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共富争先·微故事⑦ | 山海难阻苏青情

日期: 来源:扬子晚报收集编辑:扬子晚报

 

蓝天白云,风景如画。8月的青海,是游人眼中最美的时节。而此刻的江苏援青人却奋战正酣。扬子晚报“共富争先·微故事”采访团来到青海,走访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基层点,一探高原“丰景”。青海是江苏唯一承担对口支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和东西部协作双重任务的省份。南京市与西宁市于2016年起开展对口协作。我们的报道,就从“宁宁协作”开启。

  南京小西湖牵手“青海小北京”

“600多岁”西北古城将“上新”

  “一切有利于发展之事,都是协作之事。”来自南京市六合区的援青干部,西宁市湟源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翟龙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古称“丹噶尔”的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接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素有“海藏通衢”之称。今年8月,湟源县被公布为青海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位于县城的丹噶尔古城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西部最早的国际贸易中心、青藏高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拥有中国最西边的城隍庙和文庙。古城鼎盛时,店铺林立、驼铃阵阵,有“青海小北京”的美称。但如今古城却面临在全国范围内“有实无名”的困境,以及开发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的重任。

  而在约2000公里之外的南京,曾经年久失修、逼仄老旧的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眼下却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网红打卡地”。2022年11月,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简称“南京历保集团”)共同申报的小西湖城市更新项目,荣获202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创新设计奖。这也是该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江苏省首获此奖。

  古城保护不仅要“复古”,也要“上新”。小西湖项目“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的改造理念打动了“青海小北京”。2023年5月,南京历保集团与青海湟源县文体旅游局签署《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景区合作运营框架协议书》,双方将围绕古城资产运营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今年7月,南京历保集团的首批3名专业人才已抵达丹噶尔古城。”南京历保集团湟源项目负责人王秋文介绍,双方希望通过挖掘古城厚重的多民族文化特色,找到项目自身专属独有的文化符号;通过业态升级,打造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场景;通过保留原住民,让古城永葆生命力。

  东西部协作撬动资金项目

助力高原人家门口就业

  日月山下,湟水河畔,有一个绿树掩映、群山环抱的村庄——小高陵。2021年,小高陵入围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名录,被评为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小高陵村第一书记赵忠金提起东西部协作赞不绝口。“湟源县小高陵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3060万元,占总额的65.52%,发挥了资金撬动作用。”赵忠金介绍,以前的小高陵是荒山秃岭。如今的小高陵秉承“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协作致富”的理念,带动周边24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分红效益达168余万元,通过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方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

  大高陵村村民彭尕换和小高陵村村民张海清,现在都是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的员工。63岁的彭尕换,黝黑的脸庞上挂着憨厚的笑容。他说,“在家门口就业稳定,一年收入有三四万元。”张海清同时还是小高陵村的种植能手,加上补助后年总收入有3万多元。她供着两个孩子读书,一个已经上大学。“日子越来越好,我们感到很幸福。”

  重庆游客杨琳琳一家五人,自驾到西宁的第一站就是小高陵。杨琳琳说:“带孩子了解‘山乡巨变’的红色历史,很有教育意义。看到青稞、麦子和大美梯田,感到不虚此行。”

  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还有位于西宁市大通县的民族特色非遗工坊。在这里,精美的手工艺品自绣娘们的巧手下诞生,销往全国各地。40多岁的绣娘阿应花学刺绣已有三十年,今年来到工坊,教了几百个学生。“我们还计划在各乡镇设立教学点,让更多的绣娘增加收入。”阿应花得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自江苏,还高兴地说,她们参加青绣产业培训班,到过南京和苏州学习云锦和苏绣。

  青海海沃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米存民也是东西部协作带动的致富代表。他介绍,以前大通的农畜产品买难卖难。“这两年政府为我们和东部企业搭建起合作的桥梁,销售额从几百万元提高到两三千万元。公司成立以来,为全县带动种养殖户5875户,户均增收4000元至6000元。”

  打通农文旅“任督二脉”

江苏数字技术赋能青海

  在大通县采访时,一串“神秘”的字符DT3090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来自南京市雨花台区的援青干部,大通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李云解释说:DT是“大通”的拼音首字母,也是“打通”的意思——打通大通的“任督二脉”,实现青甘大环线旅游的服务节点,同时DT也代表着digital technology(数字技术);3090,则代表大通的县域面积和平均海拔。

  在南京人看来,软件产业和数字技术,堪称雨花台区的“名片”。用DT3090作为青海大通数字乡村农文旅全域品牌,真是既贴切又让人忍俊不禁。

  刘沁松是大通县东西部协作农文旅融合产业孵化示范园负责人、青海数字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介绍,示范园已吸引青海湖之夜、树蛙部落等项目入驻,园内企业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000人。预计到今年年底,入驻企业的交易产值能突破2亿元。农业银行大通县支行免费提供收款机,减免收款手续费,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之忧。园区打造了“大通号”作为大通县线上流量统一入口,目前已为大通县域品牌提供1亿次线上曝光的机会。

  牦牛肉、枸杞、青稞系列产品……在位于曹家堡机场附近的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农特产品整齐摆放,直播间里热火朝天。交易中心由河湟新区管委会与南京新立讯公司按6:4的比例合资建设运营,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及AI鉴真溯源等技术,为青海各类农林牧企业提供服务。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可以看直播下单,也可以在“西部优选”线上平台选购后快递到家。

  江苏今年投入12亿

援青人以“80”后为主

  江苏省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王凯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江苏投入支援协作资金12亿元,共实施361个项目。截至7月底,江苏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牧产品超过1.3亿元,提前半年完成了全年帮扶任务。今后,江苏还将每季度举办一次青海农特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拓宽“青货入苏”网络渠道,支持打造青海农特产品品牌。王凯介绍,目前江苏在青海的干部人才达到287名,其中挂职干部3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8人。“干部人才年富力强,以80后为主体,主要来自江苏省级部门、市县机关、重点学校和医院。挂职干部大力推进苏青产业、消费、就业和人才协作,实施了一批重大援建项目,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援青人才积极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为当地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手记】

  山海难阻苏青情

  记者抵达青海时,正是当地气候环境最宜人的夏季。即便如此,采访团依然全员出现高原反应。可想而知,在一年中的8个月供暖期,在青海平均海拔达3000多米、气温最低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的环境下,江苏援青干部人才是怎样视艰苦为历练、把困难当磨砺。

  他们中,有的原本是血液专家,如今成了乡村振兴的专家;有的更是因为“跨界”而得到了“奶牛书记”“数字书记”“文旅书记”的美名。

  途经海拔3000多米的日月山时,记者一行恰好看到鹰隼在头顶盘旋。它奋勇搏击的身影,恰如激情澎湃的江苏援青干部人才,让人体悟到何谓辽阔壮美。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有限的时间里,记者采访到的只是江苏援青协作“山海”情谊的片段和缩影。在我们的笔端和镜头之外,仍有许许多多的苏青人,正不断用深情厚谊,谱写着东西部协作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燕 王灿

  视频/摄影:杨恒国 朱信智 剪辑:唐嘉钰

编辑:徐郁华

相关阅读

  • 惊艳!画家庄子明成功创作《江南古镇》系列画

  • 世上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至少有一处会是江南。  江南自古物华天宝之地,人文荟萃,风景秀丽,每个古镇似曾相识又各有千秋,每天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为的就是寻找
  • 张广才教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赏析

  •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和成就,在很大成度上决定于儿童时代的教育与培养。我们倡导艺术家们为儿童创造艺术,用艺术形象去陶冶和影响儿童的心灵,为儿童写作,为儿童演
  • 给力!首府警方抓获潜逃33年命案逃犯

  • 从1990年到2023年,和林格尔县公安局通过几代刑警的锲而不舍,执着追凶,成功破获了一起发生在33年前的命案积案。1990年8月8日中午,和林格尔县盛乐镇某村村民杜某某被杀害,经公安机
  • 省人大常委会督办重点代表建议

  •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组成督办组,现场督办“关于建立完善农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稳定发展扶持政策的建议”。  督办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 开学季!西安这些学校集体“上新”→

  • 新校园,新环境,新气象新学期西安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陆续投入使用组团迎新生近日小编从市教育局及各区县、开发区了解到又有一批新改扩建学校已经做好准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共富争先·微故事⑦ | 山海难阻苏青情

  • 蓝天白云,风景如画。8月的青海,是游人眼中最美的时节。而此刻的江苏援青人却奋战正酣。扬子晚报“共富争先·微故事”采访团来到青海,走访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的基层点,一探高
  • “认房不认贷”落地 长沙楼市政策效果温和释放

  • (长沙楼市打出政策‘组合拳’。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奕楠进入九月,长沙楼市好消息接踵而至,振奋人心。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存量房贷
  • 日照送你大朵大朵的棉花糖!

  • 日照送你大朵大朵的棉花糖你吃到了吗?甜不甜?蓝不蓝?蔚蓝的天、洁白的云、湛蓝的海…这个城市不需要任何滤镜就可以拍出美美的大片……穿行在这座城市中仿佛进入了大自然精心描
  • 陈艳辉:骑行数万公里,蹚出“送教长征路”

  • 华声在线记者 邓桂明 通讯员 林则梁 张锐涛【名片】陈艳辉,女,汉族,1992年3月生,株洲市茶陵县人,中共党员,茶陵县界首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她长期扎根乡村教育,2016年开始,她和同校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