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秦汉馆的萌“猪”,反映先秦艺术水平

日期: 来源:文物陕西收集编辑:文物陕西

日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一件备受关注的文物“先秦漆猪”,这件珍贵的漆器出土于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代表着先秦时期的漆器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其憨萌可爱的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足和幸福。

简中见繁

这件漆猪自亮相以来展柜前总是吸引大批观众围观、拍照。只见漆猪呈平躺酣睡状,四肢舒展,显得悠然自得,正如现场观众所说“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宠物猪仔”。

这件漆猪高21厘米、长34厘米,从其身上残存的线条中能看出彩绘图案流畅的弧度走线和鲜艳、浓郁的颜料色彩,所有细节无不向观众展示着,诉说着那个时代工匠高超的漆器彩绘技术水平。

这件漆猪表面髹涂黑漆,作为底色显得庄重大气。猪身上的装饰图案由圆圈纹饰和一道道光滑流畅的弧线组成,呈现出云气纹饰的效果,象征着自然界的云雾缭绕、变化万千,寓意着生命的起源和循环往复。一道道弧线形成了一条简洁又极富动感的纹带,简约而不简单,达到了简中见繁、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无不展示着先秦工匠对细节的追求。

无论从造型设计还是从体积大小、选材和制作工艺,这件漆猪无不体现着它的珍贵,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它在反映秦汉时期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阐述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猪”文化的吉祥寓意。

秦人创先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得到极大发展。这件漆猪来自秦始皇第18代先祖秦景公嬴石,这是一个奋发进取的创业时代。

漆器作为从木器手工业分离出来的手工业门类,常见的一般制作为具有实用功能的小件,如漆勺、漆碗、漆奁、漆盘、漆盒、漆豆等,大件如漆几案、漆椅、漆屏等外形相对规则的漆器,而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这件漆猪器形较大,表面不是平直有规则的外形,那么先秦时期的工匠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要做一件漆器胎骨制作是它的第一步,这件漆猪仅胎体制作便应用多种技法,工匠在胎体上涂饰多层底漆,以保证漆器表面的光滑和平整,然后在底漆的基础上再运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通过线条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绘制出生动精美的图案。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朱学文介绍,秦漆器的胎骨制作工艺主要有挖制、卷制、削制等多种方法。在漆器的制作过程中,工匠会根据器型的不同,对胎骨制作选用不同的方法,有的仅使用了一种制作方法,有的可能是几种并用。与漆猪一起出土的还有漆勺、几案、漆盒等,其中漆勺主要运用了挖制的工艺,几案主要运用了削制工艺,漆盒运用了卷制工艺,漆猪明显运用了削制、雕刻等多种制作手法。

朱学文继续说到,秦漆器的胎骨主要有木胎、夹纻胎、皮胎、竹胎等,在秦漆器的胎骨演变过程中仍以木胎为主,而且木胎胎骨由厚拙逐渐变得薄巧,随着人们对漆器需求增大,漆器胎骨也随之呈现其多样化,制作技法也进行了多次创新。

如战国晚期的羊子山第172号墓葬出土漆奁、方釦和圆釦漆器的胎骨就更加薄巧。为了加固这些小巧、轻盈的胎骨,大部分漆器运用了釦器法,有的漆器甚至将釦器法与夹纻法并用。

所谓釦器法是一种为了加固薄胎漆器,在漆器的口沿、腹、足等器胎较薄且容易破损的部位镶嵌鎏金、镀银的铜釦,或金、银釦予以加固的技法。夹纻工艺,即用麻织品和漆灰在一定形状的内模上涂粘成型,待干后脱去内模的复合胎体,再髹漆而成。夹纻技术可有效防止木胎开裂,稳定造型,强化胎体的粘合强度。在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出土的其他漆器残片上发现有部分夹纻胎质。

朱学文表示,在秦人的发展历程中,漆器胎骨的制作工艺虽然仍延续挖制、卷制和削制的主要制作工艺,但夹纻工艺与釦器法的并用,被誉为漆器彻底与木器工艺分道扬镳的标志。

夹纻是在木胎的基础上新发明的一种漆器胎骨,这种胎骨在战国时期尚处初创阶段,而早在春秋时期的秦公一号大墓中出土漆器已有使用夹纻胎的迹象,明显早于其他诸侯国。从此意义上讲,夹纻胎应是秦人发明创造的。

挖制、卷制、削制和与雕刻等并用的技法,充分彰显了秦漆器制作工艺的特色。这些技法的出现与运用可谓中国漆器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对推进漆器制造工艺的改进、漆器艺术风格的演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寓意富足

猪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早期单纯是为了食用,后来成为财富的象征。在甲骨文中,古人依据野猪的外形将其称为豕,由豕衍生出了逐、家、豪(高+豕)、敢等字。由中国语言学奠基人王力主编《古汉语字典》中,指出“豕”和“彘”指大猪,“猪”和“豚”指小猪。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豕”和“龙”存在着演变关系。

陶猪 西安博物院藏 

古人在房下养豕便有了家。保存在西安博物院的绿釉陶猪圈,小楼的底层为相通的猪圈,圈内4只幼猪拥向猪妈妈争相吮乳的场景憨态可掬,楼上两个窗户各趴着一个人望向猪圈俏皮可爱。

汉代绿釉陶猪圈 西安博物院藏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猪作为人们重要的家畜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的食物来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猪具有好养活、长肉快、产量多等特点,因此猪在文化中被赋予了如勤劳、丰收、富足、幸福等丰富的象征意义。人们相信养猪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釉陶杀猪俑 陕历博秦汉馆藏

猪作为12生肖之一,排在12生肖的末尾,它圆润的形象和贪吃的特点也被用来象征富贵和丰裕,常与福、禄、寿等吉祥元素相结合,寓意着繁荣幸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以及很多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来自唐代的12生肖陶俑。

12生肖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此外,猪还在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视为祭品,人们使用猪头、猪下颌随葬或者使用整头猪进行祭祀,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至迟到春秋时期,建立了固定的祭祀用牲制度,其中帝王祭祀社稷的规格最高共使用3种动物“牛、羊、豕(猪)”来祭祀,名为“太牢”,猪占据一席之位。考古发现,在西周都城镐京遗址的祭祀坑中,发现了与“太牢”用牲种类对应的动物骨骼,推测在该处大型建筑分布区域内,可能有西周国家级宗庙的存在。

相关阅读

  • 走进“国之瑰宝”茂陵石刻|石人

  • 在茂陵东约1千米处的霍去病墓,墓前有十七件石刻,其中马踏匈奴、起马、跃马都是高度概括霍去病英勇战功的。但红花也要绿叶衬,石刻中还有一件石人作品,则从另一种角度映衬出了这
  • 确定“密畤”,“雍五畤”还有哪些发现?

  •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最新考古发现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作为“雍五畤”之一的“密畤”成为研究先秦至西汉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
  • 我市加强冬至期间森林防火工作

  • 直播日照12月21日讯 冬至是人们祭祀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期。我市各地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到防火关键期,岚山区碑廓镇东部山
  • “小贝壳”这样变“国潮”

  • 螺钿漆器是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特有的“非遗”手造工艺品,从五彩斑斓的贝壳,到薄而绚丽的镶嵌装饰,螺钿技艺不断推陈出新,逐步打造成网络热销的精美“国潮”产品。来源:大众日报
  •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让千年文物“活过来”

  • 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集文物保护、修复、科研为一体,是国家文物局重点扶持的文物保护“区域技术中心”。近年来,文保中心通过革新的科学研究、深厚的技术本领、博远的人才培
  • 30万盆菊花一天售罄,荆州这个90后不简单!

  • 第一年种菊花亏损200万第二年30万盆菊花一天售罄他是如何做到的?初冬时节,在江陵县熊河镇万卉园生态种植基地,多种花卉竞相开放,姹紫嫣红,香气四溢。万卉园生态种植基地负责人李
  • 海内外弦友,同祭祀郎君!

  • 早报讯 (记者林福龙 庄丽祥 文/图)昨天上午9时整,第十四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祭祀郎君”仪式在泉州市南音艺苑隆重举行。海内外38个南音社团代表,嘉宾及专家学者参加活动。祭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秦汉馆的萌“猪”,反映先秦艺术水平

  • 日前,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展出一件备受关注的文物“先秦漆猪”,这件珍贵的漆器出土于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代表着先秦时期的漆器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其憨萌可爱的猪形象在中国传
  • 海南屯昌:打造全国知名沉香南药“香谷”

  •  2023年11月29日,在“海南沉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布会暨屯昌沉香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屯昌县同步发布的《沉香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沉香产业中长期发展规
  • 山西河东成语典故园建成开放

  • 1月16日,运城文旅新名片——河东成语典故园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河东成语典故园位于运城鸭子池生态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地块内,包括60组(座)公共艺术雕塑、2座主入口标识构筑物及基座
  • 潍坊坊子年集,最是人间烟火气

  •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年味铺满集”。虽然忙碌的生活和悠长的岁月稀释了年集的喜乐,但是每每进入腊月,那对年味的最为温热的记忆还是升腾着幸福烟火气的年大集,赶年集不仅是玩乐,也
  • 感冒后别躺平,这些办法能帮你更好康复→

  • 天冷时节,感冒患者增多。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会导致心率增快及出汗,尤其是活动后心率更快,疲乏、“脑雾”等症状也更明显。因此,大多数患者选择躺平,不敢活动。上海市同济医院康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