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家长、毕业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这几天,看着你们在校园里穿梭打卡的身影,不禁让我想起四年前,因疫情防控,我们开启了第一次全校双桥同频的开学典礼,我也是第一次为树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一转眼,四年过去了,我们见证了许多意义非凡的“第一次”。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举办学校第一次双桥同频的毕业典礼,共同庆祝4897名2024届同学的毕业。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各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培育、陪伴你们的老师、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1984年,树人从一颗新生种子萌芽,发展壮大到如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树人的四十年和大家的四年一样,都是一段值得铭记的成长史、奋斗史。临别之际,我想用“树”的品质给大家上在树人的“最后一课”。
“根深才能叶茂,固本方可枝繁。”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树一样,拥有“向下扎根”的定力。一棵大树,首先要扎深根才能“站稳”,青年学子的“根”应该扎向何处?我校2017届毕业生江松阳给出了青春答卷,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七年前,他响应号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的西藏日喀则,去年荣获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树人四秩根须深,学子四载韧如藤。40年来,学校深扎育人之根,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担当、奉献”的优秀学子。在今年的毕业生中,又有10位同学将奔赴边疆、扎根基层;还有10位同学选择参军入伍、保卫祖国。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树一样,不断修炼“向上生长”的实力。对于医学检验技术2024届毕业生陈邦耀同学来说,考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有贵人相助,这位贵人是宿管陆阿姨。他给陆阿姨的感谢信中写道:“在我内心最动摇的时候,是有了像陆阿姨这样负责的后勤员工和老师们,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一个人或许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在今年首届临床医学毕业生中,近半同学被医学院校录取深造。其中,清乐园1009全寝室4位同学携手“上岸”浙江中医药大学。
四十春秋枝叶茂,四载破云志更高。还记得王家扬老先生在建校之初对同学们提出的严格要求,“不想认真读书的,别来。”40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在好学好习惯的养成中不断修炼同学们“向上生长”的勇气与实力,希望同学们能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勤学“有字之书”,领悟“无字之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树一样,具有“向外远眺”的眼力。登高方能望远,树的眼力是向天空探寻更高处的风景。眺望未来的眼力是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是高频互动,是快速迭代的科技和日积月累的文化。校友傅利泉创办的大华股份,始终坚持技术创新,从视频安防到先进交通再到智慧教育,正是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中解决“卡脖子技术”,连续15年被列入国家软件企业百强,连续16年入选“全球安防50强”。
树人四秩眼界阔,学子四载望星河。以未来之可能关照当下,目光所及皆是机遇。40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像傅利泉、胡军祥、金李梅等具有“创新、敬业”精神的实业家人才。四年来树人学子在省级以上甲类竞赛中斩获了683项荣誉。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毕业生中,有近百位同学勇敢地选择走上创业道路。希望你们今后能始终将创新的火种深植于心,以“向外远眺”的眼力,锻造新质生产力的“硬核”。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希望同学们能够像树一样,不断增强“向内滋养”的动力。“躺平”“内卷”“45度青年”成为近年来流行语。那真的“躺平”了吗?据《2023年中国青年发展调查》显示,青年人中躺平或想躺平的只占12.8%,58.7%的青年人则起身面对挑战。
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代表新生发言的李想想同学,在四年里历经过彷徨、疲惫、伤病、抉择,李想想,你的名字让你敢想、敢成功,先后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省赛一等奖,考取青岛理工大学,成功实现了入学立下的目标,真的很棒!
人生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而是一片广袤的旷野。最近的央视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蒙古奶奶一句话“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啊”,治愈了无数人的迷茫,诠释着一种昂扬的生命热情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十春秋润心田,四载岁月当自强。平凡的种子,也能开出不平凡的花朵。40年来,学校一路栉风沐雨,坚定走好树人之路,培养了像奥运冠军姚攒、玻璃女孩白晨霞等优秀毕业生。走出校门后,你们要面临的是更加“白热化”竞争,希望你们能像阿勒泰草原上的主人翁一样,努力破解“躺平”的迷茫,不断增强“向内滋养”的动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每年春天,“树人之家”屋檐下的燕子都会如期而归。同学们是树人的“巢中燕”,今天就要远走高飞了,你们是母校最牵挂的燕子,树人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遇见未来遇见你,你就是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