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盛世中华何以中国” 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揭秘寿光千年制盐史

日期: 来源:新鲜寿光收集编辑:新鲜寿光

 “海盐之都”是继“蔬菜之乡”后寿光获得的又一张新的城市名片,这张金名片的获得离不开背后一处遗址的支撑——它就是位于寿光北部的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双王城遗址群考古发现大量古代制盐遗迹,包括保留完整的制盐作坊、蒸发池、盐井、盔形器等。遗址群面积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全国罕见。

“说其是商周时期国家级重要的制盐中心,或许并不为过。”王德明告诉记者,在这么大范围内发现如此密集与制盐有关的商周遗址,必定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此大的制盐规模已是小产业作坊或个体制盐方式所不能企及的,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国家统治阶级已开始派驻专员及专门机构对盐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

“晚商时期,商人的势力已经退出晋西南地区。其东征夷方的目的,就是控制并保护鲁北地区的海盐,并依靠国家的力量,对盐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考古人员认为,遗址中规模巨大的制盐设施,如盐井、盐池群、盐灶的发现,再加上在双王城一带所发现的多处规模大、分布密集的商周盐业遗址群,说明商周时期这里的制盐工业已存在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是国家控制下的盐业生产(官产)基地,这也是中国古代盐业官营制度的雏形,比文献所记录的东周时期齐国盐业官营制度早数百年。

双王城盐业遗址出土盔形器

“遗址群上出土的遗迹可确定为制盐作坊,从中可以看到制卤、煮盐的生产过程,这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用海水制盐的作坊。尤其珍贵的是,出土的制盐作坊遗址完整有序。”专家们分析,遗址中沉淀池、蒸发池的出现,说明商代人们已了解渤海南岸地区春夏之交降水量少、干燥多风、蒸发量大的特点,并懂得充分利用日晒、风力等自然力来提高卤水的盐度,这是后来晒盐工艺的雏形。

遗址群出土最多的一种器具是“盔形器”。专家认为,从用途上推断必定与古代制盐有关,应是一种制盐工具。王德明为我们复原了当时的制盐过程:从卤水井(遗迹中发现的坑井)提取卤水,经沉淀池沉淀、蒸发池蒸发提高卤度后,舀入灶室两侧的蓄水坑。灶室内,一人在火道旁烧火,两侧有人不断从蓄水坑里舀出卤水倒入盔形器,随着温度升高,卤水蒸发,再不断向盔形器内添加卤水,并不断地撇刮漂浮在盔形器内的硝碱、钙类,待盔形器内盐煮满后,打碎盔形器,取出盐块。

双王城盐业遗址出土盔形器

关于双王城盐业遗址群的发掘价值,专家认为:此次发掘揭露了比较完整的盐业作坊遗迹,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此完整地揭露整个制盐作坊,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首次;双王城水库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制盐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对中国制盐史研究作出了贡献,同时这也是由中国考古研究机构独立进行海盐制盐作坊发掘及课题研究的第一次,填补了中国海盐制盐业考古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古代盐业史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具价值的资料。

通讯云 王凤鸾

相关阅读

  • 《自贡盐帮菜》编撰专家杨文莅区调研考察

  • 7月17日,《自贡盐帮菜》编撰专家杨文教授莅区调研考察,市政协副主席杨玉康,区政协主席李平陪同调研。杨文一行先后到张伯卿公馆、南华宫、陈家祠堂,通过听取介绍、询问、交流等
  • 我国启动新一轮元谋猿人遗址考古发掘

  • 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7月21日正式启动,80多名科研人员将系统开展遗址及周边区域的多学科综合研究。航拍元谋猿人遗址考古发掘区。新华社记者王安浩维 摄50多年前,在云
  • 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宾参观悬泉置遗址

  •   7月23日,参加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嘉宾学者参观了悬泉置遗址及保护开发项目,详细了解了悬泉置遗址保护开发和敦煌汉简的历史价值,深入感受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
  • 抱团申遗,让文化越过“围墙”牵手世界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今天,我们邀请湖北省荆州市、陕西省宝鸡市、山西省侯马市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一行齐聚淄博,共同商讨交流
  • 元谋猿人遗址启动第六次考古发掘

  • 7月21日,云南省元谋猿人遗址启动第六次考古发掘,该遗址考古发掘A区的系统发掘工作已全面开展,其他区域的发掘工作也将陆续启动。元谋猿人遗址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校内校外齐抓共管 用心用力筑牢“安全墙”

  • 为深刻汲取省外安全事故教训,快速落实市安委会风险提示要求,确保校内外各项安全防护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安全事故发生。7月24日,寿光市化龙镇启动暑期安全联合执法检查行动,组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