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说不尽的新闻缘

日期: 来源:济宁晚报收集编辑:济宁晚报


■王世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起我和《济宁日报》的缘分与故事,竟也有20年了。在川流不息的时空长河里,那些一幕幕的往事,让我不胜感慨。

作为中共济宁市委主办的党政机关报,《济宁日报》从一张四开四版的黑白报纸起步,复刊40年来,已发展成为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视频号、移动客户端等多种传播手段于一体的济宁报业传媒集团。从纸媒到“触网”,从单一到多元,《济宁日报》改变的是阅读方式、是传播平台,始终不变的是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1983年12月,《济宁日报》正式复刊。1994年,也就是我迈出校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济宁日报》由最初的周二刊四开小报,正式改为周七刊对开大报,并在当时的全市7县3市2区设立12个发行站。此时的《济宁日报》正积蓄着巨大的潜能,孕育着发展的勃勃生机。

2003年,我从任城区广播电视局(台)新闻编辑岗位上锻炼了将近10年后,而立之年的我,调入任城区委宣传部新闻科,成了一名新闻干事,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开始和《济宁日报》产生工作的联系。由于工作关系,与报社的领导、编辑、记者相识,并逐渐熟悉密切起来,成为了朋友。20年的风雨追随,一路同行,成就了我和《济宁日报》半生的缘分。

新闻报道撰写、宣传方案策划、媒体采访协调,是我当时在新闻科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使我和报社的许多编辑、记者联系很多、走得很近。那些年里,我们一起深入基层一线采访,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相机,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工矿企业、田间地头、社区庭院,都留下他们的身影,一线采访、熬夜赶稿、节假日加班……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我们孜孜不倦、联手采访,为任城发展鼓呼、为奋斗聚力。和他们在一起工作,不仅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还深深体验到媒体人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敬业爱业的精神,督促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任济宁日报社群工部主任的李铭,是一名业务精湛、为人热情的优秀记者和编辑,她比我长几岁,我亲切地称她为大姐。2008年,新闻科策划了一个主题为“坚守运河文化根脉,打造乡镇文旅发展”的采访报道活动,邀请李铭和其他几位记者到任城区长沟镇一同进行采访。我们走访了葡萄种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特色专业村等多处,在完成了大部分采访工作后,镇文化站一名负责人的话吸引了李铭的注意。

原来是他准备邀请我们到离镇驻地东北两公里的白果树村,看一看被当地村民喻为“神树”的两棵白果树。这两棵树果然神奇,其中较大的一棵是“雌树”,树高5米,干围有8米多,我们几个人手牵手才能勉强合抱。当地老人说,不知道这两棵树有多少年历史了,一到夏天树木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经过深入采访,李铭完成了对长沟白果树村的报道。稿子一见报,市文物局即专门组织专家来到白果树村,经过鉴定,这两棵树系天然长成,有着1500年的历史。后来,任城区政府对辖区内濒危古树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与修复,现在,千年古树依然长势旺盛,远近闻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长沟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2004年,任城区李营镇的苗木种植已经小有名气了。济宁日报经济采访部的朱卫国记者和我专程来到李营镇进行采访。春天的李营,草木葱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和朱卫国记者深入到李营镇耿北村,查看苗木生产基地,采访村民、树农、林业专家和苗木协会负责人,回来后完成了纪实通讯《绿满李营》。

稿件刊发后,朱卫国记者给我打来了电话,说是有个外地的客商看了报道后颇为心动,专门联系到他,询问李营镇苗木生产的具体情况,准备采购一批树苗。我听后既感惊讶,又由衷地感到高兴。我切身体会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经济状况、政策动态和产业发展等信息的基础上,对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决策和发展都带来重要的影响。我们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感到骄傲。

从事新闻报道撰写和新闻策划,我并非科班出身。和报社的编辑、记者们熟悉后,得到了他们很多无私的帮助。不管是邀请记者编辑举办新闻采编业务培训,还是每季度一次的选题策划会,都成了我学习进步的良机。采访怎么抓住重点、稿件要怎样改、怎样取一个好标题……可以说,他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言传身教,使我汲取了丰厚的营养。近20年的风雨追随,我与报纸的感情与日俱增,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20年来,我先后在宣传部新闻科、外宣办、网信办工作,2020年以后,我被调入到任城区融媒体中心,无论在哪个岗位,这份报纸都和我有着密切的联系。《济宁日报》是济宁市的新闻舆论主阵地,也是我人生之梦的演绎之乡。

岁月无悔,恰是风华正茂;纸笔为媒,续写发展华章。如今,《济宁日报》以坚实的足迹走过了复刊以来的40个春秋。四十不惑,屹立在时代发展的长河里,她依然年轻、有为。我们相信,因为她的使命、追求与执着,在当今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她将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走转型发展之路,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里,越来越有力度、深度和温度,越来越有影响力。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真诚祝愿《济宁日报》越办越好,未来可期;衷心祝福我的新闻同行,人康笔健!

(作者系任城区融媒体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 退休“老报人”史忠强:回忆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 ■本报记者 王粲2023年12月26日《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也是济宁日报社原党委委员、副总编、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史忠强与《济宁日报》结缘的第40年,“我从1984 年11月走进报社,所
  • 退休“老报人”孙玉才:一次难忘的采访经历

  • 本报记者 王粲在12月22日召开的《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座谈会后,济宁日报原副总编、高级编辑孙玉才捧着《〈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全媒体典藏特刊》认真地翻阅。“《济宁日报
  • 济宁援疆助力 医疗技术提质增效

  • 济宁援疆指挥部深入推进医疗援疆,充分发挥组团式医疗援疆资源优势,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英吉沙县麦麦提在县人民医院接受了单孔脊柱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说不尽的新闻缘

  • ■王世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起我和《济宁日报》的缘分与故事,竟也有20年了。在川流不息的时空长河里,那些一幕幕的往事,让我不胜感慨。作为中共济宁市委主办的党
  • 让棉花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   代立  12月18日,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在乌鲁木齐揭牌。交易中心的设立对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实现新疆社会
  • 新疆实验室建设启动 到2025年将筹建5—8家

  •   天山网讯(记者 谢慧变报道)日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新疆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引》,启动建设新疆实验室,并明确到2025年,批准筹建新疆实验室5—8家。  自治区科技厅社会
  • 重听《青花瓷》

  • 有人说:红颜易逝,美人迟暮。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就是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也是冲淡一切回忆的最好的良方。没有不老的红颜,除了能够永恒的凝刻在你记忆中,不过那些也
  • 引领全域发展 “木兰游”赋能文旅产业进阶升级

  • 长江网讯(通讯员黄文旅)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湖北省、武汉市快速响应,相继推出系列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