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积极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

日期: 来源:文旅中国收集编辑:文旅中国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办于2005年,在近20年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紧跟国家媒体融合步伐,既守住传统媒体就业方向,又触及网络视听领域,实现人才培养升级,做出了相应的成绩。

在专业建设上,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了省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课程建设上,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一个课程团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多年来,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牵头专业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次,作为主要实施专业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

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学院与各级电视台及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拍摄了电视连续剧、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十余部,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等多项大奖;100余部微电影作品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国际微电影节、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影节等国内外比赛奖项;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2项,省级金奖4项。

从2005年到2021年,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教学育人各环节、要素中进行探索实践,经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三次重大转型升级和两个阶段的方向探索,紧密贴近一线,从环节性人才培养到全平台全环节人才培养转型。在0.1阶段,基于岗位培养精通某一环节制作的专业型人才,在1.0阶段,培养懂“广播电视+新媒体”全平台制作的全环节人才,在2.0阶段,培养“广播电视+新媒体”创作及运营的全媒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编导、节目策划、导播、摄影、后期、录音等工作,就业面得到极大拓展。

在2021年,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标志着本专业需从曾经的地方性的省级示范性专业逐渐蜕变为全国性的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实现省级到国家级的飞跃。不仅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提升育人高度,拓展发展视野,重新定位专业办学及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全面总结过去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经验,实现继承性创新,孕育新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思路、教学模式,从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21年,在新时代政治文化经济语境下,顺应中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大转型,值此引起未来媒介变革的“元宇宙”元年,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于自身交叉学科属性与承担的政治文化使命,适应文化建设、产业发展与高教转型需求,推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探索培养3.0编导应用型人才。

在文化建设方面,立足智媒体时代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建设需要,培养具有政治思想与人文理想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人才;在产业发展方面,立足新时代新生产力变革需要,培养具备媒介素养、创新精神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人才;在高教转型方面,立足新时代新文科建设需要,培养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人才。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回应新时代、新文科、新媒体对于编导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制定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方案》,以2021-2024年为全面建设周期,细化了9个一级建设指标、25个二级建设指标、54个细化建设内容,保障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整体建设方案突出机制、价值、时代、行业、智能、应用、实践、双师8个特色建设。通过“思业融合”“学科融合”“产教融合”得以实现:

一、加强“思业融合”,培养有主心骨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肩负着文化建设与文化传播使命,面对新环境与新需求,在新问题和新挑战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之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应紧紧抓住智媒时代的创新人才需求,以“思业融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实施全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基于行业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思业融合”,厚培编导人才的“底蕴”“底色”“底气”,持续为社会输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才。在顶层设计上围绕“思政+专业”“思路+行业”“思维+创业”融合,实施“适应新需求、探索新模式、培养新人才”的人才培养改革。

1.“思政+专业”融合: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以沉浸式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全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增加培养过程的温度。一方面,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体系,让课程建设有深度。根据新时代、新业态需求,将价值塑造融入专业技能素养的培育中,更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深度;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集体观摩主旋律影片、进入红色旅游地拍摄创作,实现沉浸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把“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故事”融入到课程教育与实践创作中,带领学生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智慧”的影视作品。

2.“思路+行业”融合: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思路进一步对接行业需求,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政治思想站位,提高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一方面,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过程培养,在实践创作中、毕业作品创作中,紧密联系行业需求,注重引导学生感知正能量,创作出弘扬主旋律的影视作品,并通过参赛、参展等方式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聚焦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与革命老区、非遗文化保护协会、偏远乡村展开联动,合力打造产教融合项目、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专业本领的同时,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思业融合”教育的社会转化。

3.“思维+创业”融合: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贯通产-学-创的三对接模式,让编导人才创新思维对接创业需求,增加人才培养的厚度。一方面,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意、创造、创作能力,开拓性个性、企业家精神、敏锐前沿洞察力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另一方面,构建资源共享、梯次有序教学、科研、产业“跨界融合”格局,使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保持有机衔接。

在具体建设中强化提升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以沉浸式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推动主流价值进教材、进头脑,推进“课程思政”专业实践建设,促进党建与师资建设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6个“度”,人才培养目标有高度、课程建设有深度、教材建设有厚度、师资建设有亮度、培养过程有温度、人才培养有新度。在建设过程中聚焦3个“示范”,立足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个建设着力点,实现“课程思政”教学育人生态。

二、加强学科融合,培养有跨学科素养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才

传媒产业转型升级倒逼人才培养转型。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而言,要培养在“众声喧嚣”的传媒生态中做强主流发声的广播电视编导人,必须强化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立体能力素养。具体而言,需要在“新文科”建设视阈下,强化学科融合,树立人才培养的立体画像,即从过去的重能力培养变为理论、能力、思维、价值并重的立体培养,具体而言可分为“4条线”:通过“理论线”“媒介线”“创作线”“素养线”培养、做强主流发声的广播电视编导人。

1.理论线:注重培养交叉融合的理论素养。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读、写、说”类、“文、史、哲”类、“科学素养”类课程。在教学中,充实第二课堂人文类课程,邀请专业教授举办学术讲座、行业专家分享一线实践经验,增强专业见识,提升理论平台,强化文化素养。

2.媒介线:注重培养媒介融合的互联网思维。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变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媒介传播生态、掌握媒介传播规律,培养应变求变以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融媒体运营中。

3.创作线:注重培养学科融合的实践创作能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三对接”全环节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从大一至大四实施梯队式实践创作练习,结合传媒行业编导人才需求,分方向、阶段性创作微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网络剧及综艺节目、大型晚会创作,近十年来,为各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文化传媒公司输送3000余名优秀的编导人才。

4.素养线:注重熔铸传媒人才的道德文化基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立德树人”与“传媒特色”同频共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探索“课程思政”浸润专业教学之路,通过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打造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教学团队,全方位布局,将道德修养、价值塑造、家国情怀等文化基因熔铸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编导人才。

三、加强产教融合,培养适应传媒行业发展前沿的新型主流媒体人才

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持续发扬产教融合这一特色育人传统,一方面聚焦微短剧创作、文化综艺节目、微短型纪录片等行业热点业态,积极挖掘师生的创意点,内培纵向、横向的产教融合项目,通过项目的市场化运营实现产教融合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与行业保持即时通话,通过集中、分散的形式组织师生在行业实践实训,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同频。

时代巨变,传媒裂变,更具使命担当,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到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培养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生力军。

本文为四川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带头人王雪梅老师在四川省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暨一流专业建设竞进提质研讨会上交流发言。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智媒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思业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G2021-1466)研究成果;四川传媒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新时代国家一流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川媒院[2022]2号)研究成果。

特邀作者:

王雪梅,四川传媒学院研究员,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责编:勾晓庆

相关阅读

  • 新疆科技学院新增3个本科专业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通讯员 刘悦报道)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3〕3号),新疆科技学院申报增设的医学信息工程、软件工
  • 大工新增1专业!

  • 智能车辆工程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新增审批专业176个,撤销专业925个,21种新专业列入《
  • 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2023年人才招聘启事

  • 一、招聘对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层次人才。二、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人师表,作
  • 湖北民族大学召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

  •   4月25日,湖北民族大学召开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该校校长顿祖义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他强调做好当前事,确保三个师范专业认证高质量通过;当好有心人,振奋精神、脚踏实
  • 河北高校新增本科专业61个,撤销29个

  • 高校专业调整,透出哪些新信号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河北高校新增本科专业61个,其中27所高校新增56个备案本科专业,5所高校新增5个审批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选址公示 位于市中区

  •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8日讯 今天,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批后公示。该项目位于市中区北五路以南,北六路以北,北康路南段以西,小
  • 索尼集团第四财季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

  • 4月28日,索尼集团发布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第四财季销售额3.0636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5%;营业利润1285亿日元,同比下降7%;归属于索尼集团股东的净利润为1282亿日元,同比增
  • 港澳台地区青年代表 点赞唐家河秀美风光

  • 4月23日,在四川省委统战部组织下,50余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青年代表,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开启了为期3天的“遇见大运·品味天府”港澳台青年探秘熊猫之旅。活动期间,港澳
  • 游戏ETF(516010),游戏沪港深ETF(517500)异动解读

  • 周五(4月28日),三大指数盘中集体走高,沪指持续拉升。盘面上看,AI概念股再度反弹,游戏方向大幅飙涨, 游戏ETF(516010)盘中折价涨停,游戏沪港深ETF(517500)涨超7%。【上涨原因分析】人工智
  • 增长5.5 23年一季度山西太原经济开局良好

  • 4月28日下午,太原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一季度太原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一季度太原市经济实现良好开局,经济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稳步发力,市场消费持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