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童心不是天真,而是看透世界后的宽容与坦率。
——《读者》2016年第24期
有人说:“衰老,是我们终将迎接的那场落日。”
人到晚年,有人有亲友的嘘寒问暖和陪伴;而有人半生浮沉半生苦,依然孑然一身在风雨中摇曳。
不同的晚年生活,总是和不同的选择息息相关。
很多时候,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们才后知后觉:
人生上半场,增量比存量多,是幸;但人生下半场,存量比增量多,才是幸。
如是,从拿起到放下的漫漫路上,千万别丢了这三张底牌。
来源:视觉中国
身心无恙,千金也难换
年少时总是笑点很低,好多年前小沈阳在春晚上演了个小品叫《不差钱》,因为他的一段话,一众网友就能笑许久:
“我知道大爷不差钱,但咱自个不能在乎钱。
人生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
可当自己也到了大爷的年纪,再想起这个片段,却又突然沉默。
兜里有钱确实是底气,但就像小品隐喻的那般:身心抱恙,再有钱也买不来快乐。
晚年的岁月安好,首要前提是身心无恙。
记得在电影《遗愿清单》中,两位罹患重病的老人被分到同一个病房。
富有的爱德华年轻时流连于情场不着家,女儿就此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与他有着深深的隔阂,病了也不去看他;
而作为汽修技师的卡特,把三个子女都培养成才,却搁置了年轻时做历史教授的梦想。
卧病在床,两位老人再想起前半生,处处是遗憾。
因操劳奔波失去了健康,两个人只能在生命进行倒计时后,计划着把年轻时欠下的“疯狂”,列成清单逐一体验:
高空跳伞、赛车、旅游,还有亲吻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孩……
是在感受生命的燃烧,也是在清算过去对自己、对家人的亏欠。
人生海海,若没有到达黑暗的边缘,我们终究难懂透支与挥霍带来的伤痛。
懂得把所及目光拉长,才会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体悟爱德华和卡特道明的答案:
时间会换来金钱,也会偷走你的健康。
诚如余华在《活着》中写道: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无病无灾,就是人生之幸。
来源:视觉中国
童心未泯,岁月也无痕
有人问:“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看到一位网友的回答,印象很深:
“当我老了,能活得像孩子般纯真,就很满足了。”
是啊,岁月留不住容颜,但可以留住有趣的心性。
在《读者》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
“成年人的童心不是天真,而是看透世界后的宽容与坦率。”
《读者》2023年第10期封面
半生历经人与事,若童心未泯,烦扰会少很多。
毕竟,你的心简单了,你眼中的世界也就温柔了。
而说起有童心的老头,汪曾祺定在其中。
他的儿子汪朗,曾分享过父亲的趣事。
平时里,一大家子相处随意,偶尔还会拿汪曾祺打趣。
有一次大伙儿刚吃完饭,汪曾祺就在闲聊中认真地“警告”子女:
“你们得对我好一点儿,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
但两个女儿不仅不配合,还调侃道:
“老头儿,你?别臭美了!”
气得他转身就跑到房间把门关上了。
只是,全家人都知道汪曾祺可爱有趣的性子,就等他自己消气。
果不其然,稍等片刻后,他就探头出来,啥事也没有了。
还有这“老头儿”的代号,最初只是爱妻对他的称呼,后来几个子女觉得父亲像个老小孩儿,也就跟着叫了。
有时,连子女的孩子,也这般称呼他。
倒不是没大没小故意这么叫,而是这般称呼更显亲切、随意。
所以我们在书中看到的汪曾祺,从来不失风趣:
别人一天到晚种土豆叫苦连天,他种土豆不仅变着花样做着吃,还用绘画和写作的形式记录土豆,乐在其中。
不少读者看了,都会感慨一句:
“千万别低估一个爱吃土豆的人。”
汪曾祺也是用这种赤诚的生活态度,感染世人:
岁月无情,童心无价。
守护好内在的小孩,便可抵岁月漫长。
来源:视觉中国
真心尚在,空茶也暖人
《庄子》中有一句话: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诚然,以心换心,最是可贵。
到了晚年,与伴侣携手走完余生,更是如此。
很是钦羡张允和与周有光的婚姻,历经动荡岁月的风雨,夫妻俩依旧恩爱如初。
那时周有光退休,已是85岁高龄,文字里也不失对妻子的爱意。
张允和平日里爱美,每天会好好打扮一番后问他:
“美不美?”
他除了点头配合外,还在文章中用“充满童趣的小女人”形容妻子,尽显宠爱。
有一次,妻子要重印刊物,需要学习打字,便就近拜师,让周有光教自己。
许是巧合,妻子刚好遇到“爱”字卡壳了,就喊他帮忙:
“这个‘爱’字打不了,我也爱不了了,怎么办?”
他接收到妻子的求助,丝毫没有不耐烦,倒挺像师傅教徒弟般,一点都不马虎。
大抵,这就是婚姻中的平淡与静好。
妻子偶尔参加活动,周有光还会蹬着小三轮专车接送;收到丈夫送的《汤显祖全集》,老太太更是难掩笑意:
“他真是懂我的心思。”
突然就懂了林徽因说的相守十六字箴言:
“久处不厌,闲谈不烦,从不敷衍,绝不怠慢。”
所谓爱情,有如烈酒醉人心;但婚姻不是,它更像煮茶,轻煮流年,慢煮情。
熬过了岁月,熬不尽真情。
这,也许就是落日时分最美好的模样。
来源:视觉中国
半生已过,看遍繁华。
学会放下与释然,似乎已成为后半生的关键词。
可也正是因为经历过,才会明白:
人这一辈子,到底该怎么过?
或许,是到了晚年才开始包容一切,看淡得失。
但没关系。
学会在取舍中留几分底气,有了底牌,便会无惧风雨向远方。
愿你余生有爱,眼里有光,以有趣的灵魂拥抱未来。
作者:遇见小媛,一手执笔,写尽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