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燕
城隍庙位于居庸关的西山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庙里供奉城隍是明代大将军中山王徐达。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明长城是他直接督造的,他死后受封中山王,居庸关百姓奉其为城隍,后朝廷建庙,受香火供奉。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1997年复建完成,是目前居庸关内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城隍庙里城隍爷,专管人间不平事,多年前曾听老人说过古代这里的一桩奇案。相传明朝年间,城隍爷出巡回来,见到府内香烛散落,塑像东倒西歪,墙上还给题了一首诗:尊兄是非颠倒颠,枉坐虎椅冠金冕;今朝折得蟾宫枝,毁你金身还我天!新榜进士、本县正堂李士林!
躲在一旁的小鬼、判官见城隍爷回来了,赶紧出来哭诉:“老爷,这新任县令好生无理,我们以为他是前来拜谒你老人家的,谁知他一进庙就下令砸你的金身,还把我们也痛打一顿,老爷,你可得为我们做主呀!”城隍爷“嗯”了一声,略一思索,吩咐两个小卒:“快去,有请李县令!”不一会儿,新任县令李士林被带到了城隍庙,城隍出殿以礼相迎:“李大人请!”李士林知道城隍找他是为白天砸庙的事,一声不吭地径直进殿坐定。城隍开言道:“李大人新任正堂,将造福一方百姓,可喜可贺!却为何刚到任便下令毁坏庙宇?”李士林毫不客气地说:“城隍啊,你可知错?可记得十年前你在这里错断一桩案吗?”
城隍听罢,若有所思,捋着胡须,回想起十年前那桩离奇的案子。十年前,年方十二的李士林在一家药铺做学徒,忽见一只红翎大公鸡闯进来吃晾晒的米仁,他顺手扔了一个硬纸板赶鸡,大公鸡突然受到惊吓,慌不择路,飞到张木匠家里。小孩儿好奇,趴墙头张望,只见张木匠的妻子抓了鸡,一刀把鸡给杀了,然后去厨房炖吃了,把小孩儿看得目瞪口呆。因为这只大公鸡是街坊赵三娘的,晚上找不到鸡,她呼天喊地大哭起来。小孩儿就把实情悄悄告诉了赵三娘,她气坏了,怒气冲冲赶到张木匠家兴师问罪。
张木匠从外面刚干活儿回来,火气很大,举起斧子,抓住婆娘的衣领怒骂:“你个臭婆娘,穷要有志气,谁叫你偷鸡摸狗,我一斧子结果了你!”很吓人!张氏知道丈夫脾气说一不二,赶紧求饶,连声说:“我……我没偷!”张木匠一听妻子说没偷,就回头一把抓住赵三娘的衣领吼叫:“你欺人太甚,冤枉我老婆!”赵三娘见这般凶相,连忙说是听李士林说的。药店老板怕闹出人命,提议去找城隍判案。
没想到城隍却判李士林诽谤张氏,众人说笑走出殿去。李士林起身,不由大喝一声:“城隍,你是非颠倒,黑白不分!我早晚找你算账!”随即远走他乡,十年寒窗,求取功名,高中进士,授了金印,正好衣锦还乡,走马上任,做了当地县令。城隍回忆,不觉哈哈大笑:“李县令啊,做官难,难做官,你是阳间一官,我为阴间一宰,然而断案之理相同,大小之狱,必明察于情理。我知道你是对的,那鸡的确是张氏吃了,我仔细一想,特地错判此案,罚你站不起来。”李士林一听,又惊又怒:“这是为何?”
城隍说:“当时张氏跪在我面前,暗暗向我祷告,说一时贪吃,犯了错,念她腹中胎儿,饶她娘俩性命。我若依实而断,木匠手起刀落,就是两条性命,故我判错,实在是为了成全两条性命呀!”李士林大惊:“啊!还有此事?”城隍点点头:“李大人,当年你负气出走,发愤读书,我觉得有愧于你,便在阴处时时照拂你,如今九九归一,金榜题名,张家男儿也长成,错案一桩,落得两家都兴旺,岂不是好事一桩?”李士林幡然醒悟,当即赔礼道歉;“原来如此,承蒙城隍赐教,茅塞顿开,择日定为你重塑金身,重修庙宇。”
第二天一早,李士林刚走出县衙,只见张木匠带着妻儿守在门口,叫过儿子磕头谢恩:“要不是当年李大人替你母亲受过,你和你母亲早成我刀下之鬼了。”李士林抬头一看,这不是自己的贴身书童张义吗?难道……李县令百感交集,不久,便重修城隍,重塑城隍金身。他在位几年断案如神,明察秋毫,被人称作“李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