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健身安全由谁守护?汗与泪下的痛与思

日期: 来源:广东卫生在线收集编辑:广东卫生在线

今年3月初,一篇题为《我差一点摔死在蓝翼健身会所》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传播,中山大学副教授裴谕新记录了从受伤、住院治疗到维权的过程——她在瑜伽教练为其拉伸时意外摔倒,导致胸椎骨折,却始终没拿到事发时的监控录像以及健身房的赔偿。

“健身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然而安全谁来保障?”病榻上,裴谕新艰难地用手机敲出萦绕心中的困惑和愤懑:她上了七年私教课,对健身规范了然于心,却被一个陌生体式绊倒;这家她颇为信任的健身房并未购买场地险、意外险,但没人告诉过她这些……康复至今,由于胸椎稳定性只有从前的70%,她再没有踏足健身房。

文章引来众多网友留言,其中不乏健身受伤者分享亲身经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我国运动损伤发病率高达10%~20%;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健身受伤”,也能得到无数旧闻新闻。

但如今打开这家健身房的网络平台评价页面,却像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仍旧满屏肌肉、岁月静好,大多数顾客对它赞赏有加。裴谕新半年前那条差评被淹没其中,事故仿佛从未发生过。而放眼线上线下,健身博主依旧火爆,他们鲜少提及安全问题,却带领一批又一批“小白”踏上体能修炼之路。

想健身,先健脑

看到裴谕新的文章时,28岁女生小达在健身房训练刚满7个月。她为作者的遭遇打抱不平,但并没有放下健身,只是做动作时更小心了——自从步入许多次路过却从未停留的健身房,一股力量一直鞭策着她坚持。

“我至今记得那个夏日周末,天空很晴朗,没有一丝多余的云。”小达回忆人生第一节健身课,当时肉乎乎的她在教练指导下尝试了高位下拉、举炮筒健步走等动作,紧绷的肌肉迅速积聚大量乳酸,四肢很快微微发抖,结束后浑身酸痛了一星期。但大汗淋漓的酸爽体验触发了她体内的运动引擎,教练的运动员出身也让其信赖,于是小达买了半年的私教课,开启了雷打不动每周三次的健身训练。

“健身带来源源不断的正反馈,我越来越能够驾驭自己的身体,愈发自信和自在。”小达笑道,眼里闪着光。一年多过去,她肉眼可见地结实了,四肢肌肉微微隆起,前两年体检时发现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复查时也有好转。如今,她又学起了网球、壁球,并重拾跑步,未来打算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从健身房出发,我已经把运动健身纳入余生的蓝图中。”

近年来,像小达这样入坑健身的人并不少见。《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全国(不含港澳台)拥有付费健身会员7145万人。

而拓宽到更广义的“健身”,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民健康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居民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67.5%,较6年前增长18.5个百分点,经常运动的人数则增长了3.3个百分点。

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必然结果,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9年,国务院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15项内容中,就包括全民健身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指标,敦促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全民健身渐成风气,越来越多人在社交平台上运动打卡和分享经验,似乎在告诉大家:“我能行,你也一样能行。”

然而,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吗?一个人能不能、应不应该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究竟由谁说了算?这涉及到更深层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健身?

如今,运动健身领域主要有三个派系:

  • “健美派”忠于主流审美,认为男女有别,提倡男生以练上肢、胸背为主,女生则主攻臀腿,通过训练孤立肌群,追求直角肩、翘臀不粗腿等效果;

  • “力量派”出于竞技或个人爱好,在深蹲、卧推、硬拉等项目中专注于挑战大重量,不断超越自我;

  • “功能派”则用一项运动服务于另一项运动,通过提升各方面的运动控制能力,更好地健身和生活。

学习实践中,小达发现前两个派别颇为流行,但各有缺陷:健美派对肌群的认识是割裂的,忽视整体的锻炼,网上调侃一些健身教练看起来有肌肉,却搬不动重物正是源于此;而力量派训练者在做其他运动时往往并不灵活,显得笨重,这样的结果显然称不上健康。

“体育锻炼并非不需思考的活动,相反,健身圈有‘健身先健脑’的说法,倡导大家在实践当中多看看、多问问,再决定怎么做。”小达介绍,因此她更认可功能派的运动观,认为它尊重个体差异,有助于运动者量身定制训练计划,进而锻炼健康体魄。

健身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

顾名思义,健身是为了追求健康的体魄,但实践中却很难完全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因为运动受伤一次,越是健身老手,受伤的次数可能越多。”运动医学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带头人宋斌介绍,他同时指出,“因受伤而放弃运动不明智,也不现实,更安全地健身才是我们追逐的目标。”

“要知道身体的阈值在哪里,根据实际情况运动,效果才好,也不容易受伤。”资深健身人士邢大哥表示。他从小爱运动,小时候是学校足球队主力,成年后赶上1980年代广州的健身热,是国内最早一批接触健身器材的人,自此养成了规律运动的习惯,除了撸铁,也时常进行各种球类运动。

邢大哥在多年观察中发现,不少人运动并不理性,尤其是新手,往往希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不切实际的效果,但事与愿违。即便是已成功挑战10公里的长跑运动者,若贸然参加半程马拉松,也很可能造成肌肉拉伤,甚至猝死。

“欲速则不达,健身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情。”宋斌证实,临床上,健身新手发生运动损伤甚至更大危险的概率的确更高。前段时间明星刘畊宏的健身操火爆全网,科室一下子涌进许多因为跟练受伤的患者,“他们多是运动小白,不适合做那样高强度、高频率的运动。”

宋斌建议,新手应从难度较低、安全性高、相对熟悉的项目做起,跳绳、跑步就是不错的选择。养成每周两三次的运动习惯后,再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增加难度,向更讲求技巧的运动项目进发。基于此,他肯定了功能派的健身理念,认为那是通往强健体魄的科学路径。

“对有志于系统学习某项运动的新手而言,线下请教练一对一指导是最高效、安全的做法。”宋斌指出,新手一方面应查核教练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先从体验课开始,判断教练制定的训练方案适不适合自己,再决定人选。

然而,以健身房运动为例,根据艾媒咨询2022年发布的报告,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房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依次为环境(64.9%)、设施(63.2%)、地理位置(51.3%)、价格(46.8%)、教练专业度(27.8%)等。可见对教练专业水平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而针对市面上一些抓眼球、高曝光却不够科学的健身方法,宋斌提醒受众学会甄别,切勿盲从:凡是作出具体承诺、或是特别高强度的,比如标榜几天瘦几斤、一招解决多种问题等,都不必急着学。

健身安全还需要健康环境

遵循科学的健身方法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但安全不能光靠群众自己买单,行业的整体环境也需进一步优化。

以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印发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为例,指导主要聚焦于健身场所的开放时长、收费标准等,对安全领域的规范比较笼统。

“比方说,健身房应为新手讲解健身器材的正确用法,为他们做好身体检测,据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应急处理能力也势在必行,但国内这方面还比较欠缺。”宋斌介绍,他兼任广东省运动防护协会副秘书长,该协会负责运动防护师的培训和考核,“这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增的职业,指导运动损伤和疾病的预防、评估、急救、治疗和康复,最好每个健身场所都能配备一名,但目前人才还比较稀缺。”

事故一旦发生,除了专业救援,保险也是维护健身者利益的重要一环。2016年国务院修订出台的《全民健身条例》仅仅是“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并无强制要求。现实中很多健身活动和场所保险缺位,裴谕新在维权路上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

亟待完善的还有各类新兴体育运动的行业规范。比如,桨板运动的水域开放、配套设施及标准化体系有待建设健全,蹦床、风洞飞行等运动存在性质界定不明确、监管主体不清晰等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这些问题正在引起重视,健身安全环境也有改进的一面。邢大哥看到,这几年健身场所的急救设备愈发齐全了,除了越来越常见的AED除颤仪,很多地方还配备制冰机、冰袋、弹力绷带等,供运动损伤者应急处理使用。

如今临床上也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治疗方案。宋斌介绍,患者不一定需要手术,通过保守治疗也有机会康复,只是康复过程是漫长的,短则6周,长则超过一年,需要患者坚持开展康复训练,重返运动之前回医院接受专业的评估。

前两个月,攀岩女孩小姜在下降中不幸踝关节韧带断裂,脚踝“啪”的那一声在脑海里回荡了好长一段时间。调整好心情,小姜严格遵照医生的要求做康复动作,保持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最近又重新开始看攀岩比赛了。岩友担心她因为受伤脱离队伍,她笑了笑回答:“不会不会,康复后继续出发!”



记者 | 杨璇

编辑 | 久久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 湖北大冶陈贵镇多措并举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 “这样的防鼠措施等于是形同虚设嘛!”近日,在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某中学后厨外围,拉开地漏盖板,发现原本应该起到防鼠功能的金属隔栅已经松动,半边翘起,食物残渣部分堆积。该镇校园
  • 不合格,有甲醛!你家孩子用了吗?

  •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通报66批次儿童家具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其中25批次不合格此次共抽查65家销售单位66批次产品,涉及浙江、广东、江苏等12个省份66家生产单位,抽查发现25批次产
  • 邯郸明仁医院:强化消防安全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 为深入贯彻落实邯郸明仁医院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医院消防安全,值此年终岁尾、元旦佳节前夕,医院安保科与总务科联合开展了消防安全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员
  • 舒坪街道:“小切口”破解安全隐患“大问题”

  • 为解决辖区安全隐患,今年来,舒坪街道积极探索应急管理新模式,切实推进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小切口”入手,有效解决安全隐患痛点、难点。以聊天代替检查,促进企业管理升级“老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健身安全由谁守护?汗与泪下的痛与思

  • 今年3月初,一篇题为《我差一点摔死在蓝翼健身会所》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传播,中山大学副教授裴谕新记录了从受伤、住院治疗到维权的过程——她在瑜伽教练为其拉伸时意外摔倒,导
  • 保定站派出所全力确保元旦假期旅客出行安全畅通

  • 记者从保定站派出所了解到,据铁路部门统计,2023年12月30日元旦假期第一天,保定火车站开行旅客列车99列,预计发送旅客1.7万人,铁路客流大幅增加。为确保元旦首日旅客出行安全,保定
  • 变了!武汉汉口江滩雕塑“一孩变三孩”

  •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30日讯(记者史强)多位市民反映,武汉汉口江滩的一处雕塑已由“一孩变三孩”。12月29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现场看到,确有一处看起来比较新的雕塑为两个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