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您好,她胃疼得厉害,想找医生看看。”1月25日上午,当记者踏进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一楼大厅时,正好碰见一位男士搀扶着家人,在分诊台前焦急地询问。

“我先带她去看,你去办卡、挂号。”护士雷海棠边对病人家属说,边快步走出分诊台,将病人引到了1号诊室。
这是雷海棠工作的第30个年头。春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团聚和陪伴的象征,但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却是职责和坚守的代名词。急诊科更是一个每天24小时、一年365天值守的岗位。
这一天是大年初四,急诊科大厅内,不时有患者出入;分诊台前,3位值班护士在电脑前忙碌,一切都显得既紧张又有序。
大厅尽头抢救区的大门开开合合,不时有医护人员推着病床急匆匆地进出。
50多岁的何先生带着大包小包蹲在抢救区大门外,一看门打开,他会立即从地上站起,朝内张望。何先生的大姐突发脑出血,当天10时从周口扶沟一家医院急诊转到省人民医院。
走进抢救区,病床上躺着12名病人,大多是60岁以上老人,患有脑卒中、心梗、呼吸衰竭等不同病症。床边,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抢救。
急诊科护士长任莹介绍,除夕以来,酒精中毒、消化道疾病患者明显增多。虽然在记者眼中,这里十分忙碌,但多位接受采访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表示,这和前段时间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相比,已经“清闲”了很多。

一个月前,这里平均每天接诊五六百人,最多的一天668人,之后人数陆续下降。而当日0时至19时,这里接诊了248人,其中抢救区39人。
17时20分,一辆120急救车闪着车灯停在了急诊科门口,车上一位96岁的老人呼吸衰竭,32岁的急诊科医生梅魁魁和同事们冲了过去。
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很快,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从40%慢慢升到80%,心率也从每分钟130次慢慢回落。
每次看到病人病情好转,刚从医4年的梅魁魁就会特别有成就感。他说,春节对他来说,和平常无异,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经手的病人能转危为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