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深大学子为何能频获创新大奖?解码深圳大学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日期: 来源:深圳晚报收集编辑:深圳晚报

深圳大学在创新大赛中又双叒叕得奖了!近日,深大学子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国赛中狂揽3金6银4铜,主赛道金奖数并列全国第九,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斩获特等奖。

“创新创业”早已成为深圳大学最为著名的标签。大量的“双创”人才成长于荔园、走出荔园,又带着荔园的双创精神走向社会,为深圳“双区”建设乃至国家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作为一所因城而生、以城为名,为城育人、与城同兴的高校,深大办学40余年来始终与深圳这座创新创业之城同频共振,当真将敢闯敢试、改革创新的精神融于血脉,并将其浸润在人才培养之中,为人才厚植双创的沃土。

双创特质 让深大人永葆奔涌向前的动力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探路者”、蜚声国际的创新创业之城。作为站在“双区”建设最前沿的高等教育学府,深圳大学的双创特质由来已久,已成为促使深大人奔涌向前的动力。

身着特色民族服饰的泉州簪花蟳埔女,操着一口流利的闽南语,向观众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非遗记忆”。这并非一段真实录像,而是深大“活遗活现”项目团队,将非遗文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基于深度定制而打造的“非遗数字人”。深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学生潘妙言是团队的项目负责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她的这个项目获得了国赛奖项。

“活遗活现”项目致力于用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非遗文化,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三维建模、材质贴图、骨骼绑定和渲染合成的全流程技术,并用“数字人+大模型”作为解决方案,创造出数字人互动讲解、动捕版权库、全息数字展演等新颖形式,极大丰富了非遗文化的呈现方式,也探索出非遗文化向商业变现的更多可能。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甄毅团队的“神通——高分子神经修复材料的突破者”项目获得金奖。该项目专注外周神经修复材料的产品研发及转化,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设计出了国内首个国产高分子神经修复材料,更是全球首款神经仿生修复产品。不仅更安全、更有效,价格也仅有市售产品的40%。项目已面向国家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需求,已在部分合作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效果显著。

潘妙言认为,“深大双创氛围浓厚,我们都不甘人后,希望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创新。”“深大与深圳一样,身体里流淌着创新的血液。我们深大人在这一浓厚氛围的感染下,也渐渐迈开了创新奋斗的步伐,它是一种无声的文化熏陶。”甄毅称。

优化机构机制 给学子勇于创新的天地

“持续的创新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面对大规模生源,深大摸索出‘专创一体、多元分级、自主发展’的培养理念,高质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表示,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职能由学生部转入教务部,让原来平行并列的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深度融合,如同双螺旋结构的DNA。

学生“敢想”,学校“敢做”。为了助力高水平双创教育,深大持续优化机构机制,校长挂帅成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一园区、二学院、一中心”布局,并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发布《深圳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在每一个深大双创学子心中,“一园区、二学院、一中心”就像一个完全包容自己奇思妙想的小天地。

潘妙言在项目初创阶段,曾因为项目定位模糊的问题有过迷茫。但这一切,都在她加入深大创业园后“拨开云雾见月明”。贯穿全程的创新创业计划指导,打通政府企业的多主体对接平台,丰富的实战案例积累、独立的办公场地……深大创业园如同一个汇聚了强大资源的科研孵化器,助力项目从零到一落地推进。潘妙言说:“创业园就像我们的小天地,既让我们自由翱翔,又为我们保驾护航。学校优质的资源支持,再加上我们持之以恒的耕耘,才有今日所取得的成绩。”

深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深大创业园主任黄凯珊介绍,深大除了持续打造双创物理空间,构筑学生实践支撑之外,还常态化孵化支持入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的学生创业项目,为项目实时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市场融资、税法法律服务等信息服务,做好运营管理、资源对接、知识产权交易、公司成立注册、创业政策兑现等一站式服务。

保障双创事业的开展,深大从来都是“真金白银”地支持。据了解,学校每年划拨1200万元以上双创教育经费,全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验室开放基金计划”“学生创业基金”和“互联网+”竞赛等项目,确保了双创教育工作的落地。

截至目前,深大共无偿支持学生创业的资金超过3000万元,共孵化企业470家,团队持续创业近70%,销售额或市值1亿以上的企业5家,1000万以上的企业超过35家。近5年,学校创业基金已支持大学生项目2679项。

强大师资和实践基地 为双创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手握发明专利27项,国际PCT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8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水利万物—中国水利工程智能监测领航者”项目,在此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获得金奖。绝对硬核的技术,让其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团队成员郑颜宗认为,项目在技术层面的成熟得益于指导老师诸多的科研引导。“深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全流程指导服务,例如,黄凯珊老师在我们项目孵化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专业性指导,使得整个项目逻辑条理更加清晰,并助力产学研落地。”

双创型教师是高校推动双创人才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深大深刻认识到这一关键,注重双创专家导师库的搭建,建设了双创教育课程教师、双创教育指导教师、双创导师三支队伍。截至目前,深大现有校内校外双创导师400余人,为学子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了提升双创导师的教育教学指导能力,深大还举办校内双创教育培训研讨会,对双创导师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创意、在实验中迸发的灵感,转化成能接受市场风雨洗礼的创新创业项目,就要为他们建立起全链条的体系。深大以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龙头和抓手,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齐全这一地域优势,推动高校和企业间“共建专业、共建教学团队、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共建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形成“双创教育—创业苗圃—项目孵化器—成果加速器”全链条示范性支撑平台体系。据悉,目前深大建有54个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企协同育人的体系化平台为双创项目落地增添了更多保障。

学生向大厂企业家、高管、技术专家面对面请教,这样难得的机会在深大却是家常便饭。近年来,深大持续与腾讯公司、阿里巴巴、苹果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面向全校学生开设32门“创新创业实战”课程。截至目前,有1.2万名学子参加过各类创新创业课程及相关实战培训,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经过专家“点石成金”后,成长为具备现实可行性的创新创业好项目。

在双创教育改革征途上,深大充分展现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深大特色。黄凯珊认为,“我们希望能以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为根本,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管理机制、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多方驱动,从根本上给予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和资源保证,推进双创实践教育体系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大湾区及特色主义先行示范区辐射效能,共同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征程。”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实习记者 纪玉潇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突发火情!4人已无生命体征

  • 12月28日早,北京朝阳区消防支队发布警情通报:2023年12月28日03时17分,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警,位于朝阳区崔各庄乡东辛店村某村民自建房1层发生火情,调派3个消防站9部消防车到场处