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临县前青塘村 乡村旅游兴村 粽子产业富民

日期: 来源:吕梁日报收集编辑:吕梁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涛

“城南十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王氏迁临,择此而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在临县县志中,短短几句话,凝练概括了临县前青塘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久远的建村历史,独特的特色物产。

资源禀赋独特 旅游发展兴旺

前青塘村始于元代,更名于明代,鼎盛于明清,集历史、资源、建筑、教育、文化于一体,地处临县中部,西依凤岭山,东临湫水河,区位优越,是资源丰富的历史名村。前青塘村拥有不同型置四合院24院、厦楼13座,以正太街、牌楼街、府门街、戏楼巷等几条街巷呈“王”字形构的传统民居。村内还有始建于1912年的天主教堂,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前青塘村不仅历史久远,红色革命历程也同样灿烂。这里曾有中央17团、51团、52团和中央后委、晋绥军区第一野战医院先后驻扎,8人南下参与大西北解放,23人参加解放战争,9人参战抗美援朝。1948年,中央后委和西北局在临县驻扎,为新中国诞生做出重大贡献。在1945年—1948年,晋绥军区野战(民众)医院曾驻扎于前青塘村,这里治好了一位位冲锋在前线的战斗英雄,也送走了一位位为革命流血牺牲的英烈。当年,住院医治的伤病员因抢救无效死亡人数达上百人,无人认领或无名烈士现埋葬在村南奉天寺坡底,约有三四十位。民族英雄续范亭病逝于前青塘村并在此举行追悼会,后埋葬于青塘,1950年迁葬于太原市双塔寺烈士陵园。湖南省原地下党省委书记刘文烈士也是在此病逝并安葬于青塘,2019年迁葬于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据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青塘村共安葬革命烈士200余名。这段珍贵的红色记忆,始终铭刻在青塘人民心中。

独特的明清古建,和谐的宗教文化,珍贵的红色事迹,为前青塘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青塘村根据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了苇子工艺品编织、水稻种植、鱼塘垂钓、特色民居旅游、农家乐等产业,采摘园、观光桥、小吃街、水上乐园等农业旅游和观光娱乐项目先后建成,初步形成了集采摘观光、游玩娱乐、民宿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旅模式。该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旅游扶贫示范村”。

炎炎夏日,村里的水上乐园吸引了众多游人在这里游玩戏水,采摘园里全是前来体验生活的少年儿童,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在感受乡村美食。村民们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所带来的红利。

发展粽子产业 蹚出致富新路

前青塘村因水而名,村中有一泉眼,人称“海眼”,清澈的泉水常年奔涌,汇集成塘,于是前人起名“青塘”。正是因为“青塘”的存在,使得该村盛产的苇叶在临县远近闻名。

前青塘村所在的临县安业乡有24个自然村,其他村里都干旱,只有这里,挖地三尺就出水。因为水量充足,村里涵养了成片的芦苇,芦苇抽出的苇叶叶片大而厚,包出来的粽子特别好吃,青塘粽叶因此远近闻名。多年来,村民们认为粽子就是时节吃食,折腾不出样子来,没想到现如今,全村竟然靠着400多亩芦苇发家致富。

2014年以前,全村794户村民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4户。全村人只在端午节这天包粽子,粽子也仅停留在村民们自家的餐桌上。其余时间只卖苇叶,1斤苇叶最高也就卖到4块钱。

精准扶贫开始后,临县大力支持前青塘村发展粽子加工业。2015年青塘村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青塘粽子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式生产,逐渐发展成工厂化生产。从小就生活在前青塘村的村民王登远,是村里自己包粽子去城里卖最早的村民。2013年,他就开始骑着摩托车,提着桶,在临县城走街串巷卖粽子。随着青塘粽子名声不断叫响,王登远的粽子事业也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2016年他家靠做粽子产业脱了贫,2018年告别了老窑洞,住进了新建的二层楼房。2019年,王登远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粽子品牌,成立了粽子加工店。这几年,每到端午节来临时,就是王登远最忙活的时候。端午节期间,他每天能够卖出2500多个新鲜粽子,每盒粽子20个,上门自取售价60元,网络销售75元,销售相当可观。王登远介绍说:“今年正月初四开始,我的粽子生意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基本保持着每天2000个左右的销量。端午节期间,每天的粽子供不应求,包的根本赶不上卖。我们每天加班都要到晚上12点多。”现在,王登远全家都在做粽子,每到端午节来临,家里人就忙不过来了,就得雇村里的人来包粽子,包一个粽子2毛5角,生意好的时候他们一人一天也能挣近400元。

随着青塘粽子品牌知名度、市场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像王登远这样从事粽子加工销售加入生产、销售粽子的村民越来越多。前青塘村的粽子产业由从最初的几户手工作坊发展到目前的150多家粽子加工企业,很多家庭以此为支柱产业,前青塘村也真正成为了“粽子村”,一年四季,村内都弥漫着粽子的香气。2022年,青塘粽子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前青塘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1.82万元。



相关阅读

  • 临县:“微阅读”让经典阅读走进群众生活

  • 本报讯 (记者 张娟娟) 针对不同群体,临县开展精准化阅读服务,针对儿童学生群体开展“亲子共读”;针对老街游客,开展“临县红色故事”宣讲分享……确保老年、儿童等重点群体阅读“
  • 临县交警进社区开展暑期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社区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和文明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暑期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7月24日,临县交警大队宣传民警走进临县安业乡湫水
  • 临县孙家沟村 文化赋能点亮古村落

  • □ 本报记者 张娟娟绿树婆娑,溪水潺潺,青瓦灰墙,诗韵幽幽。夏日里的孙家沟村,村庄、山峦、田园、农家与青山绿野相映成景,宛如一幅笔墨清秀的山水画。近年来,临县不断加快美丽乡村
  • 贵州民族大学举办端午节中外青年联谊活动

  •   近日,贵州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东盟人文学院)在花溪校区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之端午节中外青年联谊”活动。学院全体老师以及中外学生共80余人参加。  “端午节
  • 【临县公安夏季行动】—反诈利剑

  • 2023年以来,临县公安局反诈中心一中队连续破获10人以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三起。临县公安局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开展以来,反诈中心严密部署、严厉打击,持续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
  • 山西临县:红枣成林抒诗意 黄河画廊有风情

  • 炎炎夏日,黄河岸边村庄星罗棋布,从碛口古镇溯黄河北上20公里便是临县开阳村。村里的“老船长”正在开阳码头旁的游艇上,一边欣赏着的黄河画廊风景,一边接送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光
  • 又逢重五

  • 两千多年来,在与时俱进和守正创新中,端午不仅是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延续,更是时代精神的刻画和延展◎吴松山(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本文责编/张蓓蕾“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临县前青塘村 乡村旅游兴村 粽子产业富民

  • □ 本报记者 王涛“城南十里,湫河西边;池塘天生,碧水盎然;青草绿树,地涌甘泉;王氏迁临,择此而安;苇苗离离,粽席特产;人杰地灵,绿水青山。”在临县县志中,短短几句话,凝练概括了临县前青
  • 民进巴中市委会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   7月28日下午,民进巴中市委会召开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受主委秦渊委托,副主委兼秘书长刘晓华主持会议,副主委邹鑫、李婧,三级调研员杨章圣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中国
  • 小电梯大民生!宝山又有6处多层住宅将加装电梯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年来,宝山区一直在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宝山区一二八纪念路55弄77号、水产路2800弄1号、环镇北路500弄21
  •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武器

  • 7月29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回答记者提问。陈斌华资料图记者提问: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价值约34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对此有何评论?陈斌华:我们坚决反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