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南开大学文学院团队来成都 分享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的“锦江诗意”

日期: 来源:封面新闻收集编辑: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叶嘉莹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典诗词学者、教育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诗词艺术的热爱而闻名。2023年是叶嘉莹先生百岁诞辰。

11月25日下午,一场名为“品锦江读书会——叶嘉莹的锦江诗意”的文化活动在成都方所举行。活动由周东主持,结合诗歌吟诵、圆桌论坛、视频播放、感悟分享和互动环节,多维度呈现杜甫及叶嘉莹笔下的诗意之城成都。活动以叶嘉莹为轴心,讲述她的“传与承”——叶嘉莹作为杜甫诗文的桥梁,将古典诗词传承给现代,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等在台上合影

叶嘉莹与成都

“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

随着孩子们对杜甫《成都府》的吟诵,活动拉开序幕。在率先举行的分享环节,南开大学文学院院长李锡龙教授做了主题为“诗歌与个体生命的文脉传承”的演讲。李教授特别分享了叶嘉莹先生解读古典诗词时特别善于“兴发感动”的独到之处,“这种兴发感动是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西方文论资源的熟悉为基础。”

接下来的论坛环节,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张静教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原馆长、《杜甫研究学刊》副主编、成都文史馆馆员周维扬,《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征行有诗》总策划及总制片人徐薇进行了分享。

张静教授(左二)在分享中

叶嘉莹先生钟爱杜甫杜诗,曾多次前来成都,在杜甫草堂和锦江畔,她曾写下“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锦江滨”,表达她第一次来到成都的感受。

大家围绕杜甫诗歌在当代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滋润作用,谈到了叶嘉莹先生对杜诗的热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读,她与成都的渊源,尤其是1981年叶嘉莹先生来到杜甫草堂时的往事细节。在四川大学任教多年的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缪钺先生,曾在杜甫草堂与叶嘉莹先生有过一段凝结深厚诗文情谊的佳话。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位先生还合作撰写了《灵谿词说》及其续编《词学古今谈》,成为两部兼具词史论述、词体研究与词作评赏的词学专著。

张静教授在分享

作为跟随叶嘉莹先生多年的学生,张静教授特别谈到古典诗词对叶嘉莹先生的重要意义,“她多次说过,古典诗词是把她从人生苦难中拯救出来的巨大力量。”这次来到成都,张静教授还特别提到杜甫与成都非一般的关系,“在成都的杜甫,所写的不少诗,不是常见的沉郁顿挫风格,而是带着喜悦和希望。”接着她具体分析了杜甫在成都所写的《绝句》这首诗里表现出的活泼欢快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中蕴含的“洁净高远”的精神内涵。

张静、周东合影

“诗教润乡土”

用中华诗词谱写大邑乡愁

活动现场,播放了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征行有诗》片段。2020年,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影院公映。该片记录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将其个人生命与千年中国古典诗词交织在一起,表现她在诗词长河中追寻生命的价值,导演将叙事、述志与写意融为一体,以诗境表现叶嘉莹的一生及其精神世界,深受欢迎,曾获电影金鸡奖。

《掬水月在手》同名图书

2023年11月15日,微纪录系列影片《征行有诗》上线。这是行人文化继叶嘉莹先生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之后,使用诗歌与影像结合的方式传播中华诗教的又一诗学影像实践。影片中,叶嘉莹的学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随镜头走进其中,以经典诗词为话引,共同完成一次关于自我生命的探索。该系列共计8部影片,分别记录了8组素人在大邑的真实生活,其中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故事,亦有关于新移居创业青年的历练;既讲述了身处异乡结伴而行的女性情谊,亦描绘了运动爱好者们的生活乐趣……

《征行有诗》影片海报

影片在用诗词文化浸润乡土的同时,诗意展现大邑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征行有诗”源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本文图片由东周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阅读

  • 一份“文化外卖”的环游

  • 日前,成都图书馆正式开通了“喜阅到家”图书网借服务,成都的读者只需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放心“下单”,坐等快递上门。24日,第一批“图书外卖”已陆续送到读者的手中。来自成
  • 成都鱼泡科技荣获全国性赛事一等奖

  • 11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本届大会以“激发人力资源动能 汇聚强国建设力量”为主题,设置了“会”“展”“赛”“聘”4个板块,融合专题论坛
  • 用乒乓与世界对话 展现幸福成都活力

  • 乒乓融入成都市民生活,一颗小小银球为成都打开了一扇与世界对话的窗口。25日上午,2023年“一带一路”成都乒乓球公开赛,在大运场馆新都香城体育中心体育馆正式开幕。世界赛事名
  • 第十二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开幕

  • “向未来,赛新生。”11月25日上午,第十二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在广州市南沙区开幕。来自广州、香港、澳门、成都四地的68名青年技能人才同场竞技。本次竞赛时间为2023年11月
  • 袁顺明同志任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

  •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11月25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市委决定。袁顺明同志任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赵春淦同志不再担任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常委、
  • 【历史文化】锦门——成都北大门‖袁征

  • 锦门——成都北大门袁 征锦门,位于成都三河场,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4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丝绸文化为核心,以成都百年商业和公馆建筑为底卷,生动再现了百年前成都的繁
  • 奥运冠军逛玉林 切磋球技感受成都烟火气

  • 在社区乒乓球台上和樊振东、王艺迪等国家队运动员过招是什么体验?11月25日,2023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开赛前,国乒教练员和运动员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与乒乓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武汉这家三甲医院,新院区选址确定

  •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住院综合楼年底将启用同时该院已选址谌家矶扩建新院区未来3~5年总床位数将达到3000张11月24日举行的《武汉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3—20
  • 川渝再组CP 共建“中国春橙之都”

  • 11月24日,“中国春橙之都”共建、川渝农业科技成果发布会暨农业科技市州行活动在重庆市开州区举行。此次活动以“春橙之都开州美,科技硕果橘飘香”为主题,来自川渝两地的有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