其中一位是安德烈·莫洛亚,他是传记文学体裁的创始人,另外一位是《不被定义者:雨果传》作者马克斯·加洛。入选法兰西学院,对一位创作者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法国,只有对法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能入选,而且法兰西院士的席位永远只有40位,只有其中一人去世,法兰西学院才会考虑选一位新的人进来。安德烈·莫洛亚在54岁时入选法兰西学院,马克斯·加洛在75岁时入选法兰西学院,而雨果在年仅39岁时就入选法兰西学院。年纪轻轻就获得此殊荣,但他并未停下过追求自我理想的脚步,一直在奋斗,一直在创作,直到人生的终点。
2024年2月26日是雨果诞辰222年,雨果的精神和思想跨越时空,仍在影响着全世界:
你会和我们在一起的!——躺在你的纪念圆柱之下,
在这个强大而沸腾的巴黎城市中,
在经历无数次黑暗暴风雨的蓝天下,
在充满生机的发出低吼,人群聚集的马路上,
炮声隆隆,人流如织:
人民也是一片海洋。
——雨果《暮歌集》
▼
《不被定义者:雨果传》 | 马克斯·加洛
法兰西学院院士马克斯·加洛的人物传记代表作
法国传记文学新标杆
对雨果多面人生及作品的全面解读
法国畅销20余年,已售280000册
| 内容简介
法兰西学院院士马克斯·加洛以大量史料和雨果作品为基础,多角度切入,运用颇具画面感的生动叙述手法,将文字幻化成近景镜头,复杂而有序地慢慢呈现雨果内心和外在世界,勾勒出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政治、历史面貌,展现了一幅恢弘壮丽的时代与城市全景画卷。
本书法文版出版于2001年,风靡法国二十余载,是法国当代文学不可多得的兼具权威性、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传记作品。
| 作者介绍
马克斯·加洛,法兰西学院第24号席位院士,法国历史学家、作家。他于2007年5月31日入选法兰西学院,成为40位“不朽者”之一。马克斯•加洛最早致力于历史研究,后来转入传奇小说和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取得了很高的声望。主要作品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戴高乐》《凯撒大帝》《雨果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