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还得是沈腾马丽,我笑出了眼泪”“谢谢沈腾马丽,不但好笑而且解气!”1月21日的春晚舞台,沈腾、马丽等人带来的小品《坑》,播出后连续上热搜,好几个热搜都“爆”了,令人捧腹的演绎,辛辣深刻的讽刺,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小品讲述了关于“坑”的民生话题,刻画了一个不担当、不作为,坑别人、坑自己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作品对这一人物的塑造非常细致形象,简直就是身边“躺平式”干部的“丑态聚合体”。单位里的老人儿,总觉得自己高枕无忧,对工作能逃避就逃避,对群众能敷衍就敷衍,对领导能应付就应付,一年到头,一件实事都不干,到了年尾,让下属拿报告来编成绩单。公室里软装锦旗高高挂起,办公室外群众呼声充耳不闻,就连借来的“工作业绩报告”都是让人发到组局玩乐的“掼蛋群”里,可以看出,编剧相当有生活,细节到位,又真实又扎心。
这种“躺平式”干部,因为躺得够平,藏得够深,特别信奉自己是“大Boss”,很多普通群众平时可能根本接触不到他们,但我们生活中每一个长期填不上的“坑”,都跟他们脱不了干系。在其位不谋其政,漠视老百姓的切身困难,早该填的坑不填,群众不小心摔进去了,还会被他们指点说,“人民群众对道路潜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真是让人气得牙痒痒。
如果任由这样的干部占着位子不干活,时间久了,群众和干部之间就会出现巨大的“坑”,百姓的心被伤透,群众的呼声被漠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被损害,最终影响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种偷奸耍滑、不思进取的干部,不但害百姓,害社会,对年轻干部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小觑。很多年轻干部跟小品里的艾伦一样,本来是心怀理想信念,想在干实事的岗位上,好好地有一番作为,却“不幸”地跟了一位躺平的“上级”,每天被指挥着做一些形式主义的差事,还要动辄给上级“擦屁股”。长此以往,很难不“近墨者黑”,思想抛锚,行为懈怠,丢失了当初的理想,磨灭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可以说,有一定级别的躺平式干部,是干部队伍里的毒瘤,一颗老鼠屎很容易坏了一锅粥。
《坑》这个小品之所以在春晚舞台脱颖而出,除了把“躺平式”干部刻画得入木三分,嘲讽得毫不留情之外,也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躺平”的下场:要躺回家躺!不能够好好为人民服务,尸位素餐,浪费薪水,那就别干了!这样干脆利落的当场追责处理,无疑是切合了民意,反映了民声。这种虚字当头,空字挂帅,不珍惜岗位、不愿作为的干部,就是要把“板子”打到他们身上,该问责就问责,该淘汰就淘汰,否则,让这样的烂萝卜占着坑,百姓脚下的坑就永远都填不完。
但正如小品里的马局长所言:“我今天要真是以局长的身份站在这里,我相信我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看到你这副嘴脸!”很多人看完小品不禁会思考,如果不是新来了一位马局长,如果不是马局长隐藏身份暗访,像郝主任这样的“躺平式”干部,不是就能一直躺下去了吗?
所以,要真正下狠手治理“躺平式”干部,不能光靠“马局长”自己掉坑里,必须要强化日常监督,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手段,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坚持能者上弱者让庸者下,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发挥才干,让混日子,拼演技的“躺平式干部”不敢躺,无处躺,要躺只能回家躺。
同时,一定要完善和畅通民众监督的机制,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百姓生活里的“坑”不填上,干部的路就必然走不平,这样才能推动各级干部去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去为老百姓干实事。每个干部多干几件实事,群众的幸福指数自然就提升了,不管是马局长,还是普通群众,也都不会掉进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