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芦墟山歌,唱尽动人故事

日期: 来源:苏讯时空收集编辑:苏讯时空

传统民歌、山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现着悠久地方人文历史。

汾湖也拥有自己的音乐宝藏,那便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墟山歌。

芦墟山歌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历史悠久,最早可以溯源至汉朝时期。据民间传说,张良、韩信被公认为芦墟山歌的老祖宗,相传,张良曾在分湖滩上唱过山歌。作为根植于吴江境内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芦墟山歌以芦墟为中心广泛流传,莘塔、北厍、金家坝、黎里等地皆为主要流传区域,并辐射至周边的昆山、青浦、嘉善等地,靠口授心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流传至今。2006年,“吴歌·芦墟山歌”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芦墟山歌题材广泛、内容庞杂,它包含劳动歌、仪式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杂歌、新民歌等,其中以情歌居多。1982年,由张舫澜、马汉民、卢群搜集整理的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填补了汉族在长歌领域的空白,于2009年被命名为苏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一看《五姑娘》动人音符背后的美丽故事。

青纱罗帐凉悠悠,

五姑娘搭徐阿天阿哥两人双双坐一头,

小妹五姑娘丈二青丝头发掼勒伊郎肩浪,

好比西横头客人出外背包卖丝缕。

青纱罗帐凉悠悠,

五小姑娘搭徐阿天阿哥两人双双做一头,

小妹五姑娘三寸舌头伸勒伊郎嘴里,

好比北厍大姐一早起来烘糖糕。

…………

这是刊于《吴歌遗产集粹》的珍贵唱段《青纱罗帐凉悠悠》。《五姑娘》讲述了在芦墟生活的五姑娘和四姑娘,父母早亡,受到恶兄恶嫂的百般虐待。四姑娘发现了恶嫂的奸情,被卖往他乡。家中贫穷淳朴的长工阿天在劳动中与孤苦伶仃的五姑娘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恶嫂挑唆恶兄赶走阿天,并要害死五姑娘。幸好四姑娘从远方逃回家乡,设计火烧磨房救下妹妹,让五姑娘与徐阿天逃奔外乡。三年后,徐阿天因前去接四姑娘蒙冤被害。五姑娘寻夫回乡复仇雪恨,恶兄恶嫂被烧死,五姑娘悲愤投河自尽,整首山歌以悲剧落下帷幕。著名俗文学家赵景深先生曾提诗:“吴侬珠语传渔乡,村叟留歌韵味长。莫道汉家无钜著,悠悠一曲五姑娘。”《五姑娘》用民间爱情悲剧,反映了人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歌颂了淳朴爱情和高尚情操,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

芦墟山歌的第一代传承人杨其昌是《五姑娘》的首唱者,又由其徒弟朱阿四(绰号毛坯阿四)传给孙华棠、许庆福;再由孙华棠传给亲生女儿陆阿妹。第三代传承人还有陆介荣(陆阿妹之夫)、陆洪奎、张云龙、蒋廷山等。1923年,陆阿妹参加柳亚子、沈昌眉等南社诗人在芦墟举办的山歌赛,获得“山歌女王”的美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五姑娘》发表后,得到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片赞誉,《新华日报》《苏州报》《民间文学》《诗刊》等国内外多家报刊作了报道、连载,先后荣获苏州市优秀文学奖、江苏省民间文学一等奖、钟山文学奖、全国民间文学三等奖。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赴芦墟采访陆阿妹,并题写:“在吴歌故乡听到民歌老人陆大姐唱《五姑娘》,是吴江之行一大快事。”“卓越的发现,伟大的诗篇”,认为《五姑娘》堪与《阿诗玛》媲美。


相关阅读

  • 四姑娘山景区文旅融合发展走笔

  • 山水画廊好风光文旅相融绘新景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之美,美在景色,亦美在文化——博物馆群一张张图文、一个个物件诉说着过去。阿来书屋一本本书籍、一句句文字直击着心灵。森林音
  • 四姑娘山景区今日已达最大限量的通告

  • 各旅行社、广大游客朋友:截止4月30日11:00,四姑娘山景区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景区购票已达每日20000人次最大限量,为确保景区旅游秩序和安全,请各位游客提前预约5月1日、2日门票,错峰
  • 亲金融惠大新 共唱“壮族三月三”

  • 近日,“福满乡村·隆振诗潘”暨广西大新县2023年“三月三”山歌大赛在福隆乡举行,广西大新农商银行协办。一曲曲嘹亮婉转的原生态山歌飘荡在青山绿水间,参赛者盛装登台“飙歌”
  • “壮族三月三” 送法到乡村

  • 大新讯 4月17日,崇左市中级人民法院第四党支部与大新县人民法院第一党支部,到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开展“固定党日+壮族三月三 送法进乡村”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板价村山歌普法
  • 接下来三天,一起来鱼峰公园“嘿撩撩啰”!

  • 一年一度的壮族盛会“三月三”即将到来,这是山歌爱好者们相约对歌的重要日子。作为广西山歌“圣地”,今天(4月19号)上午,鱼峰公园已经洋溢起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上午,鱼峰区委
  • 四姑娘山,你好漂亮!

  • 相传在中国西南的群山中生活着“四位姑娘”她们为保护这里的村民与凶猛的妖魔对战最后化身为四座山峰当天气晴好时从成都龙泉山向西看去就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如今她们成为小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芦墟山歌,唱尽动人故事

  • 传统民歌、山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现着悠久地方人文历史。汾湖也拥有自己的音乐宝藏,那便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墟山歌。芦墟山
  • 公益路上 有你有我

  • 今年5月8日是第76个“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今天发出倡议,诚邀社会各界力量爱心加盟助力,大家一起做公益、一块做好事。为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人
  • 防灾减灾宣传 下周二进校园

  • 活动海报。记者 郑瑞洋 今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为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及能力,在福州市减灾委、
  • 重要提醒!济宁不动产登记再升级

  • 为落实不动产登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减跑腿”改革措施,持续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群众办理抵押登记的便利度,2023年4月,市自然资
  • 文苑 | 压水井

  • 王春波老宅的院里,有一口压水井。这口井立在上房前的东墙根,与上房门正对,离厨房灶台很近,方便取水做饭。压水井的底部是一座水泥方台,高七八十厘米。井身是直径十五厘米、长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