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永军
“以前办企业用地,要先提供相关报告以及部门审查意见,资料手续繁多,还要在各部门来回跑,耗时长、费用多,现在有了‘用地清单制’,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让我们企业轻装上阵,安心谋发展!”近日,湖北丹江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高兴地说。
改变源自丹江口市“用地清单制”先行区改革,该市“政府跑”、“事前办”、“拿地即开工”等一系列改革新举措,优化政务服务模式、转变审批流程、加大政策支持,助企落地跑出“加速度”,交出了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县市”的高分答卷。
服务理念转变,“等你办”变“帮你办”。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打造“极简审批”城市,全面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高位推进;强化部门联动,自规局、审批局等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高效推进;建立联络机制,确保“进得对门、找得到人”;明确改革目标,制定《丹江口市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用地清单制”涉及的地质灾害、矿产压覆、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考古调查、地震安全、气象评价、环境评价等13项评估普查事项;转变服务理念,改变过去“等你办”为“帮你办”;聚焦降成本、压时间、减环节,疏通审批流程不畅的“堵点”,消除审批程序繁、时间长的“痛点”,克服部门信息壁垒的“难点”。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大力度,为企业提供“用地清单”全流程、全方位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质效,提高项目建设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模式转变,“企业跑”变“政府跑”。“用地清单制”改革,聚焦企业新期盼、新需求,构建主动型服务模式,即由用地企业抱着审核材料到各个部门办审批,变为政府在土地出让前,由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完成涉地类的区域评估事项的统一服务工作,并形成“一张清单”交付用地企业。政府服务模式由过去的被动办理,变为现在主动受领,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精准对接服务,使企业避免疲于奔波跑审批,集中精力安排工期和投资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审批流程转变,“事后办”变“事前办”。原来由用地企业在开工前到相关部门办理的各项审查审批手续,前置至供地之前由政府统一完成,各行业主管部门、公共服务企业在各自服务承诺时限内,按职责完成评估报告编制并出具相应评估、评价、普查意见,形成全量化用地清单,在供地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作为项目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缩短用地评估、审批工作周期和开工时间,大大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惠企政策转变,“企业出钱”变“政府掏腰包”。“用地清单制”改革前,用地企业自行开展建设项目逐项审批,审批费用自行承担,全面推行“用地清单制”改革后,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在土地出让前即开展项目建设评估,出具评估意见,实现“生地”变“熟地”,产生的评估、评价、普查等费用全部计入土地储备成本,由各级财政按分工列入年度预算,为用地单位节省了大量时间及资金成本,预计单体项目最高节省费用近0.7万元每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