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巍巍、蓝天朗朗、清风徐徐……今年以来,西安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动“双碳”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现代化西安。
★
蓝天朗朗
“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
西安市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召开专项行动动员大会,制定印发五年行动方案,从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和市级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挂图作战、攻坚克难、强化督导。
着力推动“四大结构调整”,实施“五大治理工程”,开展“四大专项行动”,梳理全市重点区域12类3765个涉气污染源,开展重点排查整治,打出我市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的“组合拳”,全力保障全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印发《西安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营造无废城市建设浓厚氛围,不断汇聚社会公众参与建设强大合力。
西安市积极稳妥推动减污降碳,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定了西安市11家重点碳排放企业名单,加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管理,大力推进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出台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标准相关办法,进一步助推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不断深化。
同时,强化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持续开展智慧环保二期项目、工地扬尘自动监控管理系统项目、道路扬尘在线监测项目运行及迭代升级工作。打造扬尘治理“西安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建设219座空气自动监测点,投用140套扬尘自动监测设备,实现空气、水质、道路扬尘实时在线监控。
据悉,西安市将持续狠抓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制定印发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同时,开展西安市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项目,深入研究我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构建西安市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总体框架,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持续做好西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带动低碳产业发展,助推我市“双碳”目标实现。
★
青山巍巍
“空天地网”一体化体系初步构建
时值盛夏,巍巍秦岭,山静林幽,一条条绿色沟谷串起多样的生态空间。无论盛夏还是寒冬,秦岭总能凭“颜值”吸引一拨拨游人纷至沓来,竞相拥抱绿水青山。
“护林员您好,今日管护范围是否有外人进入?是否有其他异常……”秦岭脚下的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大厅内,工作人员与基层网格护林员视频连线,询问各点位情况。
从过去的人员巡防到如今的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无人机巡护等,一项项高科技手段不断应用于秦岭保护各类场景,“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遥感监测网络让秦岭保护进入了数字监测时代。像这样的智慧站在长安、临潼等涉山区县俨然成为“标配”。
目前,智慧秦岭监管系统已经升级到了“3.0版本”——
通过电子沙盘在数字秦岭综合管控平台上形成林长制全息作战图;
通过设置在林区的摄像头捕捉实时异常画面并进行后台分析,及时发出报警;
架设在林场内的红外相机,能够对野生动物进行实时监测,并利用无线网络实时上传图像;
通过加装的红外监测烟感设备,对烟火进行自动识别;
……
6月15日13:30,“拼车”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7颗“秦岭小卫星星座”完成低轨道组网,实现秦岭区域多要素、高频次、大范围监测。“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功能进一步拓展,目前,西安市初步构建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秦岭保护监管体系。
西安市将坚定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有效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推行“数字秦岭”,开展联合执法,做好秦岭区域“五乱”整治,巩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成效。深入推进秦岭峪口及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秦岭区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
水清岸绿
城市水系新格局基本形成
盛夏的西安,有水的地方总能邂逅美景:曲江池边水清岸绿,风景如画,早晚都能看到在此锻炼休闲的市民游客;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一片片碧波荡漾;渭河边的西安湖,到处都是盘旋低飞的鸟儿。
随着护城河、渭河城市段、灞河左岸、沣河金湾、潏河樊川湖等一批全域治水重点项目建成开放,一幅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在西安全境徐徐展开。以黄河流域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西安顺利通过国家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验收,基本形成“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
去年以来,西安市水域生态修复取得新成效。护城河、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11个湖池生态补水8580万立方米。全市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黑河入渭口达到Ⅱ类水质,水环境质量改善排名全省第一。同时,西安境内3个河湖获评陕西省幸福河湖,汉城湖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标杆景区”。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安市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深入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加强渭河滩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斗门水库南池建设,使5100亩湖面达到蓄水条件。持续开展河湖生态补水工作,今年护城河、仪祉湖等11个重点湖池将补水7000万立方米以上。随着水域生态环境的系统复苏,市民游客将更深切感受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风景。
亮点数据
2023年7月份,西安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6,优良天数16天,同比增加2天。六项污染物浓度 “四升两降”;
今年1-7月份,西安市优良天数112天,同比增加12天;
西安市4个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6个国考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考核要求;
秦岭区域58个峪口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西安市21处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未出现返黑返臭。
亮点项目
西咸新区VOCs“绿岛”项目
填补领域治理空白
在西咸新区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有一个“绿岛”。这就是全国首个设施类共享喷涂中心、全省首个臭氧污染防治“抓点示范”项目——西咸新区VOCs“绿岛”项目。
项目分两期建设,设计建设2条生产线,其中1号标准件生产线已于2022年3月底建成。据测算,项目已建成部分每年可减少VOCs排放120吨,可大大降低环境污染和对操作工人的健康危害。
该项目是西咸新区支持建设发展,疏导建筑施工行业顽疾的创新举措。
西咸新区VOCs“绿岛”共享喷涂中心的投运填补了全国建筑工地挥发性有机物系统规范治理的“空白”,为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解决思路,为全市乃至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
“千里眼”让污染物无处藏身
在西安市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密密麻麻展示着优良天数、污染物浓度等各类环境监测数据。
目前,西安市的每一个街道、乡镇、园区都建设了一座国标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的大气监测系统。一旦有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出现异常,系统就会报警。
除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出租车走航、烟火监控、卫星遥感等监测感知层,通过指挥调度对各类系统发现的异常数据和环境问题经过“自动告警+人工筛选”形成具体任务后,一键派发给西安市1200多名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限时办结,实现了污染问题全方位、全流程、高效率闭环管理,以最快速度处置问题,“又准又好”防治大气污染。
除了接收任务,网格员还要对所包抓的污染源进行日常巡查。目前,西安市3万余个固定污染源单位已经纳入巡查范围,确保发现污染问题能够及时处置。网格员进入污染源单位后进行巡查,并通过手机App填写巡查记录并上传至指挥中心平台。今年1至7月,全市网格员巡查污染源单位共计67.4万余家(次),上报污染问题12.8万余起。
来源:西安日报丨编辑:党美容丨校对:张立丨审核:韩东辰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王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