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紧系民心的大事。自 2018 年底经办医保业务以来,泰安高新区社保医保工作办公室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目标,将"人民医保为人民"的工作理念融入各项具体工作中,在提高医保能力、优化医保服务、保障基金安全、加强行风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逐步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服务。
1 月 6 日下午,由泰安市医疗保障局、泰安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全市医保系统一把手访谈"栏目邀请泰安高新区社保医保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娜做客"最泰安"直播间,就全民参保扩面工作、医保经办水平、医保救助、医保基金监管等各项工作进行了交流分享。
医保参保扩面工作卓有成效。为了提高群众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让医保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高新区坚持"分类施策、全面覆盖"的原则,持续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根据全市医保参保扩面工作情况通报,今年高新区完成参保人数 179467 人,扩面完成人数 8516 人,扩面任务完成率达到了 243.87%,在全市排在前列。
医保业务经办水平持续提高。严格落实"四最""六统一"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和"好差评"制度,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容缺受理""承诺制""好差评"等工作机制,打造了"微笑服务"品牌;部分业务实现"跨省通办",职工医保业务实现市内通办,居民医保业务县市区通办。同时,将医保服务阵地前移,在乡镇人社所、卫生院、人口聚集率较高的村、社区以及个别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医保便民服务站点,配备了人员、设备,能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到基层便民服务站,将医保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医疗救助能力持续提升。全面落实医保帮扶对象参保补贴和大病保险倾斜政策,与民政等部门对接符合资助参保条件人员名单,将新增帮扶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精准管理、精准施策,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好医保托底救助作用。今年,共对符合条件的 6116 名贫困人员、346 名优抚人员落实医保财政代缴 203 万余元,医疗救助发生 7970 人次,救助金额达到 460 余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有力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群众就医报销更加便捷。全区 95 家定点医药机构实现了医保卡个人账户省内一卡通行,64 家定点药店实现跨省通行;区内 9 家定点医院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实现乡镇卫生院以上全覆盖,6 家门诊慢病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3 家普通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实现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区域全覆盖;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达到 80% 以上;医疗救助服务实现"一站式"结算,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人群纳入"一站式"系统,困难群众就医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应付部分。同时,打造了一批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群众就医拿药都能在村卫生室报销,满足了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
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在持续加大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制度,对内开展财务、经办内控管理,定期开展内控评估,对外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全面治理医保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行为,切实管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
医保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加强医保系统行风建设,为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围绕"正行风、树新风,打造群众满意的医保"目标要求,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治痛点、疏堵点、优服务、惠民生,医保行风建设实现全方位提升,近三年共受理群众 12345 便民服务热线 1000 余件,回复率、办结率和满意率一直都是 100%,在区直各部门中名列前茅。
下一步,高新区社保医保工作办公室将在市医保局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惠民利企政策,持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开展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提升医疗保险覆盖面;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力度,确保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持续加强医保行风建设,优化医保经办服务质效;持续做好集采药品带量采购工作,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持续推动医保便民工作站建设,将医保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实现医保工作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