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到高青寻觅“家门口”的非遗年味

日期: 来源:淄博日报收集编辑:淄博日报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耿雪 通讯员 于广丽

       俗话说“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过了2月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春节也就近了。走在大街小巷,无不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它藏在满满的年货里,藏在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里,藏在琳琅满目的春联、福字和年画里,这每一个物件都包含了对于来年的美好期盼。藏在高青非遗里的浓浓年味也是如此,值得我们去追寻和体验。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朝末期由江湖艺人传至高青县,当时民间手艺人较多,在民间集市上长久风靡不衰,成为一代代人的童年味道。

糖画技艺在高青当地历经百余年,近年来主要在花沟镇杨集村耿曰豪家族传承,传承人携带技艺跑遍全国的大小集会,创作题材紧随时代,花样倍出,技艺可谓炉火纯青。所到之处被儿童和家长追捧购买,生产性保护效益良好。

经过历代传承人加工创新,糖画艺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创作,所用工具仅一勺一铲一锅一案,糖料一般为红糖、白糖加上少许饴糖。制作过程是把糖放在锅里用温火熬制,熬到糖料熔化可以牵出丝时,艺人用小汤勺盛起糖汁,通过缓、急、顿、抖、拧、叠等手法,控制糖线运行,在石板上快速浇铸,画出造型,看似随意挥洒,实则胸有成竹。题材多为龙、凤、鱼、生肖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也可根据顾客要求即兴创作,完成造型后,粘上竹签,待糖汁凝固成型,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

高青糖画以鸟鱼虫兽、龙凤图腾等为题材,表达了幸福团圆、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将民俗文化融于其中,既能把玩欣赏,又能食用,孩童们在摊前翘首期盼,得到糖画的孩童蹦蹦跳跳欢喜异常,此情此景是对街头艺术和市井文化最好的诠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美感。

花鸟字是东周时期鸟虫书发展演变而来,始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高青花鸟字项目主要传承地在高青县花沟镇,晚清年间江湖艺人传入,经耿林荣、耿廷水、耿曰豪祖孙三代传承至今,历经百年。耿曰豪先生也是高青花鸟字的传承人,他的花鸟字作品,用笔干脆利落,章法开合有度,细致入微,如行云流水延绵不绝,又如天马行空而肆意发挥。设色讲究,清雅亮丽,雅俗共赏。2015年被高青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的文化展览。2016年至2017年赴德国文化交流。2020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中华绝技展演。他多次走进学校传授花鸟字技艺,受到中小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赏。

高青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自古有在桃核上雕刻创作的传统,其中以高城镇小河西村的核雕艺人崔传芳的雕刻作品最为有名。崔传芳具备书法、绘画和雕刻功底,十几岁开始学习桃核雕刻,潜心于核雕艺术四十余年,后期作品日臻成熟,逐步形成了自身艺术特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他的核雕作品布局简练,概括性强,其创作借鉴国画章法,雕刻手法以圆雕、浅浮雕、深浮雕、透雕等为主,各种技法相互结合,巧妙利用核胚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作品既有飞鸟走兽、龙凤呈祥、花卉、佛珠、手串等传统题材,也有应时而生的生肖系列、茶壶系列、奥运系列、福娃系列、国庆系列等,可谓融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目前,崔传芳的成熟作品达千余件,其中不乏精品,颇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吸引了省内外收藏家慕名而来。

高青自古以来就有剪纸传统,剪纸风格简洁明快、古朴浑厚,继承着黄河流域的文化风韵。

高青剪纸以红色为主,剪纸创作过程分起稿、剪刻、粘贴、揭离和成品的调整修改,其中剪刻是重要的一环,作品要求绘画、构图图案化,形象要概括、变形、简练清晰,讲究虚实对比,线条规整流畅,彩色对比强烈、明快;剪纸作品题材丰富:有神话典故、戏曲人物、民俗风情、花鸟草虫等涉及自然万象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同、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高青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功,潜心研究剪纸艺术50余年,近年来进入创作高峰期,结合传统文化创作套系作品《二十四孝》《武松打虎》等,结合本地文化创作套系作品《董永传说》《大芦湖传说》《田横故事》《姜太公钓鱼》等,用剪纸的方式讲述着优美的高青故事。


相关阅读

  • 国学课堂教起了剪纸课

  •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让更多儿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剪纸的发展以及演变过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日,海港区白塔岭街道秦皇半岛第二社区联合民生银行举办“国
  • 林兴坦:以乡村为根 雕琢振兴景

  • 春节期间,78岁的福州根雕市级非遗传承人、台江泥塑区级非遗传承人林兴坦,将把自己创作的20件根木雕和泥塑作品,以及先后撰写与主编的《福建根雕艺术》《福建根木雕》等书籍捐赠
  • 上地街道“花式”民俗汇年味浓

  • 金龙送福,龙行龘龘。春节将至,为让广大居民提前感受浓浓年味儿,感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2月2日、3日,上地街道组织开展了“2024年悦享上地系列活动”首场“金龙腾龘迎新春民俗汇
  • 潍坊诸城:辛兴镇开展弘扬传统年俗文化主题活动

  • 新春渐近,年味正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丰富镇域孩子们的寒假生活,营造和谐欢乐的新春佳节氛围。2月3日上午,诸城市辛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在辛兴社区活动课
  • 宁波宁海剪纸迎新春,非遗贺大年

  • 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装点出暖意融融的春节年味。2月6日上午,一场以剪纸为主题迎新春展览“指尖上的艺术——新春剪纸艺术展”在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精选了剪
  • 巧手剪出欢乐年

  • 巧手剪窗花,笑语迎新年。2月5日、6日两天,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志愿服务总队联合举办“剪纸传非遗,龙腾迎新春”活动。志愿者们现场为大家讲解剪纸技巧,市民们在指导下手握剪
  • 【年味儿】百龙送瑞迎新春

  •   一把剪刀剪出浓浓年味儿,毫厘之间裁出大千世界。  团龙、凤龙,抬头龙、牡丹龙,鲤鱼跃龙门......近日,卫滨区八里营小学学生捧着一幅寓意着龙腾盛世、福满中华的“龙年长卷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四品《步辇图》

  • 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 38.5厘米×129.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艺海指归|《步辇图》: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解读人 唐永谦 中国文化馆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群众艺术馆国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到高青寻觅“家门口”的非遗年味

  •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耿雪 通讯员 于广丽 俗话说“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大年初一扭一扭。”过了2月6
  • “寻·年味”系列二:畲乡情浓习俗篇

  • 春节,是一场不约而同的奔赴。炮竹炸响,震耳连天,红灯笼悬挂在屋檐,绚丽多彩的烟花十分亮眼,喜庆的红色遍地铺开,新年的氛围感瞬间明亮了起来。寻完“舌尖上的年味”,兰花草户外朗
  • 临淄区开展出版物市场专项检查行动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许珊珊2月6日,记者从临淄区文化和旅游局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市场经营秩序,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氛围
  • 寒冬送温暖 慰问暖人心

  • 岳阳晚报全媒体讯(记者 彭加强 通讯员 任四梅 张翔宇)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为继承和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2月6日上午,岳阳市城区公路事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汤金保一行前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