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来源:新疆法制报收集编辑:新疆法制报
4月1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履坦镇坛头村,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赞叹这里“用好依法治理‘绣花针’,绣出诗画田园好风光”。
2004年6月18日,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后陈村诞生。
在2000年前后,后陈村因村里财务不透明,在征地款处置上产生了严重的干群矛盾。经过全村户主的讨论,后陈村决定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
后陈村第一书记施潇桐说:“在后陈村财务公开栏里,小到买一瓶墨水都要上墙公布,每一笔支出都有监委会成员的签字。”此后,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在武义县司法局指导下,后陈村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配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村民不出村即可获得法律服务;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后陈法治宣传日”,在村内修建法治凉亭、法治河道等;村法律顾问开展重大决策、合同等的法治审核,把法律风险化解在源头。
“近年来,坛头村上下一心加油干,修建破旧古屋、治水清淤种绿、把臭河滩变为美湿地,破民宅建成会客厅,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年内增长近20倍,先后获评浙江省级民主法治村、金华市首批‘后陈式’法治村、武义县新时代‘后陈经验’示范村。”向采访团介绍起坛头村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林卫良侃侃而谈。
村庄面貌实现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高效的法治服务保障。为提升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坛头村不仅将法治内容作为村党员干部每月学习的“必修课”,还通过村“两委”推荐、村民自荐的方式选出3名法治带头人、5名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到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法治实践中。
武义县通过大力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在金华市率先实现“后陈式”法治村全覆盖,获评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数量居全市第一。
石榴云/新疆法制报记者 桂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