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元故事 │ 从深圳工厂保安到中国作协会员

日期: 来源:晶报收集编辑:晶报

深圳有着数量庞大的写作人口,其中一部分人如李业康,因为写作,在这里实现了身份的巨大跨越。深圳造就了他们,他们也塑造了深圳。


■李跃

见到李业康的时候,他刚从河南回来不久,摊开的行李箱摆放在书房,还没来得及收拾。

2023年4月,他跟随深圳市龙华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去了一趟河南信阳,参加一场援助仪式。他是这个基金的副主任。

“参加这个活动,一来我自己也是一个退伍老兵,二来我有一个私心,想从他们身上找点故事,找点写作素材。我经常提醒自己是个作家。”

他很看重这个身份。

二十多年前来深圳当保安,一直坚持写作,202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应该可以被名正言顺地称为一名作家了。

刚到深圳时,口袋里只剩下2块钱

1996年3月,李业康从部队退伍回到湖南新邵县农村老家。没有合适的事情可做,他决定来深圳闯一闯。那时老家有不少亲戚老乡在深圳坂田一带打工,李业康打算先投奔他们。他朦胧地觉得,深圳是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地方。

长途大巴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深圳,在石岩一个叫水田收费站的地方停了下来。由于收费站要收7块钱的过路费,司机为了省钱,不肯往前走了,骗他说坂田到了,快下车吧。

李业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下了车。由于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他已经饿得不行,到路上小店买了一块钱的方便面充饥,再一打听,这里离坂田还有3块钱的车程,可他的口袋里只剩2块钱了,这可怎么办?他找到了一辆开往布吉的公交车,但因车费不够,被赶了下来。

连老乡的电话都没有,借钱这条路是走不通了,没办法,他决定先就地找份工作再说。

还好,凭当过兵的经历,他没费多少周折,就在石岩一家工厂当上了保安,每月500元。尽管工资不算高,但好歹有了安身之地。而且,当保安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巡逻的时候,有大量时间看书。

他在部队时就喜欢看书,也因此没过多久就被领导相中,担任文书工作,负责撰写通讯报道。现在虽然离开部队了,要直面生存的压力,但爱看书的习惯还是改不了。

▲李业康(左二)早年在深圳和朋友合影。

当保安毕竟不是长久之路,没过多久,他打听到观澜一家大型企业招工,便跑过去应聘,并被顺利录取了,工资涨到了800块。

打工很辛苦,也很枯燥,还经常要加班。下了班,工友们要么一起去附近打桌球,要么回宿舍呼呼大睡。李业康不想浪费时间,没事就在宿舍里看书。那时像《深圳青年》等青年类及反映打工生活之类的杂志影响很大,李业康常常四处削尖脑袋去借。一天,他在杂志上读到一个四川籍打工作家写的一首诗:“我们为命运加班”,一刹那有一种触电的感觉,他想,看书充电,就是在为命运加班。

还有一次,他下班后照例躺在集体宿舍里看书,碰巧公司老总前来检查,他一时慌了神,生怕受到批评。不想老总见他喜欢看书,又顺手翻到他在一个笔记本上涂写的打工随想类文字,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问他:“没想到厂里流水线上还有这样的人才啊,愿不愿意去坐办公室?”

在工厂里,流水线与办公室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身份概念,能够进办公室吹空调,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缘,李业康就实现了从蓝领到白领的跨越,被很快调进了人事部,并从8人一间的宿舍搬进了两人一间的宿舍。

半年多工夫,李业康就做到了公司人事部主管,工资也涨到了1600元。

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不安分的李业康,这时候却突然要辞职。原来,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消息,龙华清湖一家台资企业需要招聘一名企业内刊主编,并负责整个企业的宣传策划。李业康觉得这份工作更适合自己,于是偷偷跑去应聘,结果在上百个竞争者当中,他脱颖而出,转型成了内刊主编,离文字越来越近了。多年以后,他回忆说:“当时很多朋友不理解,做内刊主编只有1200元一个月,比做人事主管少了4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跑过去图什么?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过来了,我喜欢文字,希望工作与爱好更靠拢些。”

“手里的这支笔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生疏了”

深圳的三来一补企业经过最初的草创期后,也逐渐开始重视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也因此,在这家叫胜立厂的台资企业里,李业康很受用,他一个人办起了四开小报《胜立报》,采访、组稿、排版等全由他一人完成。

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他在这里还收获了爱情,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一个喜欢看书的四川姑娘。

那时候,这个四川姑娘在胜立厂附近的另一家公司上班,与胜立厂有些业务往来,也因此有机会读到《胜立报》。

有一次,李业康到姑娘所在公司办事,临走时姑娘叫住他,手里摊开一张《胜立报》,指着上面一篇散文,问李业康认不认识这个作者,写得太好了。李业康一看,那不是自己的文章吗?由于自己是编辑,为了避嫌,他一般用笔名。自己写的东西能够得到他人肯定,李业康心里当然很高兴,但他还是努力掩饰自己,故作谦虚地搔了一下头说:“那是我随便写着玩的……”“啊,原来是你的大作呀!”姑娘惊讶地望着她,又是佩服,又是欢喜。

▲“打工作家”李业康

就这样,两个爱书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一年半后,女朋友成了他的妻子。结婚后,他们搬出各自的宿舍,到附近租了一间只有8平方米的出租屋。不管怎么样,在深圳,他们开始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家。

那时候条件相当艰苦,下了班,当别人忙着打桌球的时候,李业康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东西。没有空调,有时连风扇都舍不得多开。尤其是夏天的夜晚,蚊子像一架架微型轰炸机一样对他进行轮番攻击,写完一篇文章,身上往往要被叮咬五六个红包。

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小说,并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叫《洞察人生的智者》。这本书给他带来了荣誉,很多同事对他的才华刮目相看:哟!想不到身边还隐藏着这么一位打工作家!

但巨大的喜悦很快过去,文学并不能改变他的现实生存状况。那时他和妻子的收入都不高,除去房租水电及日常零用开支,基本上所剩无几。妻子有时候也会劝他:“在深圳生活压力这么大,能不能先想办法赚点钱,再来搞你的创作?”

李业康的回答振振有词,多年后,他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当时我是这样跟妻子说的,身边很多朋友都说等有钱了再写,但真有钱了,条件好了也未必会去写。手里的这支笔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生疏了,即使哪天有钱了,我可能也写不出来了。”

话是这么说,李业康心里还是觉得亏欠了妻子。他想起了一句古人说过的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当一个人上不能孝敬父母,下不能养育妻儿,却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搞文学,是不是太自私了?妻子的一番话惊醒了李业康。他决心在一边写作的同时,一边辞职创业。

这些年,李业康经常开着他那辆著名的大奔在朋友间穿梭——说著名,是他急公好义,乐意开着它帮朋友迎来送往。当然,这辆车,也提示他当初的辞职决定是对的。

做房东,赚老板的钱

他可能是全深圳最早从事工厂物业出租的那一批人。

辞职后,李业康先是和朋友一起租了间小店面,办起了一家作坊式的小模具加工厂。这个行业利润高,竞争也激烈。不巧的是,李业康进入这个行业时正碰上全球经济不景气,订量下滑得厉害。后来,他又和朋友一起到布吉坂田开办塑胶制品工厂,但生意还是不行,而且整天忙活,根本无暇写作。一天,他和朋友喝酒,在聊到什么样的人的钱最好赚这个话题时,朋友脱口而出:“肯定是老板的钱最好赚了,你看那些房东,不就是在赚我们这些小老板的钱吗?”

一句话点拨了李业康。

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厂房处于空置状态,以极低的价格就能租下来。于是,他东拼西凑借了一笔钱,再找到几个朋友,联手租下了龙华的一栋四层小工厂。然后,将厂房进行重新切割装修,准备租给那些刚刚创业的小老板。

当然这也是一种冒险之举,如果招不到租户,很快就会倾家荡产。因此,除了自己亲自沿街派发广告传单外,李业康还决定掏钱到报纸上打广告——那时候互联网新媒体还没有兴起。但是,此举遭到了妻子和朋友的反对,大家认为生意还没有做大,租厂房前期已经花了不少钱,再花钱打广告有点奢侈。但李业康的想法相反:“舍不得孩子就套不着狼,要想将生意做大,就要敢下血本!”

结果事实验证了他的判断,报纸广告效果和派传单不是一个档次,他的厂房很快就一租而空,在免租期内,李业康就足足挣了十万元。那个时候深圳的房价才四五千元一平方米,十万块是一笔不算小的数目。

李业康就这样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终于有时间和心力坐到自己的书桌前了。

他决定“干一票大的”。

《深圳三部曲》可能是篇幅最长的深圳题材小说

2020年9月24日《深圳特区报》曾有一则报道称: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日前在京举办。经过典礼现场最终投票,深圳作家李业康的《深圳三部曲》获银奖(金奖空缺)。

李业康斩获银奖的《深圳三部曲》分为“南下”“重生”“深圳路”三部分,故事跌宕起伏,张弛有力,是一部上乘的励志作品。作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深圳改革开放作为小说的历史舞台,以主人公李宝焆为主线,讲述了深圳商场的变幻风云。小说具有影视化特点,以主人公南下闯荡开笔,以虚构的角色展开故事情节,以坚强威猛的形象开展奋斗之旅,讲述了主人公历经艰难创业成功的过程。

关于大赛的新闻稿说,此次大赛于2019年7月在广东东莞启动,征稿半年内共收到作品近4000部,其中100部作品进入终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阎晶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凯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等莅临现场,与包括作者在内的50余人共襄盛举。

但是报道里没有说,这部小说长达120万字。以深圳为题材的小说很多,但单以篇幅而论,这部《深圳三部曲》应该是创造一个纪录了。

▲李业康近照

我很好奇,问李业康,百万字数之巨,哪里有这么多故事可讲呢?

他哈哈一笑,说,深圳是打工文学的重镇,很多人靠写打工小说出了名。当我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可以静下心来写东西的时候,我就不服气地想,一些人凭虚构就写得那么好,我在工厂那么多年,经历过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写出来就太浪费了。

他最开始写出来的是一部叫《深圳诱惑》的长篇小说。这个似乎有点暧昧的书名背后,展现的并不是由酒吧、歌厅、白领公寓、香水等简单意象构成的深圳生活,更不是“身体写作”,而是一部展示原生态深圳工厂生活的小说。由于太过真实,很多熟悉人他的人都知道书中的“宫亚康”就是他自己。

这部小说出版后,《宝安日报》连续8个月进行连载,一些工厂和学校请李亚康去讲课,宝安文化大讲堂请他担任主讲嘉宾。

他仍然觉得不过瘾,这部小说只是他的一次练兵,不久后他就开始了《深圳三部曲》的写作。媒体报道说,小说塑造了一位刚强的男子汉形象,以主人公曲折的创业经历为主线,讲述他只身前往鹏城谋生,继而辗转北上又漂泊海外,最终回到鹏城克服种种困难有所建树的故事——私下里他跟我承认,这本书里其实同样有他自己的影子。

他就像一个矿工,不停地在时间的坑道里挖掘自己的深圳记忆。

这部小说断断续续花了三年半时间,这次写得太投入,在写到第十一章时,由于连续写作15天,凌晨三点半,李亚康虚脱倒下,在龙华人民医院躺了3天。

小说于201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当年7月,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了新书首发式。8月,《深圳特区报》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连载。当年8月26日,也即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日这一天,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行了一场创作分享会。相较网络版,图书版的《深圳三部曲》命名为《鹏城三部曲》,只有82万字,那是他花八个月时间忍痛删减的。

▲2016年,李业康在北京的创作分享会上签名售书。

凭着这本书,李业康的名字,出现在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新增会员名单中。

25年,从深圳工厂保安到中国作协会员,他终于让自己也成了一个故事。

深圳是一口生活的深井

说深圳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是因为深圳盛产有故事的人。

以深圳的写作群体为例。据说深圳有着数量庞大的写作人口,估计有10万之众,这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其中一部分人,因为写作,在这里实现了身份的巨大跨越。

上世纪90年代,我认识诗人、深圳市罗湖区作协主席谢湘南的时候,他在深圳一家区级图书馆工作。而更早以前,百度上一段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1993年,19岁的谢湘南从家乡湖南来到深圳,做过装配工、搬运工、保安、推销员等工作。1997年,谢湘南参加了第14届青春诗会”。

鲁奖得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十月,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时候,他还叫王世孝。多年前他来深圳,“晚上栖身于宝安松岗的一幢烂尾楼里,白天出去找工作。后来,他在一家造漆厂找了一份调油师的工作,包吃包住,月薪600元。“

在谈到深圳生活对他写作生涯的影响时,王十月对媒体说,“深圳给我的创作提供了什么?这里的经历、人物都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他们的作家、诗人身份,当然还包括一些人的画家、设计师等身份,是深圳赋予的。是深圳造就了他们,反过来,他们也塑造了深圳。

很多年以前,我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专栏上写过一篇文章,叫《深圳的文化“游牧部落”》,记录了一批这样的深圳人,他们是保安、流水线工人、公司业务员等,同时也是写作者、野生画家、摇滚爱好者……而今,这样的文化“游牧者”已大都在深圳定居下来。

“我来深圳已快三十年了,不管从户籍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早已是一个深圳人。写《深圳三部曲》,是因为我总想着将自己在深圳打工的经历以文学手法记录下来,对我来说,深圳是一口生活的深井,我还将继续挖下去。”李业康一边跟我说,一边在他的书房收拾出差归来的行李,一边顺手拉开了窗帘。

初夏的阳光倾泻进来,满室明亮。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统筹:李岷

记者:李跃

制图:勾特

编辑:李慧芳


相关阅读

  • 【严声嘹亮】一次数据比对节约290万元

  • “系统提示,拟立项的改造工程项目存在异常风险,需要进一步核查。”2022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将辖区裕隆路人行道改造工程项目资料导入基层建设工程数字化
  • 马莱莱梅开二度,上海申花3:1深圳队

  • 5月9日晚,在中超第六轮的比赛中,上海申花客场3:1战胜深圳队,继续领跑积分榜。上半场比赛,上海申花掌握进攻权,连续冲击对手禁区。门前一场混战中,马莱莱一脚推射率先破门。下半场
  • 新华社:瞭望丨他们铸造大国重器

  • 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山东省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冯新岩(左)和同事在做高压组合电器内部局部放电信号检测实验。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
  • 社区里的武教头

  • 洛阳市洛龙区安乐街道狮子桥社区,有一位远近闻名的“武教头”,名叫李胜利。之所以称他为“武教头”,是因为他常年义务教居民们习武,他的“徒弟”还多次在赛事中获得佳绩。65岁的
  • 共庆“五一”!深圳地标亮灯致敬劳动者

  • 4月30日,随着夜幕的降临,市民中心南广场、京基100大厦、中国华润大厦、深圳湾一号等地标建筑被一行行致敬劳动的标语、一幅幅致敬劳模的海报点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拍照。据
  • 深圳IMAGE | 空中系列② 空中咖啡厅

  • 穿梭在深圳的各大CBD之间,总是人来人往,步履匆忙,这便是深圳的特色——那是充满速度与活力的快节奏生活。但在这样的钢铁大厦的森林中,却总有这么一些小小的空间,如岛屿般,让人们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元故事 │ 从深圳工厂保安到中国作协会员

  • 深圳有着数量庞大的写作人口,其中一部分人如李业康,因为写作,在这里实现了身份的巨大跨越。深圳造就了他们,他们也塑造了深圳。■李跃见到李业康的时候,他刚从河南回来不久,摊开的
  • 从“五一”成绩单看消费复苏成色和前景

  • 连平/文作为疫情受控后的首个“五一”假期,交出了一份总体符合预期的“消费成绩单”,延续了今年一季度以来消费大幅回升的良好态势。从“五一”各项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消费市场
  • 菏泽市163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5月9日,记者获悉,山东省2023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出炉,菏泽共有163家企业获评,其中新申报企业149家、通过复核企业14家。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和领跑者,专精特新企业长期专注
  • 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 本报讯 (记者丁玲 )5月9日,2023年度河南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研讨会在郑州市召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副主任张若石参加会议。会议通报了2022年
  • 老物件的光阴故事

  • “这些老物件都是我妈妈的嫁妆,如果不是浙一医院钱塘院区要落地在仓北村,房子要拆迁,老物件没地方放,我们也是不舍得捐的。”拆迁户汪荣莲的女儿丁英英说。近日,义蓬二小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