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留住城关记忆②】七旬匠人街头修鞋40载:过去是为了赚钱养家,现在是为了方便群众

日期: 来源:杭州都市圈收集编辑:杭州都市圈

 在德清县乾元镇谈家弄,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修鞋老人几乎每天出现在弄堂口,心无旁骛地修补手中的各式鞋子。一辆小三轮、一只小木箱、一把竹椅,是他的全部家当。

他叫孔木林,今年77岁,在谈家弄附近摆摊“小修小补”鞋子已经40多年。“我一直就在这个位置摆摊,几十年了,位置没变,但是乾元这座古城的变化却是日新月异。”老孔笑着说。因为手艺精细、价格便宜,除了当地居民,还有不少从县城武康、周边乡镇驱车十几公里赶来修鞋的群众。

小小修鞋摊,是老孔对手艺的坚守,也透着古城浓浓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补一次7块钱能多穿一年,小摊位蕴含“大民生”

“老孔,今天终于守到你了,你看我这鞋子还能补吗?”一大早,64岁的蔡迎月提着一双黑色女士球鞋来找孔木林。

蔡迎月在老孔这里补鞋已经有30多年了,是名副其实的老主顾。“这是我网购的鞋子,40多元,已经穿了两三年了,底子软,穿着舒服,一直舍不得扔。”蔡迎月说,老孔的手艺好,再破的鞋子到他手里也能焕然一新,而且价格便宜,补一次,又能继续穿上一年。

“这鞋子主要是后跟磨薄了很多,重新胶上一小块后跟底橡胶,边缘打磨平整,就能继续穿,而且更加防滑。”老孔一边用小刀细细磨平“补丁”的边缘,一边对记者说。这种“规格”的修补,一般一双鞋子收费7元。

正聊着,又有一位中年大叔急匆匆地来到老孔的摊位前。“师傅,我这双皮鞋上次已经补过了,你看现在是不是又要补了。”这位大叔姓殷,是一位货车司机,双脚总是在刹车和离合器上来回切换,因此他的鞋底磨损严重。

“鞋子帮面还是好的,就是底子坏了,扔了怪可惜。”殷先生说,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从去年开始就到老孔这里补鞋,“补得特别好,已经让师傅帮我补过五六双鞋子了。”

老孔告诉记者,来他摊位补鞋的人也不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从钉跟、改跟到换底、贴底,只要是鞋子方面的问题,都难不倒他。

他跟前的小木箱,就像是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满了各种补鞋的小工具,还有一沓沓补鞋专用的橡胶片,黑色、白色、肉色,根据不同鞋子的颜色选取,修补之后几乎看不出痕迹。

过去是为了赚钱养家,现在是为了方便群众

如今,77岁高龄的孔木林出摊频率比过去大大减少。“年轻的时候为了生活没办法,下雨、下雪都要出摊,一做就是一天。现在每月都有退休金拿,出摊更多是为了方便大家。”孔木林说,曾有人为了补鞋,甚至找到他家里,因此只要天气适宜,他都会骑上电动小三轮,在上午出摊半天时间。

提到老孔如何学会补鞋这门手艺,背后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老孔12岁时,父亲去世 ,母亲改嫁,两个弟弟送人,自己则通过介绍进入了当时的城关制鞋站当学徒,一个月10块钱工资、27斤粮票,总有一个礼拜的时间要饿肚子。

16岁出师后,工资涨到了23元,但不久,被分配到对河口水库当工人,一去就是一年,回来时制鞋站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

1982年,老孔重新拾起老本行,在乾元镇街头摆摊修鞋,补一次鞋子收费5分、1毛。从黑色白底的手工布鞋、解放牌胶鞋,到后来的名牌运动鞋、娇贵的皮鞋,老孔从鞋子的变迁中见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即便是现在,老孔补一次鞋子少则1元,多的也不超过20元。曾有一位工地上的建筑工人,一次拿着5双鞋子找到老孔补鞋。看到自己的手艺能帮助到别人,老孔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而立之年到年过古稀,老孔靠着修鞋手艺养大了一双儿女,孙子、外孙都有体面的工作,曾孙已经5岁了。提到这些,老孔脸上浮现出骄傲且幸福的笑容。“我们这辈人经历过最困难的时期,现在也享受到新时代的阳光了。”

在古城复兴中保留城镇烟火气

今年7月,商务部发文提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聚焦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修鞋不是什么热门行业,但是的确能帮助市民,方便大家生活。这门手艺看着不起眼,只能解决一些小问题,但解决的都是实际问题。”乾元镇相关负责人说。

这几年,乾元镇在古城复兴行动中,打造便民生活圈建设,通过甄选点位,先后在古城直街、谈家弄及医西路等街头开设便民服务点,由民间匠人为居民修鞋、配钥匙、补衣裤及修自行车等,惠及百姓生活。

同时,乾元重点突出“人”这一核心,注重烟火气、保留生活味,在首先服务本地居民的同时,推动更高层次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整体投入约1.18亿元,在直街未来社区布局医养结合综合体、五星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托幼照护机构、社区老年食堂、数字生活馆等30个项目,满足周边老年人养老、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兼顾老年人学习、娱乐、交友等综合需求。

推进5分钟街区生活圈、15分钟社区生活圈、30分钟镇区生活圈……乾元镇还打造了一批“乾城市井”便民服务项目、“乾城暖夕阳”空巢送关怀项目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探索进村服务模式,每月在固定时间地点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满足居民对老底子手艺、颐养帮扶等的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认同感。

来源:杭州日报客户端

相关阅读

  • 从历史走向当代:“宁波手艺”的发展之路

  • “技艺类非遗”,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手艺”,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宁波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的方向
  • 普陀区稳步打造高品质“15分钟社区生活圈”

  • 2021年9月,普陀区被列为上海市2个首批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今年6月,在一场“邻聚里”片区中心品牌项目发布会上,普陀区正式发布了全市首个“15分钟生活
  • 身边的文化“两创”|锔瓷:从破碎到重生的艺术

  •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凯 李婷 张帆 张沛)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对于中国人来说,瓷器不仅是生活器皿,还寄托着深厚的人文情怀。然而,瓷器的弱点是易碎,于是民间便有了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
  • 常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百姓幸福生活

  • 常德日报记者姜美蓉 通讯员 杨旻昱 文/图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喝一碗豆浆,到社区菜店挑选几样青菜,来社区便民中心修一修小物件……对于常德市民来说,家门口的社区商业是生活中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最美秋色五花山

  • 哈尔滨市金龙山秋色。记者 张澍摄金秋十月,哈尔滨市周边山区色彩斑斓,市民纷纷登山赏秋,打卡最美秋色。每年此时,我省山区的树叶染霜之后,各种树木呈现出红、粉、紫、绿、黄等颜
  • 北京市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今年已督促退费超4.1亿元

  •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推动公平竞争制度不断完善,大力培育和弘扬公平竞争文化”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本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专项执法行动,同时整治涉
  • 张震: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 张震在修剪盆景。人物简介张震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林专业,就职于龙佰集团盆景园。在今年9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盆景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上,经过笔试和实操的综合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