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处理有明显的优势。在古代,“疾”与“病”有着不同的含义,“疾”是指不易察觉的小病,而“病”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却是“疾加也”,病比疾程度更严重。可以说,机体的“疾”状态,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黄帝内经》中虽然未出现“亚健康”这一说法,但却阐明了“上工治未病”的理论,并指出病后才医,就像“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已经来不及了。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作为健康的四大基石。《黄帝内经》提出养生原则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体不倦,精神内守”等。根据这些原则,结合引起亚健康的各种因素及我国现有的医疗水平,应从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存环境、适量运动、调适心理等方面对少儿亚健康状态进行调养。
1. 通过合理饮食吃出健康。合理科学的饮食原则是全面、均衡、适量。
2. 生活习惯改变你的命运。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人的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改变我们的健康状态,自我保健是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法,少年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要让孩子在家里过得舒心,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界的各种变化。
4. 进行适量的运动。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中要避免受到伤害。
5. 积极调适心理。家庭的压力、教育的误区、社会的影响、少年儿童自身的不成熟等各个方面,都很容易导致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要进行适度调适,给少年儿童一个阳光明媚的童年。
文中知识参考自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治未病培育稚嫩的幼苗》,总主编 郑玉玲,分册主编 陈玉龙,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书小言 责任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