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讲述】保树这一辈子

日期: 来源:奔流新闻收集编辑:奔流新闻

10月16日清早,81岁的朱保树像往常一样,坐上开往红山根的公交车去看簸箕掌的林子。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

他永远留在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身边。

 

10月28日晚,朱江和朱涛姐弟面对奔流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朱保树大半辈子与树打交道的故事。

今年秋天,朱保树种的榆树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枯死了,这可急坏了他。本来就总上山的他,跑得更勤快了。“每天早上六点钟,他总是坐第一班车去簸箕掌,司机都认识他。”朱涛说,“他总是牵挂着他的那些榆树,得在天气冷下来前,赶紧将死掉的树移除,来年才能种点新苗。”

朱保树种树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3年,甘肃提出了“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两山”的号召,掀起了南北两山造林绿化高潮。朱保树是兰州市第一个个人承包绿化荒山的人。他承包的荒山所在区域“簸箕掌”,是兰州市规划绿化的重点片区之一。

“我爸爱树,他不爱花草,他就爱树。”儿子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有一棵葡萄树和一棵梨树,为了养好这两棵树,父亲还特意养了鸡。“用鸡粪当养料,我们家这棵葡萄树长得可太好了,每年我和姐姐都能摘一大盘葡萄,给邻居挨家挨户地送。”

提交承包资料后,林业局给朱保树批下来了5亩山地,朱保树别提有多开心了,立马就买了不少树苗。当时只有9岁的朱涛也被朱保树“薅”上了山。“我不爱去,上小学的孩子正是爱玩的时候,谁能在一片荒地上干几个小时的活啊,而且在那里种树,一天就能晒爆皮。”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和爸爸上山了,“不敢反抗,反抗是无效的,当时也没想到能种这么久。”这一帮忙,儿子就从9岁,帮到了快50岁。

朱涛跟着父亲在山上种树,妈妈和朱江负责往山上送饭送水。“开始种树的头两年,水管还没接通,那时候山上有灌溉的水,我爸不知道,渴急了就喝了几口,结果就开始上吐下泻。”从此,朱保树山上干活喝的水,都是妻子和女儿给拎上山的。

刚开始种树的时候,朱保树以为山上的树和家里的树一样,只要精心呵护,就能茁壮成长。但难题却接踵而至,他发现这片山地的土质没有一点养分。“种啥死啥,时不时还有泥石流。泥石流经过,除了种下的树苗会被带走,土地也会变成板结状。”朱涛说,“我爸把我家的葡萄树和梨树也移去山上了,但它们也没能在泥石流中‘幸存’下来,我爸难受了很久,叨叨了很多年。”原来,这5亩林地里面不是红胶泥,就是盐碱地,没有一块土地适合树木生长。看着这些死得七七八八的树苗,朱保树犯了愁。咋办呢?买书来看!从土质改良到耐旱树种的选择,只要一闲下来,朱保树就会去图书馆看书。

已经变脆发黄的纸页记载着朱保树当时的心血。“红柳,秋季比春季插条造林提高15%~20%成活率;紫穗槐,秋季截干造林,地表上5厘米剪,栽植时坑大,浅栽踏实……”40年的种树生涯,朱保树从未停止利用闲暇时间学习种植知识。节水造林管网设计、安装、维修、盐碱土改良、营林造林、相关新技术……“这个地方从荒地变树林,全是我爸一个人支撑起来的。每一块砖,每一个树坑,都是他的心血。”女儿心疼爸爸,“这么多年他不知道在那片林子里大大小小摔了多少次,每次回来身上的伤遮都遮不住。”但她也从未阻止过父亲,“我爸2002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我们都说要不是这片树林,他是支撑不了这么多年的,他就是牵挂他的林子,因为那是他的第三个孩子。”

“邻居说他傻,天天往山上跑,又贴劳动又贴体力还贴钱,也没有一点回报。”这些朱保树都知道,但从来都不在意。“他轴得很,认准一件事是一定要干出些名堂的。”朱江说。

朱保树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自己不傻。植树这么多年,朱保树学会了不少技能,这个和机械技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逐渐锻炼成了一个集植树、建筑、土壤改造、园林管理等多方面“全能型”人才。挑选树苗、焊接水管、施肥除草……“甚至林子里以前有一个砖窑,那个窑洞都是我爸一铁锨一铁锨削平了一个山头才填平的。”儿子的记忆里,父亲在种树时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墙角磨秃的铁锨,也越来越多。“林子里的小房子也是他自己修的,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同学去盖那个房子,结果盖歪了,我爸就说我们这都废了,啥活都干不了。”朱涛笑着说,“结果我爸只能重新拆了再盖一遍。”

“累成狗了!”这是朱保树每次干完活的口头禅。“每次都说,但天天还要去,谁也拦不住。”“我记得他干完活累得端着水手抖得都喝不到嘴里,腰疼得根本直不起来,甚至有几次都尿血了。”学医的儿子担心他,催着朱保树去体检。体检后发现没什么毛病,第二天早上他又出现在了那片树林。

只要闲着,一向节俭的朱保树就出去“捡破烂”,只要哪里有工地,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遇见修路的工地他就去问这个废弃的道牙子还要不要,遇见施工队他就问废砖要不要,人家说不要他就推个板车全都拉到山上去。”就这样,道牙子砌成了台阶,砖头变成了林中小路……原本的荒山也逐渐被树林覆盖,变得郁郁葱葱。

 

1988年11月25日,朱保树的事迹登报了,题目叫《心血倾注簸箕掌——记个人承包绿化荒山的朱宝树》。“父亲很高兴,这张报纸他一直收藏着。”泛黄的纸张被妥帖地折叠装在信封里,朱保树还特意用红笔勾出了文章的标题。

2002年,医生在朱保树心脏里搭了三个支架,他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出院以后,朱保树办理了退休手续。儿女们在海南买了房子,让朱保树和老伴每年冬天去海南过冬。就连在海南,朱保树也在院子里栽起了树。“海南的树真好种啊,种子撒下去就能成活。”种着种着,他就又想起了簸箕掌的林子——“来年再种点什么好呢?”

也只有冬天不种树的时候,朱保树才能和老伴离开兰州去外面看看。“春、夏、秋三个季节,我爸是一定要在家待着的。”女儿早已在西安成家立业,邀请父亲去住两天,朱保树也总是回绝,“他们从海南回来,我就说先到西安住几天,我爸说那不行,最多住三天,必须在第三天赶回兰州,不然耽误他种树。”

对于一个种树人来说,春天是绝佳时节。每年到植树节前后,朱保树就会穿上胶鞋,扛着板锄、镰刀,上山清理杂草。如果有一场春雨,那就更好了。就连周围的亲戚邻里都知道朱保树在盼着雨天。“要是西安这场雨能下在兰州多好啊,这样爸又能省不少事。”朱保树的女婿没怎么来过兰州,但只要下雨,他就会给朱江说这句话。

 

父亲去世后的这些天,姐弟俩时常会想起他生前的点点滴滴。“这么多年,我爸种的树加起来得1万多棵了。”朱江手机上还留着父亲的许多照片,在一张照片里,80岁的朱保树拿着种出的葫芦站在他的林子里,笑容满面望着镜头。

“山上的砖房里有一个记事本,哪天浇水,哪天施肥,哪天除草,我爸都记得清清楚楚。”朱涛看到,父亲去世前依然牵挂着林子,在记事本里对来年补种树苗做了详细规划。

父亲走后,看护林子的工作,落到了朱涛的身上。身为医生的他就算再忙,也要抽空去父亲的林子里看看。“下周要降温,我得赶紧把我爸树林里的水管排空,明年春天,再把它打开。”

保树走了,保树还在。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王夏菁

图丨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推荐:8个黄金教育法则(请父母收藏)

  • 来源:洞见教育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更不是控制。作者:洞见muye著名教育学家李镇西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再好的学校也无法代替家庭,再优秀的
  • 非遗,炉火前的坚守……

  • 走进江阴北国乡村,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吸引了我,一简陋昏暗的老屋内,地上堆满了小农具和废铁,一个老铁匠正在通红的炉前……打铁匠坐在火炉边,手持铁锤,每一次的敲打,都像是
  • 光影流淌近半世纪:一个乡村电影放映员的执守

  • 农村流动电影放映员,这个带有历史刻痕的职业,已经在很多地方消失。72岁的吴积新,是少见的仍然坚持在一线的电影放映员。在茂名市电白区望夫镇田面村,记者见到了吴积新。他皮肤黝
  • 亚运冠军吴云轩回太仓了!

  • 杭州亚运会男子双向飞碟50靶团体赛中吴云轩联手队友韩旭和刘疆驰以总分362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近日亚运冠军吴云轩载誉归乡沙溪镇和市文体广旅局工作人员看望慰问了吴云轩和他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讲述】保树这一辈子

  • 10月16日清早,81岁的朱保树像往常一样,坐上开往红山根的公交车去看簸箕掌的林子。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他永远留在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身边。 10月28日晚,朱江和朱
  • 国家卫健委:解决“一院一卡”等就医堵点问题

  • 不同医院之间,能否“一卡通用”?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7日表示,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具备了居民在就诊过程中使用任何一种身份证件都能实现“一卡通用”的能力,下一步将推
  • 边疆新训场,一名博士生的“士兵突击”

  • 西陲边关,秋风飒飒在新疆军区某部训练场上新兵杨峰迈着有力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以昂扬的斗志开始了他一天的训练头顶“博士研究生”光环的他很快成了同年兵中的焦点2023年8
  • 古浪县2023年“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

  • 11月7日,古浪县2023年“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县城中心绿地广场举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唐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姚得军出席启动仪式。“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仪
  • 沙县区开展森林火灾联合扑救应急演练

  • 为切实做好沙县区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11月7日,沙县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区林业局、高桥镇、夏茂镇、官庄国有林场等联合开展森林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