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史成雷
横琴地处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一桥之隔,具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2021年9月17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横琴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横琴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挂牌运作两年来,按照《横琴方案》明确的 “四大任务”,横琴合作区大力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加快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着力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不断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琴澳和鸣!横琴从一片蕉林绿野逐步蝶变成一座现代化新城。站在新的起点上,横琴合作区正扬帆起航,以更加有力的开放举措统筹推进粤澳深度合作。
今年以来,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在自然年内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横琴边检站供图
新产业:
在横琴注册科技型企业逾1万家
8月16日,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节能诊断技术服务中心主办的2023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交流大会在横琴合作区举行。8月18日,主办方在2023澳门国际环保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举行2023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对接会。
这是琴澳双方加强会展合作、践行“一会展两地”创新模式的有力体现。今年7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会展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出台,提出“一会展两地”模式补贴、两地会展活动协同补贴等多项举措,有力促进澳门当地大型节庆、赛事会展活动延伸至横琴合作区开展,提升琴澳整体承接会展活动竞争力。
“澳门主要是举办展会,横琴主要举办的是会议,这是基于两地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地域优势来考量的。”横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表示。
《横琴方案》要求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并将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明确为“四大新产业”。
当前,横琴四大新产业蓬勃发展。据了解,在横琴注册的科技型企业已逾1万家,包括澳资企业近800家,其中不乏芯耀辉、光联集团、普强时代、博维信息、纳金科技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引进企业191家,其中澳资企业61家,产业集聚效应初具规模;横琴联合澳门打造“一会展两地”全新品牌标志,依托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推介琴澳旅游产品,2023年上半年旅游人数突破500万人次;截至今年6月底,横琴合作区持牌金融机构有78家,地方金融组织43家,区内私募基金头部机构实地办公超八成,金融企业实质性运营取得阶段性成果。
政策效应不断显现,澳资企业纷至沓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5688家,较2021年9月增长22.8%;规模以上澳资企业营业收入92.23亿元,同比增长28.6%。
新家园:
双城生活“新体验”
近日,由珠海横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绿色高效、清洁宁静的智慧能源集中供冷服务在“澳门新街坊”项目公共区域正式开通。
“澳门新街坊”项目是专门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横琴合作区成立“澳门新街坊”公共服务和规则衔接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接轨澳门工作,项目内学校、卫生站、长者服务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同步加快建设,将为超万名澳门居民打造优质宜居社区。
《横琴方案》要求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并提出吸引澳门居民就业创业、加强与澳门社会民生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具体措施。
两年来,围绕澳门居民需求,横琴合作区以建设 “澳门新街坊”为切入点,深度对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在教育领域,目前,已有230名澳门学生在合作区学习。澳门新街坊学校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合作区基础教育多元发展,为澳门居民子女提供趋同澳门的教育模式和学习环境。
在医疗领域,借鉴澳门药品零售经营模式,横琴合作区已发出6张连锁便利店药品经营许可证。横琴医院被列入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横琴合作区首批4名澳门医疗人员完成执业注册,可以在合作区提供与其澳门资格认可证书相符的医疗服务。目前,合作区公立医疗机构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约16500人次。
在社保领域,横琴合作区启用全国首个“粤澳社保一窗通”,可直接办理职工养老、居民养老等76项广东社保服务,在生证明、任意性制度供款等13项澳门社会保障服务。
随着横琴合作区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逐渐与澳门对接完善,越来越多港澳居民选择在合作区定居、工作、创业、学习。据统计,在横琴定居就业的澳门居民已达7000余人,双城生活成为不少澳门居民的“新体验”,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琴澳优质生活圈正加速形成。
新体系:
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在自然年内首次突破千万人次
每天早晨7点半到9点,横琴口岸出境大厅内的跨境学童专用通道为繁忙的口岸带来活跃气氛。在澳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周心悦每天都由爷爷接送,爷爷表示,“带小孩过关上学最怕迟到,有专用的学童通道可以节省不少时间。”横琴边检站针对早晚学童出入境高峰,在旅检大厅设置专用通道,安排专人加强指引,全力护航学子“跨境求学路”。
如今,各项便民通关政策的保障使得首选横琴口岸过关的“常客”越来越多,“双城生活”成为横琴、澳门两地居民常态。
“我每天都会往返横琴澳门两地,走这条通道畅通无阻,以后上下班过关更便捷了。”2023年7月18日,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汪超被朋友圈里一则有关出入境管理措施实施的消息吸引,特意来横琴口岸体验“常旅客”通道过关,成为该通道试点使用后的首名旅客。
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出台《积极支持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发展若干出入境管理服务措施》,明确在横琴口岸试点推行“常旅客”计划,对经常往返琴澳两地的商务公务人员、澳门高校职工等符合条件的出入境人员,提供“常旅客”通关便利安排。
目前,通道日均通行200余人次,受到相关群体高度赞誉。
2020年8月18日,新横琴口岸正式开通运行,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创新查验模式,与澳门警方实现“肩并肩”执勤,将珠澳两地查验区域之间的距离缩短到“一门之隔”,通关时间也从原先的30分钟缩短到现在的不到30秒,极大提升了通关体验。
据统计,横琴合作区成立两年来,经横琴口岸出入的旅客超2125万人次,车辆约290万辆次,其中单牌车超195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约81.7%、68.1%和172.4%。尤其是今年以来,横琴口岸出入境客流在自然年内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
《横琴方案》要求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并提出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等具体措施。
今年初,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联手组成招商推介代表团,向国际市场释放琴澳一体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锚定“封关运作”重要目标,横琴合作区正举全区之力推进落实分线管理体系,成立分线管理封关运作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一线”“二线”建设的政策法律、基础设施、交通优化、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琴澳间顺畅高效流动,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逐步构建。
新体制:
推动琴澳政务服务高效衔接
9月11日,在横琴港澳大道868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横琴政务中心”)正式启用。
与内地一般政务服务中心不同的是,横琴政务中心致力打造符合澳门与横琴多元融合发展的全新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合作区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跨境办事便利化。
据了解,横琴政务中心设立了澳门服务专窗,为澳门办事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中心逐步实现澳门居民在横琴办理各项澳门政务服务。目前,澳门身份证明局政务自助服务机(“澳证易”)、澳门财政局自助服务机已成为首批进驻中心的澳门政务自助服务设备。
横琴政务中心的正式启用,全面展现了横琴合作区粤澳融合的新气象、新服务、新体验、新标杆,进一步推动琴澳政务服务高效衔接。
无独有偶,8月2日,澳门药监局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设立的“澳门药物监督管理局产业园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将承担联系澳门药监局和医药企业的职能。
《横琴方案》要求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2021年9月17日,横琴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由粤澳双方联合组建,合作区执行委员会下设9个工作机构,承担合作区经济和民生管理职能。
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良好运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今年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这也是首部为横琴合作区制定的综合性法规。今年以来,横琴合作区执委会高频次对接国家部委,加快《横琴方案》赋予的政策落地见效,目前21项重大政策已落地12项。
本文责编|郭芳
统筹丨刘龙飞 赵媚夏
编辑丨李晓霞 莫群
校对丨华成民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