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
落日余晖,阵阵晚风拂面,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水韵康居苑小区里也热闹起来,放学回来的孩子们,寻找各自的小伙伴们玩耍,三三两两散步的居民边走边聊着……
张志刚夫妇俯瞰乌鲁木齐,憧憬着未来生活。张志刚提供
9月3日,张志刚轮休,早早做好晚饭等妻子张秀英回来。张秀英上班的幼儿园离家不远,坐公交车15分钟就到了。吃过晚饭,夫妻俩在小区里散步,沿着主道行走,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型商超、饭馆、理发店、幼儿园一应俱全。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经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了,要离开这里了,还有点舍不得。”张志刚说。
水韵康居苑小区是乌鲁木齐市保障性住房居民区,夫妻俩已经在这里居住生活了一年零八个月,如今他们购买了首套住房,按照乌鲁木齐市保障房的相关政策准备退掉公租房。
夫妻俩来自甘肃省陇南地区。2019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张志刚,从甘肃跟随学校组织的实习队伍,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第一次来新疆,感觉什么都新鲜,“这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这里风景太美了”“这里的人也很好”,张志刚源源不断地把新疆的美景美食照片,发给张秀英。
2020年9月,张志刚考取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的事业编制,决定留下,他就开始动员张秀英来新疆工作。当时张秀英从幼儿师范毕业,已经在西安一家幼儿园工作,想到要换个地方重新找工作,她很担心难以找到心仪的岗位。
在张志刚的“忽悠”下,不愿继续异地恋的张秀英,还是选择来到了新疆。最初担心的生活不适,几乎没遇到,害怕工作没着落,来了才知道,乌鲁木齐市幼儿教师的需求量还挺大。
“我们虽没有亲戚、家人和朋友,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帮助,有了安稳的住处。”张志刚说,当时,他所在单位集体征集公租房需求人员,他就报了名。“通过单位报名,手机下载安居广厦APP,可以查询进度,摇号选房。”2022年1月,张志刚顺利摇号,拿到一套49平方米的公租房。
这是一套一室一厅的,进门看到的客厅,就让人眼前一亮,南北通透的设计,拉长了小居室的使用空间,卧室靠南日照充足,客厅北面的窗打开,时不时也能欣赏片片飘飞的晚霞。
夫妻俩特别喜欢这个小居室,拎包入住、每月支付400多元房租,也让他们很惬意。
对于像张志刚、张秀英这样的新市民来说,乌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及时解决了他们阶段性的住房困难。据统计,自2007年以来,乌市保障性住房已累计为10.47万户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
夫妻俩上班也很方便,小区大门口,一条东西向的双向六车道主干道已经投用,原有南北向的七道湾南路更是交通便利,夫妻俩每天乘坐公交车上班,无需换乘,都能直达。“我出门坐公交车去单位6站路,最多十五分钟,回来更快些。”张秀英说。
时间飞逝而过,短短两年时间,小区内部进行了改造,小区外的断头路打通后,一下提升了整个生活区的颜值,小区南侧的商贸区,各色商品应有尽有,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和生活圈,让夫妻俩更加留恋这里。
去年11月,他们的儿子出生了。虽有万般不舍,已经为人父母的夫妻俩,希望能够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他们拿出积蓄,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支付了20余万元的首付,在乌鲁木齐市会展片区购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
张志刚夫妇利用假期游历大美新疆。张志刚提供
有了新的居所,他们又开始规划未来的生活,10月份拿到新房钥匙,装修房子,再邀请甘肃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来新疆看看,看看他们幸福美满的小日子。
在乌鲁木齐市,像张志刚这样的新市民还有很多,在他们努力付出的同时,这座城市也在为他们提供着越来越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