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记者快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令人捧腹,又令人深思

日期: 来源:我苏收集编辑:我苏

      6月28日,滑稽剧《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徐州音乐厅上演,全剧从晚年陈奂生的回忆切入,以陈奂生和三个子女之间发生的令人捧腹又心酸的故事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喜剧性的幽默讽刺与正剧性的人生冲突悲喜交集,许多观众称:“看这部剧,笑着笑着就哭了。”

  “陈奂生”这一形象最初诞生自著名作家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此次由常州市滑稽剧团创作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是对原小说的继承和创新。剧目取用了“陈奂生”这一角色,延续了原著人物的性格逻辑和特征。同时,在剧本创作上拥有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

  陈奂生的口头禅是“吃饭是个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这也是全剧的灵魂。听起来意思似乎差不多,像个绕口令,但三句话含义并不一样,而且是层层推进,引人深思。

  对于陈奂生这一辈的人来说,“吃饭是个问题”。他年轻的时候几乎都在饥饿中挣扎,和贫困作斗争。所以能否吃饱饭就是头等大事。当时的村干部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让普通百姓日子过得富裕一些,富裕的标准也不高,就是家家户户能填饱肚子。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不惜弄虚作假,哪知道最后露了馅,因为村民都太饿了,在上级面前把饭和菜抢吃精光。傻妹有三个小孩,吃饭更是难题。所以她的要求很简单:哪个给她饭吃,她就嫁给谁。而她悲惨地离去,也是因为饿太久了,吞了生米,腹涨而死。

  改革开放以后,“问题不是吃饭”了,为什么呢?

  陈奂生的大儿子考上大学,到粮食局工作,有了一份稳定而且也算体面的工作,绝不至于饱一顿、饿一顿了。二儿子在外面做生意,天天走南闯北,自己吹牛“每天进账十几万”,但至少说明,他愁的不是吃饭,而是如何赚大钱的问题。三女儿担任村主任,从头到尾也没有把“我要吃饭”挂在嘴上。他们的问题都不是吃饭了,而是有了自己事业,也就有了理想和追求。

  按照常理来讲,快乐无忧的生活应该向他们招手,然而出现了新的问题,而且“不是吃饭问题”。

  2018年夏天,年近耄耋的陈奂生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食难下咽,吃饭对他而言又成了个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在呼应他年轻时遇到的问题,但陈奂生突然发现,三个子女并不关心他的“吃饭问题”,而是其他问题。

  二儿子做生意坑蒙拐骗,借口回来看望他,实际是想图他的地;三女儿盼望陈奂生这个唯一的“钉子户”尽快在农业园区建设所需土地的转让合同上签字,两人都想着把土地转让了,自己就能变成了城市人,“吃工资、拿分红、享受退休待遇”。而最有前途的大儿子也最惨,偷卖粮食贪污了200万,被双规了。

  生病后的陈奂生独自待在暗屋里,三个孩子来看他,都以为他不在家,陈奂生一眼看穿了此中的问题:“这些傻玩意,没一个想到开灯的,老三是火燎心急,忘了开灯,老二是一肚子心机,他心里根本没灯……老大,老大是啥?老大是心黑,心黑了,有灯也没用了。”

  曾有困挠陈奂生许多年的吃饭问题远离了,但新的问题让他更加苦恼。

  他们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呢?此时剧情突转,极富创意,也是铺垫很久以后的“点睛之笔”。

  陈奂生一方面劝说老大陈两:“国家干部要吃自己碗里的,别人碗里的不能碰。”另一方面,他以朴实的农民心理,以他自身性格的顽强,号令全家,赔偿大儿子因贪污造成的200万损失。

  他卖掉一生不舍的土地,并拿出自己多年存下的40万,到了此时,陈奂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赋予了陈奂生崭新的时代烙印和精神底色。子女们被父亲的做法震惊、理解并感动,他们看到了一个平凡老人的伟大之处,最后都各自凑钱,并下跪流泪说:下辈子还想再做您的子女。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也出现了各式各样新的矛盾和冲突,出现了富裕之后的精神迷惘。陈奂生恪守了自己的良知与道义,曾经迷惘的一代人在经历痛苦和反思后,精神上也实现了向新时代的跨越。

  在该剧尾声,演员们通过秧歌、探戈、踢踏等三段表演演绎出陈奂生与傻妹“天堂的婚礼”,感动了台下所有观众。

  最后陈奂生走了,但子女们跨进了新时代,是陈奂生最终的释然和解脱。此时,舞台上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像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全剧最后的台词是:“村民同志们,新的一天来临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阳光下走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观众微评》》》

  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陈红松

  陈奂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土地就是他的根,就是他的命,更是他的饭。吃饭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陈奂生娶了傻妹,收留了三个孩子。他的一生,是农村农民以及社会历史进程的缩影。

  我虽然没有父辈们那么强烈的亲身经历,但是小时候模糊的记忆也是与土地息息相关。陈奂生一家的每个人也和那个时代的农民贴合,仿佛那时候村里的邻居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老大发奋读书想要做人中龙凤,跳出农村后,将“阿拉”时时刻刻挂在嘴边;老二白眼狼似地想做大款,老三顺应时代的发展不再爱土地,每一个孩子都与陈奂生的守旧理念相悖,令人深思;最终他们被父亲感动,理解了父亲,则让人欣慰。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梁伟峰

  第一次看常州滑稽戏,但是印象深刻,很有地域特色。这部剧还是很有时代历史意义的。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最近几年,变化日新月异,但饭与土地还是农民的根本,其实也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所以“吃饭不是问题,问题不是吃饭,不是吃饭问题”这句台词贯穿全剧。

  这部剧刻画人物形象生动,特别是陈奂生这个角色,一个善良、纯朴、硬气的农民。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背景下,通过吃饭问题,展示了农民陈奂生一家的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也表现了农民对于土地观念的变化。全剧有笑有泪,非常有深度,是近年来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力作。

  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朱晓辉

  在悲喜交融中,我们为中国农民身上善良坚韧的精神特质所动容,引发我们为对当代民族、国家命运的深深思考。剧中提出了当下农村农民的精神困惑以及他们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是一堂生动的国情课。剧目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震撼,并引发心灵叩问。

  演出的设计也别具一格:类似丑角的人物妆发、富有节奏的器乐与音效,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听觉感受。“说唱并重、悲喜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观众;一个个立体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历史的再现惟妙惟肖;情绪饱满的台词变化,让观众在诙谐的演出中迸发出对时代的思考。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杨步义

  该剧的演员们运用夸张、幽默等手法,巧妙地呈现出陈奂生一家为填饱肚子,不得不进行艰辛劳作和多重谋划的生活状态。当陈奂生经历波折终于拿到自己的土地时,观众不由得会心一笑;当傻妹在尽情享用粮食后撑死,观众感觉到荒谬和悲哀。 

  全剧讲述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却又令人动容的故事,以一个小人物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变化,是中国历史和中国进程的缩影,该剧让观众在笑声中体验到历史的厚重。


相关阅读

  • 离开舒适圈,是我听过最差的职场建议!

  • 随着职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离开舒适圈,追求更高的成就和更好的职业发展。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舒适圈的重要性。其实,处于舒适区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有助于我
  • 【“杏坛杯”获奖作品】盈袖来过的夏天

  • “杏坛杯”山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写作能力大赛小说类一等奖作品作者/张维霞(一)那个夏天,欢喜十岁,还没上学。他是个黑瘦的愣小子,西杉村里威风凛凛的孩子王,整天带着一帮人爬屋上
  • 宁波这场一线发布会为何频频戳中泪点?

  • 发布会现场。 6月27日,浙东古镇余姚泗门镇党史馆前,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一线建新功·今天我发布”专场发布会火热开讲。 三位来自余姚泗门的基层党员通过网络直播
  • 707分!烟台一中学生傅子聪谈学习

  • 707分,其中,语文134分,数学143分,英语142分,物理97分,化学96分,地理95分,这是烟台一中学生傅子聪的高考分数。查到分数的那一刻什么心情?傅子聪一脸淡定:“很平静,家里人也很淡定,意料之
  • 为人——李苦禅先生琐忆

  • 李苦禅(后)与恩师齐白石合影李苦禅画作《双渔鹰》□ 张守常1983年7月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前门大厅为苦禅先生开追悼会。这天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很多,上至中央领导同志,下至平民百姓,
  • 固安县:严格落实河长制 建设人水和谐生态

  • 自廊坊市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固安县紧紧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内容,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强化责任落实、细化目标措施,积极做好
  • 【先锋的力量】“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 □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黄慧斌 文/图在武陵区府坪街道体育东路社区轴承厂宿舍,谁家的水龙头坏了、谁家的电跳闸了、谁家的门打不开了、谁家的下水管堵了……大家都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济南章丘:“小葫芦”里有大梦想

  • 6月27日,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在山东济南开幕。章丘区友谊葫芦残疾人就业基地参加展示。展能节上展示的“大个头”葫芦,一面印着大气磅礴的
  • 党建引领抓共建,绿水青山促发展

  • (通讯员:周海峰、杨文赞)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6月29日江夏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龙泉市场监管所党支部联合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主题活动,通过宣誓、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